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电子类人才培养

点赞:13073 浏览:5756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0背景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同时也是一个制造业强国.进入本世纪以来,教育投入大幅度增长,教育改革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有了快速的发展,职教攻坚成效显著,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教育发展使全民族素质得到了相当大的提高,推进了科技的创新,提升了综合国力,使我国从人口大国逐步转变为人力资源大国.

为了适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形势,迎接国际国内日趋激烈的挑战,建成辐射西部、面向全国、融入世界的西部经济发展高地,这些都对教育改革和发展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们的教育发展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职院校来说,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非常紧缺;教育经费不足,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机制需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根据《四川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要大力发展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职业教育.围绕现代产业发展和“7+3”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面向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职业教育.因此,对于电子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来说,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1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院在扩大规模的同时,在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注重质量提高,重视内涵建设已成为我校全体教职员工的共识.

电子类专业作为我院重点专业,虽然在本专业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效,逐步形成自身特色,但仍有一些问题尚未解决.

(1)创新不足.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仍在进行,旧的教育思想主宰着大多数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

建立电子类专业的目的是结合我国急需高科技电子类人才的目标,充分发挥相关科研院所雄厚的技术装备、人力资源,探索研究适应科技工业和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而现有的专业建设仍未完全脱离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束缚,传统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仍支配着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这远远不能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的人才需求.

(2)符合高职教育发展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尚处在探索性实践阶段.现代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很多技能和素质仅仅靠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是无法学习到的.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实用性和创新性应该特别加以重视.一些技能需要在工厂中实际磨练才能获得,但是基本的理论基础也需要掌握,这样才能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所以工学结合教学的时机和时间长短等细节需要仔细研讨,才能培养出让企业满意的高技能人才.


(3)现有教材不能及时反映本专业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应用.随着国家对教育科研等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各种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航天制造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原有专业课程设置体系已显露出与培养电子领域高科技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不尽相适应之处,这就需要编写出符合新时期技术发展状况的教材,使学生在学校里就能对相关专业的发展现状有比较清晰明确的认识.

(4)职业资格证书与书相互衔接模式有待完善,教材内容与职业资格能力要求缺乏衔接.现在很多公司和企业不但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也要求学生在工作后能尽快获得相关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因此在专业课程的设计上,必须注意使所学的课程与职业资格考试的要求紧密衔接,既不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同时又能让学生在毕业时获得一门以上的职业资格证书.这样就能在就业时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5)人才培养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差距.如何培养出满足市场需求的高水平人才对于高职院校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国家的高职教育改革目前处于攻坚阶段,面对上面所述的重重困难,需要我们发散思维,放开束缚,以创新的精神来进行专业建设,培养出优秀的航天技能人才.

高职院校电子类人才培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高科技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硕士学位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7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2创新人才培养思路

针对前面介绍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经过认真仔细地研究国内外相关专业教学状况,分析了国内科技工业高技能电子类人才需求状况,提出以下电子类创新人才培养思路:

(1)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创新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在注重基础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工程实训和课程教学都处处联系工作实际情况,使学生在学校能提前进入工作的角色中.

同时,模拟公司的科研设计模式,在班级中组织各种团队,有意识地进行团队合作的训练.创新点在于一个学期内的团队相对稳定,以达到“术业有专攻”的效果;而在另一个学期,必须在团队内轮换岗位,有利于从管理等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

(2)初步形成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以赛带练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除了讲授课本上的知识,还要以任务为驱动,督促学生自觉地学习.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要通过相关科技协会的组织,以项目为导向,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能力.同时在每个学期都举办两次校级电子类比赛.比赛的目的在于选拔人才,以海选的方式鼓励学生多多参赛,通过比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

在工学交替中,则注重以相关行业科研院所为依托,体现高科技电子工业的特色.

(3)依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建立凸现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在设计课程教学内容的时候,要考虑电子行业一些特殊工种和相关职业的需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在教学中不断渗透进高科技电子工业的相关内容.

(4)将本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融合到教材和课堂讲授之中.这要求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不仅仅是理论水平高,还要技术水平过硬,要不间断地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多了解新设备和新材料的发展状况,不断充实自己,并将自己所学融入到教材和课堂讲授中去.

(5)加强校企共建,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机制.要在教职员工中初步形成以学生职业能力为本的高职教育新思维、新方法和新理念,在建设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加强和相关工厂企业的联系,建立产、学、研结合教育模式.通过“双师型”教师培训和聘任一批有实践经验和技能的专教师,完成“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最后,我们要立足自身优势,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精神的基础上,结合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电子技术领域的应用,培养掌握现代新技术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高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