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机教育改革探究

点赞:5951 浏览:1902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文介绍了我国20多年来高等医科院校计算机教学的情况回顾;介绍了医学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的高等医科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理论以及实践研究.介绍学校在全国高等医科院校率先将大学生的入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从“计算机文化基础”改为“程序设计语言”的实践.并且讨论了将“医学信息学”课程纳入高等医科院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必要性.作者认为“医学信息学”的教育应该作为我国高等医科院校计算机教学的必修课程.

关 键 词:医学;信息;计算机;教育

中图分类号:TP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2)07-0000-02

一、实际教学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在专科生中开设的医学信息学课程很难被作为必修课来要求,教学的系统性和授众面都受到很大限制.原因是医科院校的理论学习部分的学制相对较短,课程较多,增加必修课的困难重重;各地中小学执行教育部“双基”教育的规定差异极大,且目前仍以与“双基”教育对应的一、二级统考成绩作为检验医科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质量的主要依据.所以还不能一下子砍掉“双基”教育.

(二)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还没有批准在医科院校中设立真正的医学信息学专业,过去设立的医学信息学专业只是医学图书情报学的概念.因而我们在研究生中进行医学信息学专业教育,只能附属于其它医学专业的一个方向,不可能在理论教学时段进行系统的医学信息学教育.因而研究生只能在课题阶段直接介入研究工作,这时他们的医学信息学的理论基础就非常欠缺了.

二、我们在计算机教学方面的实践

前几年,我们学校在学生的入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采用了河南教育厅的计算机一级考试大纲,内容为计算机文化基础方面的知识,课程内容以教授:OFFICE、图像处理、动画制作、网站制作等内容为主.并且学校要求全体学生参加河南教育厅组织的大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这样做法对促进学生的计算机课程学习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它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否认.主要是这样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其次是如果出现一大部分同学因为计算机考试耽误了其他专业课的学习;最后的负面影响是部分大学生对计算机的理论考试部分采取背诵标准答案的办法来对待计算机等级考试.使计算机的教学无法走出两难的尴尬.

因此我们根据教育部的要求:“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要与学生所学习的专业紧密结合”的精神;同时随着信息技术课程在全国高中阶段的进一步普及,高校计算机的基础教学必须做出相应的反应.结合我校学生的具体情况,计算机教研室对我校专科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内容进行调整.2008年起我们学校在计算机基础教学方面进行了比较大的改革,将大学生的入学(第一学期)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计算机文化基础”中增加了“程序设计语言”.用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同时“计算机基础其他”的内容调整为:“医学信息学”.二年的实践证明,这样改革的效果是非常好的.

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机教育改革探究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计算机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1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1.大学生提前进行“程序设计语言”的学习,这样可以把有限的学校给定的计算机课时用在“医学信息学”内容教学上.

2.对部分“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比较差的学生,我们采取对他们进行补习的办法来解决;学生通过基础知识的测试后,合格的学生可以进入后面的课程学习,并且给他们是“零”学分(有要求,但不记学分).

3.由于医科学生的大部分专业课程是需要死记硬背的,对他们的入学进行的第一计算机语言是学习“程序设计语言”,这样对改善医科学生的知识结构是有比较大的帮助.

4.国外大部分学校的公共计算机教学已经从“计算机基础”过渡到教授“程序设计语言”内容的阶段.如作者今年访问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在他们的计算机科学系作了了解.美国的大学对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没有像我们这样的要求;没有统一的大纲,更没有政府组织的统一考试.由于在高年级以及到研究生阶段对计算机的使用有较高的要求.他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是通过自己学习来解决的,这样“程序设计语言”为大部分学生必须学习的知识.

三、医学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分析

思想认识不全,重视程度不够

作为医学院校,培养学生的医学卫生知识必将成为其主要的教学任务.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师和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思想认识不够全面.很多的教师和学生就认为计算机知识与医学知识毫不相关,学不学计算机知识都无所谓.从而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重视程度也严重不足,使得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资源配置在医学院校内较大地落后于其他专学科的配置,进而严重影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活动的开展.

教学内容雷同,忽略专业特点

目前高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内容基本相同,主要包括了计算机基本理论、XP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和网络基本应用等几个方面.这些知识的确是计算机应用基础所需要讲授的重要内容.但是,作为医学院校的学生,将来工作中除了要掌握这些通用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之外,更多的会涉及与医药卫生行业相关的医学信息技术.这些医学信息技术急需在医学院校计算机应用拓展讲授.

(三)教学理念陈旧,教学形式单一

现在很多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都还遵循着比较陈旧的传授式的教学理念,教学形式也基本上采取的是“课堂讲解,课后练习”单一模式.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导致了计算机基本理论知识与操作实践严重脱节,无法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四、今后进一步改革高等医科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几点设想

(一)有针对性地开展系统的医学信息学教育

由于医学信息学研究的范围包括整个医疗卫生领域,因此开展医学信息学教育必须根据不同的培养对象和培养层次,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1、针对不同的培养对象:如在临床专业中设置临床支持系统的系列课程;在放射医学专业中设置医学图像处理课程;在公共卫生专业中设置卫生信息资源的系列课程等2、针对不同的培养层次:开设医学信息学的基础性课程,如医学信息学导论、计算机技术(数据库、网络、多媒体)应用基础,医学信息标准化的理论和规范等;进行更高层次的针对医学某一应用领域的信息化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工作.

(二)设立医学信息学专业,培养医学信息学的专门人才来从事医学信息学基础理论和技术应用的核心问题研究与创新工作,比如医学信息的框架、标准化研究等.

(三)根据医学计算机技术应用发展的重点,参考IMIA(国际医学信息学会)等医学信息学权威机构的教学指导性意见,组织专家建立医学临床、医学检验、放射医学、卫生统计、公共卫生、卫生行政管理(包括医院管理)等专业的医学信息学教学体系,包括制定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等.

(四)在信息化日益深入人们生活的今天,按照美国管理信息系统专家诺兰提出的著名的信息系统进化的阶段模型(即诺兰模型)判断,医药信息学的发展正在进入“整合期”,其后将是“数据管理期”和“成熟期”.在此期间最适合挑起医疗卫生信息化、数字化重任的是医药院校自己培养的复合型人才.因为医药出身之后改行从事信息化工作的人为数较少,力量单薄;而理工科信息人才进入医药业的适应期太长,只有医药环境中培养的信息人才;他们熟悉医药环境,能深入理解信息工程对医疗卫生行业的意义,自主工作的能力很强.由医药院校培养的医学和信息结合的复合性人才,将是高举“医疗卫生信息化旗帜”的中坚力量.因此建立医学信息学专业,培养医学信息学专门人才是医药院校计算机教学极其重要的目标.

五、几点建议

(一)各级教育、卫生行政部门要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重视建立和推动医学信息学的教育、研究和应用工作,促进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能够跟上国际医学发展的主流步伐.

(二)加强医学信息学专业队伍建设,尽快培养、积蓄一批复合医学知识和信息技术的专门人才,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鼓励和稳定他们从事医学信息学的教育、研究和应用工作.

(三)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而信息化的关键之关键是信息的标准化.所以要从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花大力组织具有我国自己特色的医学信息标准化研究,努力探索建立具有独立知识产权、行之有效的医学信息标准,这也是医学信息学教育所依赖的基础,更是医学信息学教育的重要目标.


(四)高等医科院校不仅是医学信息学教育的重要场所,更应推动和参与医学信息化的建设,为医学信息学专门人才搭建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更可为医学信息学教育提供最佳的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