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近现代术语的形成翻译探究

点赞:26157 浏览:12007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通过研究中医近现代术语产生的背景,分析其构成的原因、方式及种类,充分理解其语义,探讨了中医近现代术语的译法.同时结合中医近现代术语的特点,提出了翻译中医学近现代术语时应着力注重的原则――对应性、简洁性和民族性.

关 键 词:中医学,近现代术语,翻译

中图分类号:N04,H059,R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578(2014)06-0044-04

FormationandTranslationInvestigationofTCMTermsSince1840

WANGXiZHANGXiaomeiCHENNingSHENYi

Abstract:Inthisarticle,westudiedthebackgroundofnewTCMterms,analyzedthereasonorandclassificationoftheirwordformation,soastobettertranslatethem.InlightoftheuniquecharacteristicsofnewTCMterms,weproposethatpriorityshouldbegiventotheprinciplesofcorrespondence,conciseness,andnationalcharacter.

Keywords:TCMterms,neologi,translation

随着中医学科的发展,其术语也需要不断发展补充新词才能表达新的内容.正确地认识和总结中医近现代术语的产生特点和构成规律,有助于推进中医近现代术语的翻译,亦对中医学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sup>,[1]<,/sup>笔者首先分析了中医近现代术语产生的背景,以及在此影响下中医近现代术语的构成方式,这两部分的研究为之后探讨中医近现代术语的翻译原则提供了根据.

中医近现代术语的形成翻译探究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中医学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9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一中医近现代术语的产生背景

中医近现代术语,是指1840年中国进入近代史以来,中医学科产生的一些术语<,sup>,[2]<,/sup>这些术语沿袭了传统中医理念,又带有新的特征.它们的产生与近现代中医所处的政治、文化、科学等客观环境是分不开的.

近现代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迁,社会的变迁对中医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清末新生的医学术语多是由西洋医学的中文翻译所得,中医自身近现代术语产生的数量不多.1929年开始的“废止旧医案”歧视中医政策,严重抑制了中医及其术语的发展.1949年以后,中国振兴中医药文化、支持中医发展,才使中医学得到了新的发展.在此期间,大量的中医术语得以产生,并且带有鲜明的新时代特色.

中西医结合是中医近现代术语形成的一大时代特征<,sup>,[3]<,/sup>在近现代,随着西医及其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和传播,很多西医著作被翻译成中文,许多西医概念被中国人接受.一方面,西医东渐,中西汇通,不仅为解决中医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更衍生出许多中西医结合的全新概念<,sup>,[4]<,/sup>,,例如:“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等.另一方面,西医术语的中译,也为中医近现代术语的产生提供了有利借鉴,例如:在传统中医学中只有“经”“络”“脉”,没有“管”,而bloodvessel的中文译名为“血管”,传统中医里只有“热病”,没有“炎”,而inflammation被译成“炎症”<,sup>,[5]<,/sup>像“血管”“炎症”这样由西医中译所产生的近现代术语在中西医结合的时代中被更加广泛地运用、认可,其使用的频率逐渐赶超许多中医传统词汇.这是中医学和近现代术语产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背景.

中医的现代化和多学科研究是中医近现代术语形成的另一大时代特征<,sup>,[6]<,/sup>随着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医诊疗也开始尝试使用一些新的科技产品,由此产生出许多近现代术语,例如:“负压拔罐器”“电灸针”等.另外,近代物理、化学、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学等,也都被应用于中医学,推动了中医的现代化发展并产生了许多近现代术语,例如:“中药离子穴位导入疗法”“山豆根碱”和“中医学”等.这促使中医学术出现多维度发展的趋势,成为中医近现代术语形成的又一重要背景.

综上所述,中医近现代术语产生的原因是多样的,其中主要原因为社会变迁、中西医汇通,以及中医现代化发展.这些产生原因使得中医近现代术语呈现出新时代特色、西医特色和现代化多学科特色,也因此具有了一些特定的构成方式.

二中医近现代术语的构成方式

术语系统受多方影响,是一个动态发展、不断变化的系统<,sup>,[7]<,/sup>中医近现代术语的产生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中西医汇通和中医现代化发展.其构成方式可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外来词借用,经典旧词分化衍生,以及新词创造<,sup>,[8]<,/sup>

中西医结合以及中医国际化,使中医的近现代术语逐渐吸收了部分外来词.西医的生理学、组织学和护理学等,影响了中医的近现怎么发表展,中医学也由此衍生出许多新术语.这在中药制药方面更为明显,各种中药制成的胶囊、注射液和糖浆的名称,就是参照和借用西医制药学得来的,例如:“丹参舒心胶囊”“柴胡注射液”和“川贝枇杷糖浆”等.反之,运用中医的知识和方法来研究解决西医问题也会生成一些新词,例如:“登革热的辨证治疗”等.以上情况下生成的近现代术语,本质上还是中医的,但大胆借用外来的西医术语,带有明显的西医色彩.这类词的构成方式上由中、西医两部分词素组成,且包含了中西医两方面的知识,比较复杂.例如,张锡纯的“阿司匹林白虎汤”就包含了中药白虎汤和西药阿司匹林,以及两者结合使用的相关知识.所以使用这类术语首先需要保证译名的准确性,在借用西医术语时更应当充分考虑其内涵和外延,谨慎选择,避免歧义的产生.因中医现代化生成的新术语,则多是通过经典旧词分化衍生得来的.它们有的是中医理论的精细化发展,例如:由“中医学”分化出的“中医康复学”和“中医养生学”等,有的是中医学术的跨学科发展,例如:由“经络”衍生出的“经络同位素示踪”和“经络穴位电特性”等,还有的是中医与现代科技结合的产物,例如:“脉象仪”和“电灸器”等.由此形成的新术语,在内容上是对传统中医学的创新与提高,在语言上则包含了现代化的科学元素<,sup>,[9]<,/sup>这类词的构成方式上由旧词和新词词素组成,词长且复杂,所包含的信息量丰富.例如:“痔科体育疗法”就包含了很多痔疾和体育疗法的相关内容.这就需要术语能准确地表达定义的要旨,并且尽可能简明.

还有一种方式,叫作新词创造,它通常用于代指一些中医自创的新概念.这些新的概念在传统中医里没有,与西医无关,也不受现代科技的影响.它们可能是新中医理论或新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却无法用现有词语表达.创造新词的方法通常有人名地名冠名法等<,sup>,[10]<,/sup>,,例如:“马家气功”和“天津张一刀”等.另外,中医术语外译时还有词素造词法,如:monoyin,monoyang(一阴,一阳)<,sup>,[11]<,/sup>但由于这类外译新造词的接受需要时间,且易造成混乱,所以在创造近现代术语之前应先检查有无同义或相近字词,并须谨慎对待,尽量避免自造词.

三中医近现代术语的翻译原则

中医近现代术语翻译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科学性,是中医翻译中最难的部分.因此译者应当遵循一些翻译原则:对应性、系统性、简洁性、同一性、回译性、民族性和约定俗成性,并在具体翻译中综合考虑有些原则的重要性和优先顺序<,sup>,[12]<,/sup>基于中医近现代术语产生的背景和构成特点,笔者认为翻译时,应遵循以下三点原则:

第一,中医近现代术语翻译要符合对应性,须首先正确地表达出中医近现代术语的含义.奈达的翻译动态对等理论突出强调了译文要从语义到文体最切近而又最自然地对等再现原语的信息<,sup>,[13]<,/sup>在中西医结合时如需借用一些外来词,应该特别注意其原本的语义可能具有多样性,避免歧义的产生.在翻译术语时,更要注重和原文术语的词义相对应,反对不顾语义的字对字翻译.例如:“阿司匹林白虎汤”如果被直接英译成aspirinwhitetigerdecoction,外国读者会误认为里面有虎骨之类的药材.所以在翻译时建议在其后加以英文注解,说明药里配的是石膏等药材而不是白色老虎.再如:“药材气息调养”,如果被英译成drugsbreathaftercare,就误用了aftercare一词作为“疾病治疗后的照顾调养”的语义,既难以理解这个术语的真正意思,又使人感觉药材出了问题.因此,建议将其英译为drugsbreathpreservation.另外,在处理此类术语的翻译时还须特别注意译文的精准,例如:有人把“中药鉴定”和“中药鉴定学”都译成identifica

tionofChinesedrugs,看不出两者的区别,建议将“中药鉴定学”译为studyofChinesedrugsidentific

ation,避免给读者造成理解上的困扰.

第二,中医近现代术语翻译要注重简洁性.通过经典旧词分化衍生得来的术语,其翻译往往长且复杂,而写给外国人看的中医术语一定要简明易懂,关照读者的耐心和理解能力,用简单的语言阐述复杂的中医理论和概念.李照国先生在讨论中医术语翻译时,就特别反对“译语冗长”,提倡通过简化提高“译语的信息密度”,认为可以采用“首字母缩略法”,如TCM(中医,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up>,[14]<,/sup>另外,使用介词结构和名词性结构的翻译也可以大大简化语言.例如:把“中药离子穴位导入疗法”英译为iontophoresisofChinesedrugs,把“经络穴位电特性”英译成electricalcharacteristicsofmeridianpoints,其中使用的介词结构简单且便于读者理解该术语所要体现的医疗特性.再如:把“经络同位素示踪”英译为meridiansandcollateralsisotopictracing,把“电灸器”英译为electromoxibustionapparatus,其中名词性结构的使用也能令译文显得简洁清楚<,sup>,[15]<,/sup>


第三,中医近现代术语翻译要凸显民族性.当前,在各种翻译理论和原则的指导下,译者受到翻译方法的束缚,译文往往单调牵强.考虑中医药术语的中国文化特色和中文科技术语特性,翻译时应以《周易》中的变易思想为指导,灵活地采用保留中医特色的译法.例如:“养生”一词蕴藏着中国儒释道的哲学思想与文化,属于中国文化独有的专有术语,在英译时就可采取音译为yangsheng并直译为lifenurturing的方法<,sup>,[16]<,/sup>另外,还要尽量避免生造词典里没有的词,生造词不仅不易理解,还会造成混乱.例如:在英译“养生学”时为体现出其学科性,造出healthcultivationology,中外读者都难以接受.因此,在遇到极难翻译的术语时,要尽可能地选用一些能体现中国特色的英语词,再加上解释性的意译.

四结语

总之,中医近现代术语随着中医发展而增长更新,其对外翻译也随着中医国际化日益重要.我们需要了解这些近现代术语产生的背景,分析其构成的方式,正确理解其意思,并注重翻译理论指导,才能在翻译时抓住最为重要的“对应性”“简洁性”和“民族性”原则,掌握对应的翻译方法,从而将它们更好地翻译、传播出去,推动中医学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