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屏蔽门施工测量

点赞:20072 浏览:9285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3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文以广州地铁二、八号线为例,阐述了地铁屏蔽门系统施工测量流程、方法及精度控制.

【关 键 词】地铁屏蔽门;施工测量;放样

0.引言

城市化的高速发展,高科技的不断创新,地铁项目在我国各大城市偏地开花,而对地铁项目的成本、质量和进度控制要求是越来越高,测量在项目施工中的重要性也是越来越重.

1.施工测量依据

(1)《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1999.


(2)《城市测量规范》C/T8—2011.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4)安装设计图.

(5)国家其他有关技术规范及强制性标准.

2.测量目的

(1)测定轨道中心线、有效站台中心线.

(2)确定测量基准、建立施工测量三维坐标系.

(3)为屏蔽门的设计提供可靠的测量依据.

(4)为屏蔽门的安装提供可靠的施工依据.

3.施工测量流程

测量准备(制定测量方案、测量仪器准备)→基标交接→确认轨道施工完成→底座安装的轴线控制线放样→底座安装的工程控制线放样→上部组件安装的轴线控制线放样→上部组件安装的高程控制线放样→端门尺寸测量→测量成果报告编写.

4.施工测量内容及方法

4.1安装施工坐标系的测定

屏蔽门安装施工测量示意图

4.1.1X轴(轨道中心线L4)

以业主提供的轨道测量基标点为依据,利用测量仪器放出轨道设计中心线,以此线作为安装施工坐标系的X轴,记作L4.

4.1.2坐标原点

在测量基标点上架设测量仪器,放出轨道设计中心线与有效站台中心线的交点,以此为安装施工坐标系的原点.

4.1.3Y轴(有效站台中心线L3)

以轨道设计中心线为依据,在安装施工坐标原点上架设测量仪器,旋转90°放出垂直于轨道设计中心线(X轴)的有效站台中心线,以此线作为安装施工坐标系的Y轴,记作L3.

4.1.4高程原点

以有效站台中心线与轨道垂直相交处的设计顶面,为安装施工的高程原点.

4.2站台板控制线

4.2.1横向控制线

以站台面上的Y轴线(有效站台中心线)作为屏蔽门下部安装时该方向的控制线,分别向站台两端平移并与纵向控制线垂直,如按4560mm平移即为门槛单元控制线,记作L7.

4.2.2纵向控制线

在测量基标点上架设测量仪器,在站台面放出平行于轨道中心线(X轴)2.1m的控制线定位点,一般放设5个点左右,将定位点连接起来并用墨线弹出伸于屏蔽门范围之外,作为下部安装时平行于X轴方向的纵向控制线,记作L1.

4.2.3标高控制线

为了门槛安装施工操作,用水准仪在站台边缘侧面(轨道侧)每隔5m左右,放出距轨道设计顶面850mm的高程控制线定位点,将控制线定位点连接起来并用墨线弹出,作门槛安装施工的高程控制线,记作Z1,此高程控制线与轨道设计顶面平行,并与3‰坡度的站台完成面平行.

4.3站台顶板控制线

地铁屏蔽门安装顶部控制线测定测量示意图

4.3.1顶板纵向控制线

以控制线L1为基准,在控制线L1上架设激光经纬仪,将控制线L1投影至站台顶板上,并用墨线弹出,以此线作为上部安装纵向控制线,记作L6.

4.3.2顶板横向控制线

以有效站台中心线(Y轴)为基准,在有效站台中心线上架设激光经纬仪,将有效站台中心线投影至站台顶板上,并用墨线弹出,以此线作为上部安装纵向控制线,记作S1.

4.3.3顶板标高控制线

为了上部安装施工操作,用水准仪在站台顶板边缘侧面(轨道侧)每隔5m左右,放出距轨道设计顶面4280mm的高程控制线定位点,将控制线定位点连接起来并用墨线弹出,作上部安装施工的高程控制线,记作Z2,此高程控制线与轨道设计顶面平行,并与3‰坡度的站台完成面平行.

5.测量记录及数据的整理与编制

(1)现场测量过程的每一步均作详细的记录并画出草图,做为原始资料.

(2)对现场的测量记录进行整理计算归纳总结并形成书面数据.

(3)对既成书面数据进行仔细检查,且经各必需的部门确认无误后方可上报并归档保存.

6.结论

施工测量提供屏蔽门安装时的相对基准,屏蔽门的安装基准是轨道中心线、轨道顶面线和站台中心线,测量时如果没有专门的测量仪器是很难准确测定与它们的相对尺寸,在站台上设置平行轨道中心线和轨道顶面的控制线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陈永奇等.2008.工程测量学(第三版)[M].北京.测绘出版社.

地铁屏蔽门施工测量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施工测量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5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2]魏晓东等.2006.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系统于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