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网络下的中学历史教研模式

点赞:4412 浏览:1299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二十一世纪的到来,带给我们的,除了新的机遇,还有新的挑战.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到来,如何创建学习型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已成为教育科研工作的发展必然趋势.我们必须搭建起一种促进和鼓励教师成为反思型、研究型教师的平台,这个平台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研究,就是所谓的“网络教研”活动.下面我就以历史学科的教研模式为例,来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关 键 词]中学历史网络教研教师博客备课

网络教研是随网络应用的发展而生的一种系统的、崭新的教研模式[1],是传统教研方式或常规教研方式有益的补充.最初是由许多教师、教研员零星的、自发的、分散的利用网络来开展教研,到后来发展成教师、教研员的自觉主动行为,即由“草根教育”转变为“专家引领”,网络教研才焕发了生机.

一、网络备课、写教案

1、信息时代的发展,网络上不断涌现新的教育教学成果,有的甚至是特级教师、教育专家的教案精选,用老师们的话说:“放着这么优秀的作品不去采用多可惜,何苦要再去动脑,吃力不讨好呢?”看看——教师并不是不愿自己备课而是觉得没有必要.显然,教师把网络备课的内容窄化为推荐或照搬名家的现成教案.当然,专家们的作品值得学习,其他途径得到的资料也可借鉴,这是新课标一再倡导的资源共享的理念,也是网络备课的目的所在,但这并不等于可以照搬照用别人的教案.

2、集体备课的内容就是教学中本来就存在的不确定性,其表现有:①教学对象的不确定性:不使用统一的规格和评价标准,要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个别化教学;②教学目标与结果的不确定性:允许学生在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有多元表现.如中国古代史“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与文化”一节中,请说说对“汉学”“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阴阳五行”的学习体会.班超通西域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并编制有个性的《西汉时期民族关系大事年表》.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动手,允许有不同作品产生,也允许有不同的评价观,只要达到乐于表达的总要求就行.③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的不确定性:教师有较大的自主性,将更为灵活地选择与使用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支配的因素增多.如中国近现代史下册“西安事变”一节,学习重点就是理解掌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相关问题.课本剧镜头一,西安事变后,周恩来来到西安,与各方调解:

周恩来:委员长,您好.

:我现在不是什么委员长了,我现在是张学良的阶下囚了,你们都恨我恨得要命,你就干脆劝张学良杀了我啊.

周恩来:不,我不但不会劝他杀了你,而且还要劝他早日放了你.只要你同意停止内战,与我们共同抗日,我们愿意在你的领导下,共同奋斗,抵抗日寇.

:难道你们会把过去的仇恨都一笔勾销么?

周恩来:对,只要你抗日,我们一笔勾销,既往不咎.

:事关重大,我还要再考虑考虑啊.

周恩来:我们愿意等待,但不能太长,日本人一天也没有停止对我国的侵略.日本人不会给我们时间等待.

这为教师开发教材留下了很大的空间,我们可以进行网络搜索,或自编自演课本剧、情景剧,把孩子们带到历史时空,让他们在真实的情景中认识和感受,这大大丰富了教材内容,同时开放的教学方法,也将大大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④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课程的综合性加大,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为教师留有极大的余地;⑤教学评价的不确定性:考试得分点大大减少和淡化,不再起支配作用,教师要花很多时间查找资料、补充教材的内容.

二、网络教研的模式研究

推进历史学科课题研究

首先是确定选题,可以从网络上通过电脑上网进入一个无限的空间,可以从中获得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学到很多先进的教学经验,可以了解到很多的教学动态和信息,这些资源的获取和发挥的作用,将对我们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到很大的帮助.

其次是课题可行性论证,通过网络了解相关的教育资源,进一步弄清该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以及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状况,并分析在当前的历史学科研究中是否必要和可行.

第三,对课题所达到目标和主要内容的论证,从当前发展的网络研究状况来分析,确定好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使研究的内容符合教学实践的需要,并且有一定的教育理论来指导具体的教育教学,这样课题研究的成果才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实效性.

网络教研的作用就在于一种合作性的资源共享.这种共享受不仅仅局限于我们身边的人,而是通过网络教研共享集体的智慧,充分发挥、运用各自的力量和资源.每个人都要参与,一方面可以从中得到体验、感悟和收获,另一方面也要关心和帮助别人,在关心、帮助别人的同时使自己获得提高.


历史教师博客的建立

网络教研极大地激发历史教师的课改热情,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便利捷径.但我们应并不满足在课程改革资源上的“拿来”,随着课改工作的推进,很多资源是需要内部生成的.博客的建立,给我们尚在摸索中的网络教研活动搭建了一个有效的学习与交流平台,老师们在自己的网上做课评课,畅谈对课改的见解和体会,可以进一步拉近与全国、全省课改实验区的距离,密切各兄弟学校的联系,进一步促进学校课改工作的开展.一位桂林的老师,他的博客里写了一篇《红军长征在湘江》的博文,文章以历史教师的笔触写到湘江战役的内容和在当地老百姓的感受,文笔细腻,语言优美,还配有一些实景图片,让桂林以外的老师觉得这是很好的教学素材,可以借鉴使用.

依托网络下的中学历史教研模式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网络教研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3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3.学科教学互动交流平台的创建

“网络教研”实施的关键是实现“互动”.只有通过互动才能实现教育资源、人力资源、智力资源的共享.只有通过互动才能充分调动起学校、社会、家庭等方方面面的有利因素.老师们可把平时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困惑、反思,或是在自已的课堂教学中富有研讨价值的教学问题和案例等,发布于网上,让同行、专家一起进行交流研讨,一起想方设法来解决问题,通过不断地互相交流与学习,达到共同提高和进步.一些历史学科网站、区域联盟、论坛、群,甚至微博,担任了此重任.如前段时间老师们热烈讨论的“历史教学的时效性研究”问题,就开展的很深入,让我们当地的大多数历史老师都积极的参与进来了,有网络的热烈,也有手机的新潮,各种交流沟通的方式,让我们老师间彼此很近.

网络教研促进了教师专业化的成长,网络教研跨越了时空距离,使历史学科的广大教师能够得以实现与同行、与专家在线交流、探讨、合作、学习的愿望.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促进了学校各学科教学的研究,实现了信息传递快捷、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每位教师都成为网络教研的参与者和实践者,网络教研有效地促进了校本教研,使教师的能力真正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