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禁毒防艾”宣传中深化“三生教育”

点赞:21941 浏览:9704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文通过教学和工作实践,阐述了思茅师专在开展“禁毒与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中深化“三生教育”的做法和体会.

[关 键 词]禁毒防艾三生教育做法及成效

毒品和艾滋病是危害人类社会的两大梦魇.它们不但使人失去健康、丧失劳动力,甚至是失去生命,还能让人丧失道德和廉耻,挺而走险,诱发各种刑事案件,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多年来,世界各国政府都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及办法禁绝毒品和防治艾滋病,而且也收到了明显成效,但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在全球毒品持续泛滥的大背景下,我国毒品问题短期内还难以彻底消除.艾滋病在我国仍然呈现低流行态势,在部分重点地区出现中、高流行趋势,疫情逐步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而我国居民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认知水平偏低,因此防艾工作形势仍然相当严峻.

云南省地处西南边疆,边境线绵长,比邻毒源地“金三角”,自古以来就深受毒品的侵害,可以说是我国毒品危害的重灾区之一,同时艾滋病疫情也十分令人担忧.对此,云南省省委、省政府、各部门及学校对禁毒与预防艾滋病工作都高度重视,始终坚持把青少年吸毒、防治艾滋病问题作为教育的重要任务常抓不懈.拒绝毒品,预防艾滋,珍爱生命,始终是学校教育青少年的重点内容.同时大家也在为探索和实践提高“禁毒防艾”宣传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及方法而不懈地努力着.

在“禁毒防艾”宣传中深化“三生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三生教育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高校毕业论文、专升本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7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2008年秋季,云南省教育厅在全国率先提出了“三生教育”(即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理念,并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中积极推进实施.其主要目的就是要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接受生命、生存及生活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从而正确引导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并享受美好的生活.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营造和谐校园,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也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思茅师专禁毒防艾教研室在实际工作中,坚持把“三生教育”和“禁毒防艾”工作结合起来开展,并在普洱市卫生局防艾办、疾控中心、局禁毒大队等多个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学校和当地的10多个社区(包括城区和农村社区),创造性地把“三生教育”和“禁毒防艾”宣传教育结合起来共步推进、同步实施,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多次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表彰和奖励.2008年9月,学校被区禁毒委员会、教育局授予“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思茅师专是云南省首批“三生教育”示范学校,2009年3月,学校“三生教育”工作获省教育厅表彰;2010年11月获省教育厅“云南省大中专院校禁毒防艾教育志愿者怎么写作队”三等奖;2011年4月被云南省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防治艾滋病先进集体”、7月被普洱市委、市政府授予“禁毒防艾先进集体”等.其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组织保证

严格实行禁毒和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和责任目标考核制,确保领导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投入到位、督促到位.制定切实可行的禁毒和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方案,确保该项工作在学校全面、深入地开展.学校于1998年9月成立由校主要领导牵头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和禁毒教育工作小组.2000年,制订了学校创建“无毒社区”工作实施方案.2001年10月,学校成为中英《师范院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项目》的项目学校,成立了中英《师范院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项目》领导小组.2002年,成为普洱市禁毒委和防艾委成员单位.2006年底,专门成立了“禁毒防艾教研室”,这是学校的第一个教研室,具体负责全校禁毒与预防艾滋病教育宣传及科研工作,确保了禁毒和艾滋病防治宣传事情有人管,工作有人抓.2005年学校将《禁毒与预防艾滋病教育》课程作为一门全校性公共必修课开设.


近年来,学校特别强调三生教育课程与禁毒防艾教育课程的衔接与渗透.这两门课程在学校都属于全校性的公共必修课,也是通识教育课程.为避免课程内容上的重复,学校将三生教育课安排在大一年级开设,大二年级开设禁毒防艾教育课,并将教学内容及时进行调整和补充,一些原来在禁毒防艾教育课程上的内容(如认识生命、生命与性等)并入三生教育课程;并结合禁毒防艾教育课程的学习,增加学生三生教育课社会实践环节的训练,确保了禁毒防艾教育和三生教育全面融合推进

二、加强队伍建设

队伍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大力加强禁毒和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队伍和三生教育队伍的建设,加大禁毒与预防艾滋病教育管理人员、教师和志愿者的培训力度,着力提高禁毒防艾教育和三生教育宣传队伍的整体水平.学校担任禁毒防艾教育课程教学的老师几乎也参与三生教育工作.采取分级负责、联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不断扩大培训的覆盖面和有效性.学校除经常组织专、兼任教师参加云南省教育厅的各种业务培训外,还结合边疆高校实际开展各种形式的以会代训.为扩大禁毒防艾宣传教育工作的群众性及广泛性,在大学生中成立了不少于100人的志愿者队伍,禁毒防艾教研室每半年组织一次业务知识培训,强化大学生志愿者禁毒与防治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及技能,探索大学生志愿者同伴教育模式,每两年进行一次人员完善和补充.通过培训让学生理解志愿者及其志愿精神,了解国家禁毒防艾的相关政策、条例及法律法规,了解毒品与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及其预防技能(如正确使用安全套、清洁针具使用等),了解青年性健康知识,认识同性恋问题等,增强志愿者宣传教育引导能力.毕业时,对表现突出的颁发荣誉证书,增强志愿者的荣誉感,进一步深化了三生教育实效.

三、丰富活动内容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学校是普及禁毒防艾知识和开展三生教育的重要阵地.对此,学校坚持在创新教育教学方式、丰富活动内容上下功夫,通过积极开展讲座、座谈、参观等形式,深化禁毒与预防艾滋病教育及三生教育.一是坚持做好常规的宣传教育工作.每年“6.26--国际禁毒日”及“12.1--世界艾滋病日”前后,由禁毒防艾教研室组织有关的宣传活动,如组织师生和当地群众观看展览板、出黑板报、制作手抄报、写心得体会、以学生宿舍为单位发放宣传处方、组织“禁毒防艾”知识竞赛、“国际禁毒日”及“世界艾滋病日”社区宣传教育活动等,大力宣传各类毒品的基本知识及危害,宣传禁毒人民战争取得的成效,宣传艾滋病传播途径、流行特点、防护办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宣传我国政府实行的“四免一关怀”政策,宣传禁毒和防治艾滋病工作及三生教育中涌现出的优秀和事.二是积极开展社区禁毒防艾宣传活动.自2007年以来,学校禁毒防艾教研室在学校和普洱市防艾办及思茅区防艾办的大力支持下,先后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到普洱市大寨乡、澜沧上允乡和思茅区的北郊、滇运、过街楼、老街、兰花、凤凰路、倒生根、五一路、西园路等社区开展以拒绝毒品、预防艾滋病等科学知识为主题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并在思茅六中、思茅四中、澜沧一中、澜沧二中、澜沧民中、西盟一中、孟连一中等学校开展有关禁毒防艾基本知识及三生教育问卷调查活动.参加这些活动的志愿者达200余人,观看演出的人次达63000余人,发放各类宣传材料约7000余份,发放安全套共10000余只,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三是认真组织好暑期禁毒防艾宣传社会实践活动.近年来,学校禁毒防艾教研室和团委利用暑期先后组织200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内容涉及防治艾滋病和结核病、禁绝毒品、七彩云南保护行动等.2010年7月―8月,组织生命科学系和数学系的志愿者进行了广泛宣传,共发放宣传材料4000余份,收回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表256份.四是注意拓宽渠道增强宣传实效.2010年7月,利用学校暑检测培训普洱市县(区)乡(镇)中学校长时机,专题讲授了禁绝毒品、防治艾滋病宣传教育及三生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并发放相关的宣传教育材料,进一步提高了各级学校领导对此项工作的认识.2010年10月,在普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的支持下,学校禁毒防艾教研室在师专新校区教学楼举行了“同性恋问题讨论”沙龙活动.学生第一次面对同性恋人群,拓宽了视野,了解了各种生存状态,帮助学生较深入地理解了生命、生存和生活的涵义.五是注意延伸效果.以学校工会小组活动为载体,在全校教职工中开展了学习《云南省艾滋病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活动,同时发放宣传单、视频资料或光盘等.

四、深化学术研究

深入开展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及三生教育的宣传教育、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科学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努力拓展学校禁毒与预防艾滋病教育及三生教育教学工作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鼓励禁毒和预防艾滋病骨干教师积极申请承担各类省级及国家级科研项目,主动参与课题;依托禁毒防艾科研项目或课题的实施,对学生渗透三生教育.自2007年以来,学校禁毒防艾教研室积极申请科研课题,先后立项并已完成的课题有: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探索适于边疆地区中学开展禁毒防艾教育教学模式”、云南省第四轮全球基金/中英艾滋病项目“对澜沧县农村人口防治艾滋病反歧视教育活动探讨”及“普洱市思茅区各社区预防艾滋病文艺宣传活动”等课题,较好地总结了经验,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提升了教育的理论水平和宣传教育工作的现实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