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

点赞:28414 浏览:13173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3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计算机应用是研究计算机应用于各个领域的理论、方法、技术和系统等,是计算机学科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边缘学科,是计算机学科的组成部分.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适合电脑初学者的基础课程.它是其他计算机类课程的基础,初学者在学习这门课中出现了那些问题和教师在讲课时遇到了那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是完善这门课程教学和学习的关键.

【关 键 词】应用基础,应用能力,改革优化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深入,特别是家用计算机越来越普及,一方面希望众多用户能共享信息资源,另一方面也希望各计算机之间能互相传递信息进行通信.计算机应用,具备计算机硬件技术能力、软件技术能力、8位、32位嵌入式微计算机系统应用能力以及良好的工程技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这个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计算机已经不再是单纯的高科技产品,而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当中.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其基本应用就成了全国各大本科、专科院校所有专业的必修课.课堂讲授和上机实践相结合.根据VFP程序设计具有知识性、技能性和设计性相结合的特点,应处理好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的关系,教学以精讲多练为原则,积极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教学与网络教学并举,结合课程内容安排上机实验,支持和激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1.课程现状和问题

在教学当中,本课程的内容都给学生全面细致的教授.虽然要一学年的时间完成该课程的学习,但是还是会出现课时少、内容多的现象,尤其是上机实训的课时,尽管现在在教学方式上不断改革优化,但问题还是没有完全得到解决.以下是和教学相关的几个事项分析.

1.1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的分析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计算机的基础知识、Windows、Word、Excel、PowerPoint、网络基础知识、多媒体等.有部分内容专业性很强,大部分的学生都不太感兴趣.对有些较多使用的应用,如:Office.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表现的比较轻松,但往往操作的不是很熟练.

计算机这门学科更新发展变化的比较快,书本的内容往往都已经过时了,有最前沿知识的书少之又少.教材没有专业特色,与专业应用联系不紧密.无论何种专业均是统一教材,统一教学内容,没有较强的专业针对性.

1.2对教学对象的分析

在我校中职生和大专生都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因学生的能力层次不同,在教学内容上的深度也是不同的.部分的学生有抵制学习的情绪,他们在学习的时候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外力的影响.他们的学习甚至是被动的.

在一个院校学生都是来自四面八方的.同为高职生或是中职生,由于地域的影响,学生在接触电脑的时间上都是不一致的.有些学生对电脑的接触比较早,他们在学习本课程时相对要容易些;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他们对本课程的学习不重视,有消极的学习情绪.

1.3对教学方式的分析

教师教学的方式一般都是先讲解知识点,然后运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演示操作,最后上机给学生予以辅导.所以目前在教学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教师讲授理论知识时,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非常疲倦;教师在演示操作时,学生又往往眼高手低.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简单记忆和积累,更为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上机实践就成了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一环.众所周知,近几年由于高校扩招,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在不少高校合班上课的情况已经比较普遍.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局限于学校规模、师资、财力等因素,普遍来说,一个教师要负责几十个学生的辅导工作,有的学校甚至出现一个教师辅导上百人上机的情况.由于任课老师精力有限,不可能对所有学生都予以有效.

2.教师应注重讲课技巧,改革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动力,但是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性,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要让他们了解到计算机在现在化的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计算机会越来越靠近我们的生活.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对自身能力的提高和与社会发展相适应,能够与时俱进有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受到学校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的限制,以小班教学的方式不能很好的实施.教师可以将计算机水平不同的学生分成两部分,着重对基础比较差的同学进行单个辅导.这样可以将任课老师的作用发挥的比较大.对于有些和实践相关的内容,叙述篇幅太长但是所设计的具体操作不是很多.这部分内容教师可以在上机时讲授,学生直接在电脑上操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计算机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3.优化课程,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内容

由于教材的更新大部分都是跟不上新知识的出现.教师应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分析设计,将某些长时间都保持重要性的知识进行提取,对过时的或者已经有新知识对其补充过的知识,在讲课时应该提醒学生,给学生有这方面知识的补充.


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要提高知识的实用性.让学生学有所用,能够同专业紧密联系,以达到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对于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可以适当的加大深度.

4.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在上机实践时给学生相对比较宽松的题目,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对学生的上机操作结果详细的记录,分析发现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对操作薄弱的学生其加以辅导.加大上机操作在考核中的分值,促进学生的实践.

5.结束语

一个人所处的也影响他对电脑的认识程度,增强学生学习计算机的意识,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是教授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关键.让学生对计算机有总体的了解,能利用计算机发挥创造性,提升自身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是本课程的目标. [科]

【参考文献】

[1]张超,孟莉,耿涛.高职高专“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教学问题及其解决策略.计算机,2009,(05):100-103.

[2]王云飞主编.世界教育信息.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2008,8.

[3]王金霞主编.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第二版).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