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点赞:11494 浏览:4584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面对酒店业的迅猛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我国地方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可尝试“校企联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主要包含三个环节:招生、培育、对接,每个环节的现状均可以据实加以完善.

[关 键 词]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我国国内旅游产业发展迅猛,国际大型活动以及会务活动不断增多,带动了酒店业的快速发展.伴随着奥运会、世、亚运会、达沃斯论坛等大型活动在我国的成功举办,特别是世界旅游组织现任秘书长弗朗吉亚利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旅游大国,届时将有1.37亿人去那里参观、访问和游览”的判断,至今为止,全球排名前十位的酒店管理集团(洲际、温德姆、万豪、希尔顿、雅高、精选、最佳、喜达屋、卡尔森、凯悦)已全部进军中国.

酒店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它的蓬勃发展必将需要大量合格的酒店管理人才作支撑,专家预言,在未来十年,我国酒店业将以25个/秒的速度创造新的就业机会[1].而实际情况是,面对着酒店业方兴未艾的发展态势,目前我国酒店管理人员较为缺乏,我国本科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仍与产业需求存在一定偏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2]这就要求地方高校依托地方酒店行业资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履行高校“培养人才、怎么写作社会、科学研究、传承文明”的职责.有鉴于此,“校企联动、工学结合”模式不失为现行体制下的一种有益尝试.

“校企联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按照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大政方针,地方高校与酒店企业围绕培养酒店管理人才这一共同目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方针指导下,遵循一定的人才培养规格,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体现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相互渗透、相互映证的相对稳定的教育组织形式与行为活动方式的统称,是培养实用型本科人才各要素相互结合的一种结构形态.酒店管理专业“校企联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含三个环节:招生、培育、对接.

1.招生环节

作为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的入口,招生环节应当充分考虑专业特点和借助“校企联动、工学结合”的优势,避免因招生不慎,出现“在校生学习积极性低,专业知识及怎么写作技能差”的情况[3].

目前,地方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招生大多忽视该专业特点,与一般本科专业的招生在内容方面和程序方面没有区别,这就使得一部分酒店管理专业生源与酒店行业对从业人员所要求具备的一定的身高、气质、怎么写作热情、稳重而外向的性格等专业要求的硬性条件、对酒店行业工作内容的认可和尊重态度以及必须具备的怎么写作意识等相关素质的要求无法匹配,从而造成这一部分学生不能如愿以偿地参与酒店业的发展,这就是最基本的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之间的“人职不匹配”的情况.因此,今后酒店管理专业要充分考虑学生发展和产业需求的对应,按照产业发展要求设定招生条件,以减少并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

首先,在招生宣传工作中,应在招生简章和其他招生宣传材料中明确说明酒店管理专业的主要培养方向和入职要求,使考生了解该专业的大致发展前景以及对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让考生在报考之前能够从总体上把握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自身的未来发展是否相一致,从而减少报考的盲目性.其次,鉴于酒店行业就业时的具体情形和对考生负责的态度,高校在录取过程中应当对报考者的身高、体态等自然条件进行建议性限制,以免犯高校培养的人才由于外在条件而不被业界所认可的低级错误.理想的操作方式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加面试环节.可以通过校企联动机制,吸纳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一定程度上参与招生环节.对考生外在气质条件和内在怎么写作意识加以遴选.

2.培育环节

2.1课程建设

目前,根据教育部的课程体系设置规定,国内现有的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课程体系是以经济学、工商管理学科为主干学科,一般是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校选课和实践环节6大模块组成[4],其课程体系框架为一个金字塔构型,体现了高等教育“厚基础、宽专业”的传统培养目标.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各高校虽都安排实践环节,但是多数只重理论讲授不重参与实践,或流于形式.容易导致学生只具备理论,缺乏针对专业的动手实践和团队工作的应用训练.可见,教育模式的落后导致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缺乏实际能力,无法适应酒店业界的需要,

因此,“校企联动,工学结合”要关注课程体系的革新.首先,在教育部规定的课程框架内,大胆引入酒店行业培训内容,甚至有地方酒店直接提供课程文案,以酒店预科课程的形式充实课程体系.其次,系切实按照酒店业对于中高级管理人才应具备的素质的要求,为学生制定合理而可行的培养计划,工作实习与学习交互进行,将酒店专业理论学习以及与之配套的实践环节紧密相连,“学而时习之”.第三,随时关注产业进展,适时加入会展管理、饭店环境管理等具有前瞻性的新课程.课程体系、培养环节都采用“三明治”的形式,目的在于增强学习与应用的结合.

地方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酒店管理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大学毕业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2.2师资建设

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是教师.目前,地方高校目前的师资力量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将酒店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搭建知识框架.可是,现有师资体系中,绝大部分的教师并没有饭店管理专业系统的教育背景、完整的知识结构和相关的行业阅历,无法胜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教学需求.

“校企联动,工学结合”模式,可以充分调动高校教师、酒店培训部门两方面的师资力量.有高校教师为学生打好理论基础,酒店方面派出负责人力培训的专人参与知识结构和能力体系的进一步构建.

3.对接环节

“校企联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开放的模式,因此,对接环节是该模式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体现培养模式效果的重要一环,是目前地方高校酒店管理专业需要着力加强实效的环节,是借助“校企联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大有所为的环节.人才培养模式的着眼点在于人尽其才,因此,对接环节把握以下几点:首先,以学校为主,以企业为辅,共同督促学生对对所受到的“工学结合”的学习实践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发现长处,查找不足,在有事与劣势方面为真正步入社会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其次,学校借助“校企联动”的模式,扩大与相关企业的接洽,举办酒店管理人才的双选会,增强校企结合力度,扩大企业与毕业生的接触和了解的机会.

酒店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培养模式问题是一个包含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合作模式和就业管理等诸方面的综合性的问题[5].地方高校结合地方酒店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向,从“培养合格人才,怎么写作地方经济,传承产业文化”的高度,探索和推进符合地方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