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学历教育+计算机技能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点赞:10490 浏览:3689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科学历教育+计算机技能培养"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一方面要达到本科教育应有的水平,另一方面又要使学生具有较高的就业能力,掌握必要的计算机技能.因此,应在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课程方案基础上,考虑本科高校课程体系构建与改革的现状,充分体现本科教育的职业性原则、学科性原则、创新性原则,构建"本科学历+计算机技能"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4(a)-0000

高校培养的学生除了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还应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在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方面,都应满足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可是从目前高校学生就业情况来看,从事计算机的应用人才需求扩大,一方面企业高薪聘请不到所需要的人才,而另一方面大量毕业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专业对口率不高,这说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缺陷,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不到有效调动,造成与企业的实际人才需求之间的差距.

一个专业所设置的课程相互间的分工及配合构成课程体系.它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培养人才的质量.从而影响毕业生就业质量.所以,为了实现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之间的无缝对接,必须从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方向出发,分析设计出具有针对性与实用性的课程体系.

1本科学历教育+计算机技能培养"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

在“本科学历教育+计算机技能培养”的基本思想指导下,以有利于高校培养社会需求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就业、创新竞争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理念,探索构建适应“本科学历教育+计算机技能培养”的人才培养体系模式,其涵盖学科及专业知识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及教学品质保障体系等方面内容.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2本科学历教育+计算机技能培养"教学的内容"本科学历教育+计算机技能培养"教学内容的核心:

2.1注重创新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要注重挖掘学生创新意识,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院实际,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专业注重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理论,软/硬件系统及应用知识,基本具备在本领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良好外语运用的能力,具备较强的就业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等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2.2通过实训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培养其合作能力

实训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最终达到企业满意用人、学生满意就业的目的.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合理的实训教育.高校可以以此来培养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3提高自身能力,加强专业核心能力与综合能力.

一方面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具备创新能力,能够帮助老师开展与同学之间的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另一方面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自我开发应用项目,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构建"本科学历教育+计算机技能培养"人才培养模式要深化教学改革

3.1注重课程体系的解构与重构的实用性.

整合现有课程设置,修订课程教学计划,制定新的主干课程教学大纲,把相关学科进行裁剪、重构、排序,制定适合学生课程体系.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体系.依据课程设置原则和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具体设计为由一个中心与多个模块组成的动态化组合式的课程体系.一个中心是指精选一些本专业有代表性的主干课程,作为必修课,组建基本能力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技能模块及专业拓展模块并将它们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此提高学生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

3.2教材体系建设.

根据培养目标的变化,科学地进行教材建设定位.开发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新型教材,实行立体化教材建设.把教学改革实践与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成果紧密结合,实现教学信息化与网络化.

3.3"本科学历教育+计算机技能培养"教学团队建设.

积极培养和引进“名师”级教学型学术带头人,带领教学改革和建设的方向.用以课程群组为单位的教学团队,替代传统以教研室为单位的教学团队.在教学团队中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这样建立起来的教学团队每个成员能够围绕课程群组的教学建设工作发挥它们的优势,并在教学和教学改革工作中密切合作,优势互补,有利于顺利开展教学建设工作.

4"本科学历教育+计算机技能培养"人才培养模式采取校企合作办实训的模.

4.1建设校内实训基地.

为了进一步拓宽和完善教学实践环节的内容及形式,一方面要加大对实习基地和教学实验室的建设力度,积极推进实践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学生素质和技能.另一方面从规划设计到建设实施,企业都要全程参与指导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为满足不同层次与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需要.依据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设置情况,建立数量充足的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这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项目主导”的人才培养模式,使企业在用人上能够“招之即来,来之即战”,使很多学生不等毕业就能就业.

"本科学历教育+计算机技能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探究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计算机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学院学士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0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4.2建设校外实训基地.

让学生身临其境的职业岗位环境模拟,实现了专业学习与岗位适应的无缝对接,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按照规范的职业标准开展项目实训,既提高了高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又减少了他们的工作适应期,从而使高校学生迅速就业得到了充分的保障与支撑.这种依托实训基地培养起来的职业素养,不但使高校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获取和保有能力,而且具备相对于同行而言的职业竞争优势.


4.3开展技能竞赛,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创业能力和学习能力.

教师与企业专家围绕企业岗位技能需求一起拟定技能竞赛试题,如办公软件应用技能竞赛、网站设计技能竞赛等项目.通过学校与企业合作举办的竞赛,使学生对企业所需的技能增强了解,且在竞赛中从企业员工处学到课堂以外的很多知识.技能竞赛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新的学习机会,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给了学生施展才华、体验成功的机会,进而促进学生由不愿学习到乐于学习的转变.此外通过技能竞赛开展评比活动,还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与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计算机技能.

5建立形式多样的考核制度.

对采取项目学习法教学的课程,依据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表现和项目实施的结果,进行评分.对实践性强的基础课与专业课,采用笔试、口试及技术竞赛等多种考核方式来确定学生成绩.

在实际的教学中,高校要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适时调整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实训内容,并与国家职业证书制度结合,要求学生在毕业之前必须取得一个劳动部门或其他认证机构颁发的上岗职业资格证书.这样既检验了学生的职业技能与实际操作能力,又能与社会相结合,将开放式教学提上日程,真正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①佳木斯大学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0082

马丹丹(1980-)女,籍贯:黑龙江五常市,佳木斯大学公共计算机教研部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教育,数据库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