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育

点赞:25170 浏览:11757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教学本身是在不断变化,不断创新的,创新教育其实就是把学生的创造力解放出来.新课程教学的实施者,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己任,营造和谐氛围,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利用反馈信息,设计多样化的练习等方面着手,来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使创新落实在教学的始终.

关 键 词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教育

众所周知,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创新,则是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果一个教师不明确创新是什么,要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必然是一番空话.许多人都以为,只有科学家、发明家等特殊人物所表现出来的伟大创造性,才算得上创新,而忽略了自我实现的创造性也是一种创新.就小学而言,只要是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归纳所得到的,都可以理解为知识的创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是进行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活动进行创新教育,我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激发主观能动性

教师必须尊重受教育者——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为此要尽一切可能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刚入学的儿童具有好奇、爱动、争强、好胜的特点,他们的求知欲强,愿意参加形式多样的活动,喜欢研究新问题发现新规律.我在“口算、笔算相结合”教学中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一入学就把学具引入课堂,使学生充满了好奇和新鲜感.我首先教会他们如何操作.对于他们来说,小棒、图形不仅是一种学具和算具,还是一种“玩具”.当他们得知这些学具可以帮助学好数学,深深地为它们所吸引.课堂上的自由摆、集体摆、小组比赛摆,既具有游戏的色彩,又富有比赛的气氛,学生摆小棒、摆图形,行动迅速,兴趣很高.时而看数摆小棒,时而听数摆图形,时而动口陈述操作过程,眼、耳、手、口、脑多种器官协调活动,符合儿童单项注意力不易持久的心理特点,从而形成了广泛的信息通道,使其思维处于异常兴奋的状态.同时,三种计算方式的结合,相互交替的学习、练习和运用,使儿童的脑神经的兴奋与抑制相互调节,学习情绪高涨,气氛活跃,寓学于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儿童的心理要求,从而激起他们浓厚的兴趣,调动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活跃起来,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我采用线段、图像、实物(自制教具)等直观形象教学.如,充分发挥学具的作用,在教学“34+28”时,我按以下步骤:1.动手操作小棒练习,学生摆小棒;2.先摆34根小棒,再在它下面摆28根小棒,并注意整捆和整捆对齐,单根和单根对齐;3.启发学生,先把单根小棒合起来有12根小棒,把10根捆成一捆,放在整捆小棒下面,这时还剩2根小棒.


教学中由教师讲,再由学生跟着摆,小棒算式对照,使学生理解笔算竖式和计算法则,最后通过计算强化练习,形成计算技能.在这一过程中,由实物操作——揭示算理——巩固练习,促进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使学生容易接受.

二、启迪创造思维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就必须将基础知识学深、学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扩大思维的覆盖面,产生丰富的联想,使思维深刻,认识升华,进而达到发挥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例如:对分数应用题中乘除法意义的理解是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基础知识.对于这样的基础知识,教学上教师就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深入理解.如:“弟弟比哥哥矮1/6,弟弟是哥哥身高的()/()?”我首先让学生根据题意(即条件、问题),用线段图或实物表现出来,然后根据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列出算式,得出结果.在学生深入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对于中等以上的学生我还让他们进一步分析、推理,进行如下联想:弟弟比哥哥矮1/6,哥哥比弟弟高1/5,弟弟是哥哥身高的5/6,哥哥是弟弟的6/5倍,弟弟是兄弟俩身高之和的5/11,哥哥是兄弟俩身高之和的6/11.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创新教育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学院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6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对分数意义、整数“1”的概念和分数中常见的数量关系的理解有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为灵活解题打下了基础.

三、发挥想象力

想象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因此,我注重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应用题的教学中,针对数量关系抽象、隐蔽、条件变化等特点,我既让学生掌握一般分析方法,还教学生应用转化、检测设、消去、逆推等推理方法开拓解题思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启发鼓励学生有创见地解答问题.当学生掌握了多种推理方法就可以广开思路,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例如:1.理解表面积的意义,(1)学生通过触觉,感知长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实物的六个面,并标明“上、下、前、后、左、右”.(2)学生通过视觉,观察了解表面积的意义.学生观察教师的演示:出示长方体模型,沿着棱剪开,再展开,并贴于黑板.(3)学生动手操作,理解表面积的意义.(4)学生独立动手操作正方体模型,巩固表面积的意义.(5)教师引导学生看两个展开图得出结论.2.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1)让学生分组讨论、动手操作,探索各种求法,教师再用电脑演示验证.(2)借助学生熟悉的环境——教室,引导学生弄清长方体六个面与长、宽、高的关系.让学生尝试计算,然后对照课本自我检查,最后引导学生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当学生回顾探究的过程,寻找自己的发现,欣赏自己的“杰作”时,脸上都表现出喜悦的神情,在自主探索中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感受到了自主探索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