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的过程》教学设计

点赞:13643 浏览:5840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次课主要任务是讲授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着重突出计算机网络在实践中的应用,,根据学情分析,本次课在教学设计上放弃常规的讲授法而主要采用以任务驱动为主、支架式策略为辅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强化他们的动手能力的培养.

【关 键 词】计算机,网络,发展

1.教材分析

这一节主要任务是讲授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网络应用的基本操作,着重突出计算机网络在实践中的应用,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

2.学情分析

学生可能对网络本身并不感兴趣,感兴趣的是网络里的内容.他们好奇心和求知欲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上网,喜欢通过动手操作进行学习.容易接受视觉和听觉刺激,短于印刷材料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上网,具备一定的网络知识和网络操作能力,但知识储备少、零散、不系统.

3.课时安排

安排2课时.

4.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如表1所示)

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的起源和在我国的发展过程.

教学难点:最早的计算机网络及其用途.

表1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

基本

目标知识目标能够准确说出最早的计算机网络的名称

能够例举至少3个计算机网络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

能够理清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过程

能力目标通过上网搜索初步掌握信息搜索和筛选能力

通过鱼刺图和路线图初步掌握信息归纳的方法

情感目标认识到计算机网络在生活和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5.教学方法和学法

任务驱动法、支架式策略、小组合作学习法.

6.课前准备

硬件:网络教室.

软件:多媒体教室管理系统,课件、教学附件.

表3探究成果一览表

表4小组活动评价表

7.教学过程(如表2所示)

8.教学后记

(1)通过本次课的学习90%的学生能说出最早的计算机网络的名称,超过50%的学生能够例举至少3个在计算机网络发展历程中的标志事件,70%的学生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得到良以上的评价.

表5小组活动评价标准

(2)任务的布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愿望,支架策略使学生的自主探究不会偏离学习目标,“鱼刺图”帮助学生对探究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3)本节内容一方面在知识面上涉及较大的时间跨度,另一方面又要掌握一定时期内的重要事件.如采用常规的讲授法,仅由教师讲,学生很容易感到枯燥、乏味,甚至感到所讲知识没用,进而也就无法对所授知识留有深刻印象,更别说掌握.而且学生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中很容易感到厌倦,有可能从此对该课程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做了一个创新,它的有效果性还有待在多次教学实践中进行探索.

9.教学附件(如表3-5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