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改革的实践和

点赞:6626 浏览:2234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关系到优秀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培养,也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其意义是极其重大的.高职教育由于其特殊性,使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因此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改革就显得愈发紧迫和重要.本文从理论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改革实践进行了探索.

关 键 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改革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活节奏日趋加快,人才资源竞争日益激烈,当代青年大学生所承受的压力和面临的挑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严峻.而高职教育的特殊性,使高职院校大学生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如不妥善处理,将严重影响高职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改革就显得愈发紧迫和重要.

目前,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通过以任务为驱动,以过程为导向,达到理论实践一体化,实现了由“教师主体”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转变,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参考基于工作过程改革的方法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改革,是科学可行的.

1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是高职教育特殊性的需求

1.1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相对较差,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挫折感和自卑感

因为高考选拔机制的原因,高职学生的录取批次是最后一批,较普通高校的大学生来讲文化基础相对较差.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成绩优异,因高考发挥失常,无奈报读高职院校.因此从整体来看,学生思想上信心不足,精神萎靡不振,学习缺乏动力,对个人前途信心不足,缺乏奋斗目标,表现出较为严重的挫折感和自卑感.

1.2高职院校办学条件普遍较差,学生对环境不满意

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是从原中专学校或职业大学升格改制而来,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史不是很长,没有财政户头,经费投入不足.高职院校的在校园环境、住宿条件、仪器设备总值、图书资料总量和更新等硬件建设方面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与学生想象中的高校差距甚远.学生普遍对自己选择的院校不满意.

1.3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特殊性,与高职大学生的理想有落差

与普通本科教育相比,高职教育更注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学生的就业岗位主要面向企业一线,这与高职学生理想中“坐办公室的白领人才”有较大差距,学生普遍心态不平衡;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就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高职学生对自己的学历颇为担忧,而用人单位不论需要哪种类型的人才,都要求录用学历高和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更人为地加大了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难度.学生在就业问题上表现得比较忧虑.

1.4高职院校的培养周期短,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缺乏系统的学习

现在的高职教育,其学制最长为三年,其中至少一年时间为实习阶段.很多的高职学生在经过一年学习后就进入社会顶岗实习.而在实习阶段,学校基本上没有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从而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的周期变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仅在一年级开设,没有考虑层次、专业和性别的差异性,学生很难系统的掌握有针对性的预防和调控方法.

1.5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重视程度不够,许多高职院校没有建立起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任课教师多是的行政、教辅人员.绝大部分任课教师缺乏相关专业背景,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理论缺乏了解和研究,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践也缺乏理论思考和理论升华的思维习惯.由于承担了大量的行政、教辅事务,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指导的精力不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除了课堂渠道的“教”之外,缺乏对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健康活动的指导.


2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应遵循的原则

2.1适用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应该结合当代高职大学生的特点,深入研究相关专业学生毕业后潜在就业的行业或岗位的心理,围绕毕业生适应行业岗位需要的心理知识进行研究,使其有别于普通本科院校教学内容.要更加注重对学生掌握方法能力的培养,使其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2.2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原则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在保证课堂主渠道的同时,开辟第二课堂,使学生通过参与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活动,将课堂所学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巩固和发展所学的知识与技能.

2.3教育与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改革,应注重日常教育的作用.通过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新生入学教育、晨会、主题班会等教育活动结合,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教育,并对学生参与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进行指导.

2.4自助与干预相结合的原则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改革,应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求助方法和途径.同时加强大学生心理问题监控体系建设,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干预.

3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

高职教育的特殊性注定高职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应“不走寻常路”.参考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方法,对其进行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通过对不同专业进行分析――得出典型工作任务的心理健康需求――针对需求的侧重点有针对性设计学习情景――特色校本教材开发――教学组织实施和分析.以方法能力为本位,以案例为载体,以过程为基础,完成由“教师主体”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转变.

3.1以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为前提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进一步完善,建成了以课堂教学、课外教育指导为主要渠道,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自助与干预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同时,结合校园文化,将大学生心理健康节、文化艺术节、女生节、心理测评、心理咨询、团体辅导、心理班会、素质拓展训练、晨会教育、6S文化等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

3.2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改革为核心

3.2.1分层次、分专业设计教学内容和学习情境

针对高职大学生个体成长的特点,对不同层次学生有针对的设计教学内容.如一年级以环境适应、学习心理、挫折应对、人际交往为主,二年级在了解心理科学基础知识、掌握心理调适技能的基础上,具备人际交往的技能,确立健康的爱情观,自觉加强自身心理素质的训练与优化,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自身的完善与发展,实现与环境、社会的积极适应,三年级以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心理健康为主;针对专业就业岗位的差异性,科学设计了学习情境.如针对酒店专业的学生,就业后面对的是形形色色的客人,有时客人会提苛刻的要求,我们设计了“做情绪的主人”、“你我他――人际交往艺术”等学习情境.

3.2.2精心编写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材

目前市面上的心理健康教育类教材,针对的群体基本是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有的虽然打着“高职院校专用的”牌子,却没有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内容多为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涉及到预防和调适的内容很少.教材的适用性和实用性不强,很难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研室组织相关人员,精心撰写了以心理知识为基础、以案例为载体,贴近高职大学生生活的理论实践一体化心理健康教育教材.

3.2.3科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传统教学方式多为以“教师为主体”的“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积极性不高,效果不理想.改革后的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从课堂走向了多媒体教室、走向了户外,学生既可以在光影声中感悟,也可以在蓝天白云绿草中感受大自然的气息,达到愉悦身心、陶冶情操的效果.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资讯―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的5步教学法.根据教师提供的资讯或下达的任务书,学生自主制动工作计划,进行任务分工,并通过网络或图书资料查找相关信息,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教师加以引导.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查询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了理论实践相结合.

3.2.4建立了双闭环多元制赏识激励型的评价体系

改革后的评价体系以学生为主体,以技能为核心,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评价的内容包括:任务完成情况评价、任务完成效果评价、团队合作能力评价和工作态度评价.评价的方式有:通过任务小组对任务完成情况的汇报、成员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最后综合评价学生学习该课程的成绩.重在通过赏识激励,使学生增加学习该课程的兴趣,提高自信心.

3.3以提高师资队伍水平为关键

通过改革,一方面学院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和心理宣泄室,配备了专业心理咨询师.二是通过对相关心理健康教育任课教师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改革理念和专业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经教学能力测试合格后方能上岗,真正成为既可上理论课,又可以在实践中指导学生的实践的“双师型”教师.三是聘请企业心理咨询专家进入学院校外兼师库,定期举办行业心理学知识讲座,传授给学生最真实的行业心理知识.四是与企业共同开展学生心理课题研究,在思想交流、碰撞中,彼此完成知识的升华.

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改革的实践和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硕士毕业论文、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3.4以加强课外指导为保障

定期开展一系列心理健康类活动,鼓励学生广泛参与,将参与情况记入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在活动中配备专职指导老师,将任课教师指导学生课外实践纳入教师绩效考核,并给予相应的课时工资.学生通过参与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活动、课外的教育指导,将课堂所学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巩固和发展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关于加强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索

4.1不可一味提倡集体备课

鉴于高职教育的特殊性,不同的专业应凸显不同的主题.“集体备课”固然有好处,但也会消除专业、性别间的差异性.不顾集体备课的劣势,一味提倡集体备课,也会带来严重的后果,集体备课坚持求同存异的原则,大家共同的看法往往被吸引,而不同的观点往往被否定.对上课对象来说,集体备课往往考虑到了同一年级的共性,而忽略了作为一个班级的个性,针对性来说是不如个人备课的.备课最重要的不是备内容,而是备学生、备方法,如果说围绕学生来备课,个人备课更能解决实际问题.可见,我们并不能因看到了集体的力量就作出集体备课是新事物的判断,在实践中,更不能否认个人备课的价值,而大力提倡集体备课.

4.2要消除社会偏见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办学类型,自兴起以来,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生产、怎么写作、技术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型做出了突出贡献.但社会对高职教育的偏见依然存在.上至政府下至高职学院自身都要为提高高职教育的社会认同度做出努力,准确定位、积极发展、做大做强,用事实和成绩来纠正人们的偏见.

4.3对心理危机的干预要执行“五早”和“五个一”机制

高职院校要本着教育为本、及时干预、跟踪怎么写作的原则,制定好高职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具体措施,畅学生心理危机的早期预警通道,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要早发现、早研判、早预防、早报告、早控制.同时要做到一名患者、一个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程,需要学院、社会、家庭三方的共同努力.只有持续不断的改进,才能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为其专业学习和个人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