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改革

点赞:21010 浏览:9446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针对当前我国高职课程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项目课程开发与设计模式,研究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总体目标及内容,论述了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教学方法.只有紧紧围绕专业知识技术领域与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课程改革才会收到实效.

关 键 词: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8-1959-02

StudyonCurriculumReformofAppliedComputerTechnologyinVocationalCollege

WEIYan-jun,YANGMing-li

(DepartmentofComputer,Shangqiu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Shangqiu476000,China)

Abstract:Inviewofthemainquestiononthecurrenthighervocationalcurriculum,proposesprojectcurriculumdevelopmentandthedesignpatternoftheappliedputertechnology,studiesthegeneralgoalsandthecontentoftheprofessionalcorecurriculum,anddiscussestheteachingmethodsintheteachingprocess.Onlytightlyaroundsthefieldofexpertiseandprofessionaljobgrouprepresentationrequirements,thecurriculumreformwillreceiveactualeffect.

Keywords:appliedputertechnology,professional,curriculum,reform

课程是将宏观的教育理论与微观的教育实践联系起来的一座桥梁.无论什么样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培养目标,最终都必须借助这座桥梁才能实现.教育层次、类别的区分,也集中反映在课程观、课程模式、课程内容等之间的区别.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类别特征、与中等职业教育的层次区别,也集中反映在其课程体系之中.近十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引入了能力本位的观念,学习借鉴了国外一些经验,改革了课程内容,增大了实践环节,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整体课程模式和体系上还没有根本的变革[1].当前我国高职课程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学习国外经验与结合国情的关系尚未处理好;课程体系偏重以学科理论为导向的“知识本位”模式,缺乏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专业化、行业化的职业技能的培养,专业课程的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对计算机行业的新知识、新技术介绍不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在实践环节上缺乏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导和行之有效的手段,由此导致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方面缺乏力度.

1课程改革的思路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课程改革主要经历了课程体系构建、核心课程建设和课程实施三个阶段.课程体系构建是课程改革的基础,本专业根据专业职业岗位群的要求和专业培养目标,构建了“IT职业能力培养渐进式”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通过“职业准备课程”、“职业技能训练课程”和“岗位技能应用课程”逐步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在核心课程建设过程中,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项目课程开发与设计模式,坚持“一个模式、两条主线、三个结合”的原则,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和探索[2].

1)一个模式

以工学交替为模式,工作任务与学习任务交替进行,让学生在工作中学习理论知识,在学习中完成工作任务,体现“教、学、做”一体化.

2)两条主线

第一条是以实际工作过程为主线,按照工作过程中活动与知识的关系来设计课程,突出工作过程在课程框架中的主线地位,按照实际软件产品生产过程的需要来选择知识,每个项目的学习都围绕“网络商店网站”、“企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等典型应用软件产品为载体设计的活动来进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第二条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真正以“能力”为主线来设计课程.按照工作的相关性而不是知识的相关性来确定课程设置.同时要避免把“职业能力”简单地理解为重复的、刚性的操作技能,注重职业情境中实践智慧的培养,开发学生在复杂的工作关系中做到判断并采取行动的能力.

3)三个结合

一是企业与学校结合.一方面注重引进企业软件产品开发项目资源,将企业软件开发项目分解成教学实践项目和任务;另一方面,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结合,不但组成联合课程开发小组共同进行课程开发,而且邀请企业教师进行教学实施,让学生提前感受企业气氛.二是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结合.依据程序设计员国家职业标准、企业和软件行业对应用软件开发人员的实践能力要求设置课程内容,实现课程内容和职业岗位需求紧密结合.将实践教学分成基本技能训练、项目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等模块,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将职业素养的培养贯穿始终.三是知识学习与职业发展结合.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要充分考虑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计算机程序设计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重视与学生终生职业生涯发展密切相关的心理品质的培养,关注学生毅力、自信心、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团队合作精神、人际关系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不断学习、不断发展的愿望的培养.

2专业核心课程建设

在专业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优质核心课程的确定和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核心课程建设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整个专业课程建设的效果.本专业课程组通过抽调骨干教师深入企业调研和聘请行业技术专家、企业一线专家召开论证会的方式,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多方论证,并围绕工作岗位的需求,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解,确定了《应用软件开发技术》、《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SQLServer2008数据库应用与开发》和《嵌入式应用与开发》四门课程为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并对核心课程提出了建设总体目标为:组建专兼结合的核心课程建设团队,制定各门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整体教学设计、课程单元教学设计以及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评价标准,并开发出保障教学效果的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核心课程的建设,带动本专业课程教育、教学的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四个核心课程改革小组的成员严格按照依据工作岗位定位专业目标、依据工作任务确定课程设置、依据职业能力选择课程内容的原则进行课程开发.课程开发经历了课程定位确定、工作任务分析、学习项目设计、教学活动方案设计、教学资源开发和教学实施与反馈六个阶段.

四个核心课程小组根据各自课程的特点,结合能力模块,提取出每个课程的专业培养目标,将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素质培养、职业能力训练、专业技能鉴定有机结合起来,以软件产品开发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实际项目为主线,将具有代表性的工作任务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突出工作过程,主要考虑以下几个环节所涵盖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需求分析是分析用户需求的过程.主要工作任务是确定待开发软件的总体要求和适用范围,确定相关的硬件、支撑软件的要求、项目决策与解决方案等.

项目计划是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项目的总体工作量进行估计,并结合各自的工作能力和效率对项目的进度进行安排,也是对日后项目进展进行监督的一个依据.


概要设计主要工作任务是模块分解、确定软件的结构、确定模块的功能、设计模块间的接口、全局数据结构设计、数据库设计等.

详细设计主要工作任务是界面设计、每个模块的实现、局部数据结构设计等.

系统实现是将软件设计以程序代码实现的过程.主要工作任务是编写模块代码、调试程序、组件编程、组装系统模块等,并完成用户文档的编写.

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改革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5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产品的发布是在软件产品的开发基本完成之后,将产品发布成用户可方便安装或者使用的形式.

3教学实施过程改革

无论是课程体系的构建、核心课程的建设还是教学情境的设计最终都要落实到课程的实施上,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了保证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专门成立了课程改革和质量监控委员会.选派骨干教师,配备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成立核心课程改革小组,并配备充足的教学设备、建立有效的保障体系,保障课程改革的实施,同时,通过多元化的考核方式监督教学实施效果.从而使课程改革的成果真正落实到课堂,落实到每一节课当中.

教学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知识水平、能力水平、认知水平、认知网络和认知特点,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六步教学法.

1)教师采用“任务驱动”或“问题牵引”等不同的任务提出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通过案例演示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对于部分实现的程序,教师边分析边实现,由老师讲解关键代码,在后面的环节学生可模仿完成功能实现.教师要为每一章内容精心制作具有动态效果的幻灯片,以及便于对理论知识理解的实例代码,随堂演示,条理清晰,并在开发环境中演示实例代码运行效果.教师在示范时应注意编程的规范性,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

3)项目实战以仿真软件企业项目组的形式进行.教师分配任务,根据需要成立若干项目组,每个项目组配置一个项目经理(学生担任),项目组成员明确分工,分组讨论任务的实施方案,在小组内部形成明确的任务实施方案后分头实施.不仅能够培养学生适应多种职业岗位的专业技能,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各司其责”的团队合作精神[3].

4)任务实施完成后,先在小组成员内部互检并讨论存在的问题,最后与教师互动解决存在的问题.在该环节中进行师生互动,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活动提供必要的指导,以帮助他们树立信心,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5)小组成员派代表汇报任务完成情况,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对照考核标准进行评价.

6)教师对学生实施过程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总结,小结本学习情境,布置作业,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安排能力拓展项目.并利用网络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注重学生课后学习过程监控.

4结束语

课程改革要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在改革过程中会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经验,走适合自己发展之路,才能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多层次的职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只有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课程观,理解和把握职业教育课程的真正涵义,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我们的课程改革才会收到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