德育管理中的一点浅见

点赞:20333 浏览:9352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0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目前,德育管理中存在德育低效或实效性不佳的问题.德育实效性差,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更主要的是影响了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的质量.不讲求实效的德育不会有生命力,而且会使人对德育的地位和作用产生怀疑.因此,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是德育工作管理中一项十分紧要的任务.

【关 键 词】德育管理;影响因素;建议

一、德育工作管理概述

德育工作管理就是在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制度等的指导下,遵循德育工作的基本规律,对学校德育活动进行规划、组织的过程.目的是实现学校德育的目标,提高德育工作的质量.德育工作管理是中小学管理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为学校德育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也为学校管理活动的有序进行奠定了基础.

德育工作管理与德育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具备合乎社会规范的个性品质,但二者的属性不同,德育是一项教育活动.而德育管理是一项管理活动,故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无德育,德育管理就失去了管理对象;而无管理工作的支持,德育活动也就无法正常并展.可以说,德育是一项由众多因素构成的、复杂的、塑造健全人格的教育活动,其最终结果是诸多因素综合影响的产物,而德育工作管理正是将这些诸多因素形成合力以达成德育目标的过程.


德育工作是学校整体工作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为学校管理活动的有序进行奠定了基础.目前,德育管理中的养成教育、改革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探索思想品德评价的新办法等措施都产生了一定的成效.但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与人们对德育的关注程度相比,与社会、时代对学生应具备的素质要求相比,德育低效或实效性不佳的问题尚未根本改观.德育实效性差,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更主要的是影响了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的质量.不讲求实效的德育不会有生命力,而且会使人对德育的地位和作用产生怀疑.因此,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是德育工作管理中一项十分紧要的任务.

德育管理中的一点浅见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德育工作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专科论文、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3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二、影响德育实效性的因素

1、德育目标存在偏差现象.德育目标与德育实效性之间有着直接的关联.当前,学校德育目标设定的不合理之处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标准过高,没有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水平,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化素质等现实情况,制定的政治和道德标准过高,致使学生丧失了实践的信心、兴趣和动机,甚至养成言不由衷地说检测话和说空话的习惯.有人曾经计算过,中国一个接受了20年学校教育的学生,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用来学习与德育密不可分的各类政治课,可是付出这么大代价其效果与预想的效果之间却有一段距离.二是顺从取向,即把是否“听话”“顺从”作为衡量学生品行的价值尺度,这种价值取向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成为德育的被动受体,导致他们选择能力的退化.

2、德育内容存在错位现象.学校德育在内容上存在着过于强调道德知识的体系化和逻辑化的倾向,而将很多与社会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又很感兴趣的社会道德现象排斥于课堂之外,个人认为与学生的年龄不符,尤其是在幼小阶段忽视了儿童的心里成熟度.本来是小学德育的目标现在成为中学、大学的德育目标,本来是中学德育的目标现在成为了小学德育的目标,这就是错位.目标错位导致内容、方式方法不适当,其结果是目标落空,德育低效.现在大学补上中小学的基础文明课,就是德育微观具体目标错位的结果和例证.由于德育顺序颠倒,德育内容错位,德育也就失去了吸引力.

3、德育方法存在简单现象.教育方法以批评教育惩罚为主.据《中小学班级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一文提供的资料,在德育管理的方法中,以批评教育为主的占59%,以情感沟通为主的占19%,以实践锻炼法为主的占14.3%,以心理疏导法为主的占7.6%.可见在教育方法上,使用最多的仍是批评教育,而在现代社会中日益受到重视的心理疏导法却较少使用.多数教师爱用批评、讽刺乃至惩罚这种显性效果最明显的教育方法,因为它费时少,见效快,但这种方法的负面影响也是明显的:有的一味批评惩罚,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导致学生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甚至产生敌对情绪和逆反心理.有的恶语批评、讽刺还会酿成严重后果.有一首“挨打歌”说:“首次挨打战兢兢,两次挨打哭不停,十次挨打眉头紧,百次挨打骨头硬,千次挨打功夫到,不疼不痒不吭声.”这反映了中学生对教育的抗拒心理.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注重单向灌输而轻视启发引导,突出统一要求而忽略个别差异,强调外在管理而弱化主体作用.这种简单化的方法无法激发学生道德认知的积极性,难以引起道德情绪体验,进而直接影响了德育工作的效果.

4、德育观念存在滞后现象.与社会发展对德育的要求相比,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亟待提高.德育工作观念的滞后,与学生平等对话、提高学生道德选择力、引导学生作出价值判断和洞察学生心理问题等方面能力的欠缺,是目前普遍存在于德育工作者身上的主要问题,具体表现为“救火型”“、粗暴型”、“灌输型”、“禁止型”等类型,这也阻碍了德育实效性的提高.

5、德育工作存在旁观现象.根据学校工作的传统分工,德育是一项专门的工作,从事德育的专人员是德育工作者;从事教学、管理、怎么写作的工作人员就成了非德育工作者.从现实来看,虽然强化了学校少数工作人员和机构的德育责任,却成为部分教师推卸德育责任的借口,最终削弱了学校的德育功能,甚至导致越加强德育工作,德育工作越难开展,德育效果就越差.

三、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几点建议

1、加强德育工作的科研力度.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德育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的德育规律,在德育目标的设定内容的选择、方法的运用等方面作出相应的调整.为此要鼓励教师结合自己的工作开展德育课题研究,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倡导“一线中发现问题,一线中解决问题”的工作思路,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实践中去,以德育科研推动德育工作的改进.

2、倡导德育内容的底线德育.德育目标要贴近生活、融入生活,从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生活做起,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道德的力量,在生活中提高自己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在生活实践中加深对道德规则的理解,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学习.把道德教育从“天上”回到“地上”,以人性、人格、人品为最基本的底线,结合学校实际、学生的年龄特征、心里成熟度确定德育目标.德育目标应当来源于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觉得目标就在眼前,只要通过努力就能做到,而不应该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德育目标应具有层次性,应该循序渐进.由此养成学生的道德自律和道德自觉.

3、抓紧德育工作的质量管理.德育质量管理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有力措施.要克服“智育是硬指标、德育是软指标”的错误思想,要制定具体明确的德育工作质量指标;做好德育工作的检查和督促,及时提出改进建议;认真总结德育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提高德育工作的水平.

4、建立德育工作的全员机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德育工作队伍是搞好德育管理、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重要保证.德育工作者尽可能使自己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并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和熏陶学生,德育工作者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新鲜事物和先进事迹、光辉人物去感染、影响学生.为此学校管理者要把好德育工作者选聘关,提高他们的起点素质,并为他们创设必要的工作条件以及合理的待遇,同时向他们提供各种培训机会,同时建立全员德育机制,树立大德育观.

5、丰富德育工作的实践载体.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发展具有不可忽略的影响,通过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以课堂为主渠道,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以实践活动为基础,在实践中推进德育教育;切实开展校园主题教育活动,有目的的进行德育教育;抓好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协调性,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等形式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