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0~3岁幼儿早期言语教育的探究

点赞:28730 浏览:13213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个人的成长存在着某种潜能发展的最佳时期,即关键期.0~3岁是人类言语发展的关键期,在此关键期若父母对幼儿施以正确的言语教育方法,可以使幼儿的言语能力得到最大可能的开发,从而为其以后的言语能力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关 键 词 0~3岁幼儿 关键期 语言教育

1早期言语教育的重要性

婴儿对言语刺激十分敏感,不到10天的新生儿就能分清语音和其他的声音,并对之做出不同的反应.如原来已停止吸奶的婴儿,在听到一段语音之后又开始用力吸,并且吸吮速率大大增加,而对非语言的语音则增加不多.另有研究证明,一个月的婴儿在听成人讲话时,其肌肉运动的停顿和成人语流的停顿同步,这些都表明婴儿对言语刺激具有独特的敏感性.


幼儿具有学习语言的先天禀赋,他们可以清清楚楚地辨别复杂事物.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借助于语言,人们才能想象,才能学习世界上的文明成果.语言对人的智力发展有重要作用,儿童如果能在6岁以前掌握准确的语言,那么他的发展一定会非常迅速.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语言获得的最佳敏感期是8岁以前,从9岁以后开始下降,到12岁下降到二分之一,到14岁下降到15%~20%,即随着年龄的增长语言的获得能力就越来越差.到30岁时语言就停止发展了.可见,抓住孩子语言的关键期对其施以正确的言语教育,对人的一生是极其关键和重要的.

2早期言语教育的误区与校正

2.1“先学好国语再学习外语”就太迟了

对脑发育尚未完善的幼儿所施行教育,最能显示其效果的便是第二语言的学习.若从未满3岁的幼儿期就学起,哪怕同时教它几种外语,孩子都有将它们吸收消化的能力.不过,这种观点却时常遭到反驳和疑问.

其中之一就是:“对着一个连国语都说不好的小娃儿灌输外国语,那岂不弄成‘四不像’的半吊子!还是先学好国语,再学习外语比较妥当.”

对于这种疑问可以用以下事实说明:成人学习第二语言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并且成人后学习的外语发音极不规范,甚至只有自己能听懂.对于同时学习母语与第二语言而言,父母不必过于担心,许多例子表明一出生学习两国以上语言并熟练掌握的人,不计其数.语言是相通的,语言的学习会相互促进.例如,中国的汉语和日本的日语、韩国的韩语就有许多的相似之处,如在发音、字形等方面都有着异常的相似.幼儿具有很强的吸收力和辨别力,如果能施之以标准的发音和咬字,幼儿就可以很好地掌握多门语言.如果一开始就便在幼儿的头脑固定一种语言,以后重新学习其他语言,其困难程度增加,至少无法按照所学语言的原本状态吸收进入,而使所学的语言与已学的语言混杂不清.这是通常所说的“先学好本国语言再学习外语太迟”的道理.

关于0~3岁幼儿早期言语教育的探究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大学生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1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2.2教孩子正规的语言

幼儿说话的特点是“咿呀学语”,最初学习说话的时候,语言很不规范.有些父母不但不予纠正,还顺应孩子教其更多不正规的词语,比如教孩子“丫丫”而不是“脚”,用“汪汪”代替“狗”等等.

这样做有害无益.虽然对于叠词的使用是幼儿语言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但是父母不应主动教授.虽然这些词语好像更加形象,更加适合幼儿掌握,但这些并不能引导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与言语规则的习得.这种方式的后果是学习正规的语言时,儿童必须建立两套语言符号系统,势必给幼儿造成双重负担,空耗脑力和精力,对后来正规语言的学习是一种障碍.用“娃娃语”半截子话和婴儿交谈,孩子会很难组合正确的日常用语.而且一旦形成不规范的语言系统,为了纠正这种错误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

方言和土语也是不正规的语言,不利于儿童形成正确的语音和词汇.很明显的例子是大学校园里到处能更听到各式各样的方言,而来自天南海北的大学生之间交流也出现许多障碍,同时许多大学生为了拿到普通话等级证书而费尽脑筋.方言、土语不但在语音上与标准的国语差别很大,而且在语法上也不够规范,会给儿童学习标准的语言带来一定的障碍,阻碍儿童对语言系统的掌握.

3早期言语教育的途径

3.1视听结合,学得更快

(1)从听力入手.尚处在摇篮之中的婴儿便具备了基本的感知系统.婴儿从出生起,便能感知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声、光、温度、触觉等.在婴儿各个感觉系统的发展中,听觉系统要比视觉系统发达,而此时幼儿睡醒后父母读字、词、句、故事给他听,能增强其记忆的刺激.儿童逐渐长大,就能够很容易唤起先前的记忆,在以后的学习中就会更轻松容易.

(2)视听结合.在幼儿视觉系统逐渐发展后,就不要仅仅局限于听觉刺激,还要重视施与适宜的视觉刺激.日本汉学名家石井勋先生认为:反正每一个幼儿都有辨别能力,因而就没有必要把语言和文字分开来教.成年人学习时都有一个体会:在学习某门外语时如果口、眼、手并用,能增强记忆的效果.在教导幼儿学习语言时,当幼儿学会一个字、词、句,作为家长的都应该把它写下来,如“要洗手吃饭”.以往家长只在口头上告诉幼儿,现在建议,应同时用笔写下来.这样做,便使幼儿视觉与听觉两方面对“洗手”和“吃饭”有印象,此时比单方面接受的效果要好几倍.同时例如“长长的”和“常常地”,“蛇”和“舌”,幼儿无法单纯只听语音进行分辨,而写出来幼儿看到其字形的差别,便能够进行区分.视听结合刺激使幼儿在不知不觉当中学会了说话和认字.

3.2幼儿学习外语不要把时间放在学习语法上

现在学校学习外语时,学会简单的词汇之后,老师便开始教授语法,这种方式对于成年人可能更为适宜.因为成年人已经具备形式思维能力,已经习惯先学习规则再将其所学规则应用到实际中去,也就是说成年人的学习是从抽象到具体.而这条规律是不适合处于形象及动作思维阶段的幼儿,幼儿的学习是从具体到抽象.如国人在小时候学习母语时是听大人们说什么就学什么,慢慢就学会了母语,是从具体到实物,从桌子、椅子开始积累到慢慢地说一句话,在学习时没有学习所谓的主语、谓语、宾语等各种语法结构.同样的道理,在教授幼儿学习外语时不应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语法的学习上,孩子很难理解硬邦邦的规则,即使理解了也不会活用,反而因为语法而限制语言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