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遥感导课程教学环境的

点赞:33069 浏览:15506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为培养高层次人才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从物质到心理、外部条件到内部动因出发,提出了准确定位、明确方向、优化师资队伍、提升教学实验环境、健全教学效果评价机制、激发教学动力等优化遥感导论课程教学环境的五种途径,实践证明效果良好,对相关课程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 键 词 教学环境 优化 遥感导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活动都是在一定教学环境下进行的.在教学实践中,教学环境所包括的各种环境因素,无论有形的物质因素还是无形的心理因素,都对教学活动的目标、教学活动的过程和教学活动的结果施加着重要影响.①


21世纪是一个创新层出不穷、知识龄期越来越短、获得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手段越来越多、各种信息在人们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信息社会.②空间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遥感技术作为地理科学研究领域和实际应用领域中不可替代的获取信息最先进技术手段.从而遥感课程教学改革及营造优良的教学环境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围绕着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营造良好教学环境研究也是十分必要的.对遥感技术课程教学环境的提升需要从物质到心理、外部条件到内部动因的全过程、全方位重新审视.也只有通过全方位深入研究教学环境对学生的遥感技术课程学习兴趣的影响,寻找创造和优化教学环境的途径,才能够达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优化遥感导课程教学环境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教学改革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学术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6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1准确定位、明确方向

创新性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核心,要想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就应仔细解读全国高校及本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分析生源、去向、社会需求等多方面的背景条件,找准自己的办学和发展定位,将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从传统大学本科教育的以学科知识理论的学习作为基本价值尺度的人才培养目标,转向以相关学科知识理论为依托,培养实用型、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上.即人才培养活动的价值标准和直接要求要发生很大变化,由原来的单一性变成多元化,从理论知识、系统知识为主转变成实用性、应用性知识、技能为主的理念.

2优化师资队伍

人才培养目标由可能转向现实的实质性活动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承担的.③而教师在培养人才过程中具有主导、坚固、骨干作用.④因此,教学队伍的整体水平、结构的合理性和发展的稳定性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科发展.要引进年轻教师的同时,走出国内外院校进行培训、交流的方法提高师资力量,提高师资队伍的知识水平.从学科发展、培养人才的连续性角度注重学科专业梯队的完善,形成一支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由遥感专业教授、副教授、讲师组成的职称、学历、年龄、学术水平相对合理的师资队伍.并通过积极参加各种科学研究活动和对年轻教师的带、帮、传等途径提高队伍的教育、教学能力,为课程教学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础.

3提升教学实验环境

教学软硬件环境对教学起着很重要的支撑作用,也对学生的技能培养起着关键的作用.⑤遥感实践的数据采集、输入、处理、分析到输出的整个过程对实验环境方面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要求:硬件、软件、遥感数据和管理.加大投入,大大改善多媒体实验教学环境,满足学生一人一台高配置计算机是开展各专业遥感实验教学活动硬件要求.软件方面要拥有ERDAS、PCI、ENVI和ArcGIS、MapGIS、ArcViwe、Arcinfo、Mapinfo等专业软件,使学习的环境与研究环境一致,为培养实用型人才怎么写作.遥感数据是遥感实践教学必备的基本资料,是教师教学的素材,学生学习实践的物质基础.可通过网上搜索、购写和与科研相结合具备不同空间分辨率的影像系列、同一地区不同时间分辨率和时间序列的影像系列、不同教学内容的典型影像系列等,满足各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践、研究的需求.管理上打破针对固定对象,在固定时间集中实习的教学管理模式,改为专业开放、时间开放、内容开放的开放式管理模式,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宽松的空间,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健全教学效果评价机制

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是整个教学设计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检验教学目标是否实现的重要手段.评价教学效果的形式有多种,每一种方式的考核各有特点,各有其适用的范围.为了保证遥感类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必须加强对课堂教学、平时的复习与巩固、课上操练、课后思考等多个环节的监控,建立全面的教学效果评价机制.为了教学各环节的顺利进行和保证效率,开学第一节课就必须向学生讲清楚教学与学习全过程各环节的目的与要求、最终成绩评定的方法与比例,引起学生的重视和注意.实际考核中可采用如下方式:终成绩等于课堂成绩.5+实践成绩.5;其中,课堂成绩等于平时成绩.3+期末考试.7;实践成绩等于实践过程.3+实践报告或论文.7.平时成绩又由出勤率、作业成绩构成.期末考试主要测试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程度;实践过程主要评价学生对实践操作的态度、掌握技术的熟练程度和完成任务的进度;实践报告或论文是指将实践操作的目的、过程、结果、结论等以报告形式或论文形式提交的成果,反映学生对操作项目目的、过程的认识和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

5激发教学动力

教师、学生是教学动力的载体,教师教的动力和学生学的动力的合力形成教学动力.⑥

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发动者、执行者和管理者,维持活动的进行和发展.因而教师的教学目的、动力对教学活动具有指导性作用.不同教师的工作目的因其需求从最低层次的混一口饭的生存到被人尊重、自我实现的最高层次的差异而教学动力有也有弱有强.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动力要在发扬积极上进的优良传统的同时,从改善教学环境、鼓励和资助教学研究活动、明确目标、加强责任感等方法措施提高教师教学动力的层次,加强强度.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发动者和维持者,只有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地从事学习活动,这种活动才能持续不断地进行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动力来自学生个体的兴趣、需要、态度、情绪情感、好奇心、自尊心、求知欲、性格、意志和动机等.学校、学院和相关任课教师应从学生入学第一天起通过入学教育、专业思想教育、道德信念、职业理想教育和学术讲座、师生座谈、参观教师们的科研成果,让学生适当参与研究项目等不同侧面、不同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学习动力从对遥感课程的学习兴趣提升到在遥感课程学习过程中获得乐趣,进而发展成志趣这一更高层次.

教学动力不等于教的动力和学的动力的并集,而是两者的交集.教的动力和学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都向积极的方向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转化才能够形成理想的教学动力.遥感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遥感技术的先进性、实用性和操作性的特点和已取得的教师及学生遥感应用研究成果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恰当的诱因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起学习行为.学生受激发后的学习动力的驱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专心听课,质疑问难,认真努力完成任务,额外撰写学术论文,这些又对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强化教师的工作动力,促使教师挖掘教学潜力,以更加积极的姿态传道、授业、解惑.

几年来,通过社会大环境到学校、学院、班级小环境,硬件环境到软件环境的改革与建设,我校遥感导论课程建设收到了良好的成效.教学实践结果表明文中所提的课程教学环境改革创新思路,对进一步推进遥感导论及其相关课程教学改革有一定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注释

① 田慧生.论教学环境[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6:58-63.

② 钱乐祥,秦奋.GIS专业教育的实践与再思考[C].首届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教育研讨会论文集,2003.8:104-110.

③ 林兆其.高等教育学[M].贵州教育出版社,1995.

④ 李成良,顾美玲.大学教学理论与方法[M].贵州教育出版社,1995.

⑤ 奥勇.《遥感图像处理》课程教学研究[J].测绘科学,2007.5(32):195-196.

⑥ 李森.教学动力来源论纲[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6(25):5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