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新办高职院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改革与实践

点赞:31064 浏览:13697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通过对课程目标的重新确定,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法、实训模式、建设助教助学的网络教学资源.一所新办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有了飞跃提高.

关 键 词:新办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30-7278-03

1背景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迅猛发展,高职院校招生逐年扩增,学生的整体素质普遍下降,对于新办的高职院校而言,学生素质问题更为突出,大多数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学习能力不强,特别是低分入取的学生基本上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信心不大,学习兴趣不高.另一方面新办高职院由于多数是几所中专院校合并或升格而成,师资力量都较为薄弱,在许多教学项目评比中,新办高职院校与国家级、省级示范性院校存在较大差距.

全国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是反映和评价高校学生修完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标准化水平考试,考试通过率是高校办学水平的评估指标之一,也是衡量高校计算机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在广西,所有高校非计算机专业都要开设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学生学完此门课程后,必须参加区教育厅组织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广西考区)一级.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院)2006年成立,计算机基础教学团队成立之初仅有三人,且都没有从事过高职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经验.学院学生参加全国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广西考区)一级考试通过率在全区排名倒数.通过几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学生联考通过率逐年提高,最近连续三次分别获全区计算机联考通过率高职高专排名第六、第七、第二的好成绩,特别是最后一次通过率高达92%.

2改革的具体内容

2.1构建以职业需求、核心能力、联考大纲为支柱的课程体系

课程目标是课程体系的灵魂,学生学完此门课程,既要参加计算机一级考试,更要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就业工作打下基础.制定课程目标,就不能仅根据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还要根据目前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信息处理水平的职业需求;高职生在后续专业学习和工作岗位中所应具备的信息处理核心能力要求,正确定位课程目标.再由课程目标,重新选择教学内容,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理论,进行教学设计,主要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资源、教学评价等的设计,构建出以职业需求、核心能力、联考大纲为支柱的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课程体系突出体现“面向就业需要,面向专业学习,面向未来发展,任务教学为主,项目教学为辅,重视实践环节,培养信息素养,提高信息处理核心能力”的课程理念.

2.2开发出基于职业岗位应用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高职新教材

根据目前计算机基础在职业岗位应用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创设出七个真实工作情景,十九个典型工作任务(如下表所示)为主要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中学习并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操作,获得信息处理的核心能力.开发的教材于2010年出版发行,教材的特点主要有:

提高新办高职院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改革与实践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计算机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4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1)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突出教材的职业性;

2)教材的组织形式蕴含任务驱动教学主为,项目教学为辅的教学方法;

3)突出职场信息处理核心能力的培养;

4)体现当今计算机技术的最新成果;

5)提供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考试指导与训练;

6)提供“立体化”教学资源,便于教师授课和学生自学;

7)课程的影响力能有效延伸至高职学生就业前后;

8)注重学生计算机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2.3任务驱动为主、项目教学为辅的教学方法改革

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是一门计算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之前的教学将理论、操作、应用隔离开来,教师在多媒体进行理论讲解和操作示范,学生回机房练习,学习效果不理想,现在变为机房进行课堂教学,理论、操作、应用融入一个个工作任务之中,以主教材的十九工作任务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学方法采取任务驱动教学为主,学习这门课程所涉及的全部计算机基本理论与操作,以项目教学为辅,学生独立开发WORD、EXCEL、PPT等学生作品,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任务教学的一般步骤:

项目教学的一般步骤:

2.4建立精品课程教学网站,利用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助教助学

为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开发建设了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教学网站(http://jpkc.lcvc./course/dxjs/),提供了与自编教材配套的操作视频演示、课件、实训指导,实训报告,学生作品,网上学堂、学生在线测试、一级联考题库、学生职业考证等多种助教资源和助学资源,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渠道,实现了现代技术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从课堂向网络的延伸,从课内向课外延伸,特别是教师为此门课程录制的操作视频,对课堂上掌握不好的学困生,课后可以再次学习.

2.5以全程化与标准化的学习评价,引导、管理学生的学习

学习评价具有引导、鼓励和纠正学生学习行为的作用,通过对学生考核的全程化和标准化,发挥学习评价的引导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程化”是指学生在课程学习的全过程中的评价,主要侧重学生平时的实训与课堂表现,评价结果以平时成绩体现,规定平时成绩等于40%综合实训+40%设计性实训+20%平时表现.“标准化”是指学生最后期末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广西考区)一级考试成绩,考试分为机试和笔试,规定其中有一项不及格,视为期评不极合,必须参加下一次的重考,两项全部通过的取机试和笔试的平均分作为联考成绩进行计分,学期终最后的期评成绩等于30%平时成绩+70%联考成绩.如图4所示.

2.6采取异质分组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来自不同地区学生,学习计算机的接受能力相差较很大,针对这种现象,采取了“同组异质”分组教学,每组二到三人,在班级内分成多个学习小组,上课的时候按照小组组织座位,让程度较好的学生带动程度较差的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基础好的学生不会因已经掌握所学知识而无所事事,他们能够解答出基础比较差的学生的问题,在计算机操作上做出示范,既能解决老师课堂上指导应接不暇的情况,又能解决学困生听不懂的问题.基础好的学生在帮助同学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自己没有见过的问题,通过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进一步激发其对该门课程的兴趣.这种分组教学方式不仅基础好的学生获得更多收益,也增强了学困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学困生的联考通过率不断提高;同时也能够增进学生之间互助友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深化认识、拓宽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2.7“五段式螺旋上升”的实训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

实训教学是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关键,在教学实践中,教学团队摸索出了“五段式螺旋上升”的实训教学模式,实训分为逐层递进而又迂回向上的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完成工作任务,第二阶段综合实训,第三阶段是以创作学生作品为主的设计性实训,第四阶段是学生在社会中了解所学计算机基础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情况,第五阶段是联考前综合实训,如图5所示.

学生通过这五个阶段的实训,完全达到课程目标所要求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五阶段的实训教学模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激发了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认识到计算机在工作、学习中的重要性,培养与提高了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为学生顺利通过全国计算机一级考试中的的计算机操作创造了条件.

3结束语

我院这所06年新办高职院校,教学团队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学生,通过到公司、企业挂职,了解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信息处理能力的共性要求,研究高职生计算机学习能力的可持续发展要求,重新确立了课程目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实训教学、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创新,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重要的是学生通这门课程的学习,获得了学习的快乐,获得了学习的自信,获得了在高度信息化社会工作、学习、生活所应有的最基本、最通用的信息获取、加工、处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