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制度

点赞:33593 浏览:15628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工程项目的现场施工管理,长期以来一直是既简单又复杂的工作.本文结合工作实践,从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的优化管理,到创建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的进行探讨.

【关 键 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工程质量;管理制度

随着经济建设的深化,全国的建筑市场有了长足的发展,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明显的提高,施工现场管理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近年来大力推行并行之有效的工程施工管理制度.抓好施工现场管理,对于提高施工企业管理水平,加快施工进度,保证工程质量,保证安全施工,增强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建立良好的建筑施工企业外部形象,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工程项目进入实施阶段,如何搞好现场的管理至关重要.没有完善的制度,在生产中就变得漫无目的,没有约束,有了完善的制度而没有强有力的管理,生产中就会到处见到违章的现象,违章现象得不到遏制,就势必造成或轻或重的质量问题,而现实中,质量问题背后隐藏着不可预测的灾难.所以在生产过程中对每一个工程环节要一样重视,不使“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因此建立完善的施工现场监督管理制度是建筑工程管理的根本.

小议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制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施工现场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8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以下根据近年自己的工程管理经历,对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以及建立合理完善的质量监督管理制度有如下体会.

1.如何优化施工现场管理

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场管理优化水平,代表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也是施工企业生产经营建设的综合表现.因此,施工企业应该内抓现场,外抓市场,以市场促现场,用现场保市场,并在此基础之上,不断优化现场管理.

1.1优化现场管理的基本原则

优化现场管理必须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一是经济效益原则.施工现场管理一定要克服只抓进度和质量而不计成本和市场,从而形成单纯的生产观和进度观.

二是科学合理原则.施工现场的各项工作都应当按照既科学又合理的原则办事,以期做到现场管理的科学化,真正符合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三是标准化规范化原则.标准化、规范化是对施工现场的最基本管理要求.事实上,为了有效协调地进行施工生产活动,施工现场的诸要素都必须坚决服从一个统一的意志,克服主观随意性.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施工现场的生产和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益,从而建立起一个科学而规范的现场作业秩序.

1.2优化施工现场管理的主要内容

优化施工现场管理的主要内容为施工作业管理、物资流通管理、施工质量管理以及现场整体管理的诊断和岗位责任制的职责落实等.通过对上述施工现场的主要管理内容的优化,来实现我们的优化目标.一是以市场为导向,为用户提供最满意的建筑精品,全面完成各项生产任务;二是彻底消除施工生产中的浪费现象,科学合理的组织作业,真正实现生产经营的高效率和高效益;三是优化人力资源,不断提高全员的思想素质和技术素质;四是加强定额誉理,降低物耗及能耗,减少物料压库占用资金现象,不断降低成本;五是优化现场协调作业,发挥其综合管理效益,有效地控制现场的投入,尽可能地用最小的投人换取最大的产出;六是均衡地组织施工作业,实现标准化作业管理;七是加强基础工作,使施工现场始终处于正常有序的可控状态;八是文明施工,确保安全生产和文明作业.


1.3现场管理的主要途径

一是以人为中心,优化施工现场全员的素质.优化施工现场的根本就在于坚持以人为中心的科学管理,千方百计调动、激发全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感.充分发挥其加强现场管理的主体作用,重视现场员工的思想素质和技术素质的提高.

二是以班组为重点,优化企业现场管理组织.班组是企业现场管理的保证.班组的活动范围在现场,工作对象也在现场,所以,我们加强现场管理的各项工作都要无一例外地通过班组来实施.

三是以技术经济指标为突破口,优化施工现场管理效益.质量与成本是企业的生命,也是企业的效益.任何时候市场都会只钟情于质优价廉的产品,而质优价廉的产品需要严格的现场管理来保证.否则,企业将因为产品质量与成本问题而难以再开拓新的市场,从而影响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

1.4现场管理的主要办法

⑴制定和落实工地例会和人员管理制度.

⑵制定和落实设计变更制度.

⑶制定和落实工地大宗和关键材料考察定购制度.

⑷制定和落实工程签证制度.

⑸制定和落实施工进度款给付制度.

⑹制定和落实项目经理的考核制度.

2.建立有效的质量监督管理制度

为了全面贯彻执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一系列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以及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根据工程质量不断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工程普遍实行监理的情况下,针对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角色和职能的变化,积极探索新的思路和理念,深化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改革,健全执法运行机制,建立工程质量管理与监督的新模式.

⑴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监督告知制度,提高监督执法的透明度,使工程质量监督真正成为“阳光监督”.工程建设各方从建设工程活动一开始,就应享有知情权,了解监督工作的方式、方法、内容和手段,以便充分调动工程建设、监理和施工等受监单位自查自纠、自我约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规范质量行为,减少和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

⑵建立集体监督机制,保证执法监督的公正性和准确性.深化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改革,提高工程质量监督力度的重要手段是加强监督执法.应改变现有的监督方法,建立集体监督机制,一个专业配备两名以上监督人员,并规定要持证上岗.在日常工程质量监督和调查违法行为过程中,推行“一人为私,两人为公”的执法理念.同时规定不同级别的监督文书分别由各科室的监督人员、科长以及站领导按权限范围签发,保证执法检查和处罚的严肃性和准确性.

⑶建立预见性、怎么写作性的质量监督模式,做到怎么写作与执法有机结合.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针对工程质量的事前控制、过程和事后控制三大环节,在做好过程监督和工程违规行为的严肃查处的同时,加强工程质量的事前监督,提高监督工作的预见性、怎么写作性.当工程质量出现下降的趋势或工程施工到难点部位、易出现质量通病的部位时,监督人员应及时到现场提示和指导,以此扭转滞后监督、被动应对的局面.

⑷建立行为监督与实物监督并重的监督运行机制,实现从单一实物监督向工程建设各方质量行为监督的延伸.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将工程建设各方的质量行为以及其结果,即工程产品质量,均列为监督对象,将工程建设参建各方推向工程质量责任第一线,通过日常监督、监督巡查与结构工程季度大检查相结合的监督形式,对影响建设工程质量的全要素实现全覆盖的监督.对于在工程质量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工程”,除严格按《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外,还要建立和推行工程质量信息公示、公告制度,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定期向社会发布工程质量信息公示和公告,提高全社会的质量意识.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不断建立健全行政管理、技术管理和质量监督制度,严格遵循质量监督程序,充分发挥各方责任主体的主导作用,依靠先进的建筑施工技术、质量管理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充分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监督管理工程质量活动,不断探索和实践适应新时期要求的质量监督管理新模式,建立起规范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

3.结束语

总而言之,施工现场的管理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工作必须扎实细致,随时做好防备工作,方方面面均需有所准备,同心协力,才能按时保质地完成施工任务.

【参考文献】

[1]培经,吴涛.施工项目管理概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6.

[2]任玉峰,刘金昌,张守健等.施工组织设计与进度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