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志军精准农业,让按需分配成为可能

点赞:4076 浏览:1013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想要什么就分配什么,想要多少就分配多少.”曾几何时,马克思提出的“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分配方式,给了我们无限遐想.如今,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按需分配”的分配方式率先在农业生产中得以实现.

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

孟志军告诉记者,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这一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改变了几千年来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翻开了农业发展的崭新一页.上世纪90年代,这种基于“3S”技术和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的精准农业技术开始传入我国.

1999年,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担了由当时国家计委所支持的“数字农业精准农业生产平台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该项目旨在通过引进国外的精准农业技术与装备,在北京郊区建立示范基地,在消化吸收与运行这些技术与装备的基础上,进行自主研发,以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精准农业技术体系,并在国内进行推广.而此时的孟志军也由此找到了自己前进的方向,2005年,通过基于精准农业的变量施肥控制系统的研究,孟志军成功入选了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

“精准农业体现了农业生产中‘需要什么就给什么、需要多少就给多少’的因地制宜、精细定位投入管理的技术思想,它的应用非常广泛,如根据土壤的需要使肥力的状况得到改善,根据病虫害的情况来调节农药喷洒量,根据干旱情况及时灌溉,自动调节拖拉机的耕种深度,及时改善土壤、防止土地的板结和肥力下降等通过精准农业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耕地生产潜力,实现肥、水、药等生产要素的高效利用.”谈及研究了10多年的精准农业,孟志军渐渐打开了话匣子.

在孟志军的实验室,记者见到了大大小小的各种仪器和设备.“土地平整对于农田节水、杂草控制、作物增收等均有明显的效果.这种农田激光精平系统能够大幅度提高农田地表平整精度,具有常规平整方法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这是手持作物病虫害信息采集终端,结合作物病虫害采集软件和作物病虫害管理与远程诊断软件,就可以进行典型作物病虫害信息现场定位、拍照、业务数据快速采集和无线传输,并能实时接收病虫害状况诊断处理信息,将作物病虫害信息采集、传输和诊断管理等业务过程完整的组织在一起,能有效提高植保信息怎么写作的效率.我们的设备已经在黑龙江、新疆等粮食主产区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效果非常好.”对于这些饱含智慧结晶的精密仪器,孟志军毫不吝啬赞美之词.


无人驾驶技术得以实现

2011年对于孟志军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在研究团队的不断努力下,精准农业智能装备技术取得了重要突破.

10月29日,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奇瑞重工在河南开封联合举行以“智造农机精准农业”为主题的大型精准农业技术演示会.作为主持人,孟志军向参会的领导和各地农机经销商现场介绍了多年来的一些研究成果,并结合机具现场演示介绍了机具的特点、各项性能指标和应用范围,博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尤其是在拖拉机自动导航设备演示环节,当中心的拖拉机驾驶员刘艳平开启自动导航设备跳下拖拉机,完全实现由拖拉机自己直行和转弯的那一刻,现场观众发出了最热烈的欢呼声和惊叹声,很多观众表示没想到拖拉机可以不用人驾驶.

“通过此次演示会,不仅集中展示了我们在精准农业智能农业装备方面的前沿的技术成果,也向各地参会人员生动地展示了精准农业的内涵以及智能农业装备的特点和性能.”虽然已时隔数月,但当时的盛况至今仍让孟志军难以忘怀.

技术设备“傻瓜化”

“科研成果不能光写在论文里、停留在实验室,要写在大地上.”孟志军表示,作为农业科研人员,科研成果与实践相结合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得不到农民的认可,再好的成果也是枉然.鉴于当前广大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缺乏的现状,孟志军和他的团队正在考虑将各种技术和设备“傻瓜化”,以便让留守的老人和妇女能够轻松地实现农业操作.

不过,孟志军也坦言,从精准农业的特点来说,一家一户都来使用它目前还不现实,从技术上,它的潜力巨大,一套系统可以怎么写作于几万亩甚至数十万亩的农地.所以,在国产化成本大幅降低之后,精准农业的推广重点将会放在建立社会化的怎么写作体系上,面向一个乡镇、一个县,甚至一个省(区),在大的地区内建立一套这样的技术设备体系,再以社会化怎么写作的方式为农户怎么写作.

在采访过程中,孟志军不止一次地提及2月1日刚刚发布的一号文件,这是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九个“一号文件”.对农业科技的持续关注,让孟志军看到精准农业的未来:“利用先进的信息采集系统将一片土地的土壤类型、肥力等土壤信息,降雨、日照等气象信息,以及农业生产动态等信息收集起来,利用信息分析系统将这些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处理,决定耕作的种类、方式,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具有变量施肥、喷药功能的农用机械根据不同地块的情况进行精耕细作,从而有效提高产出、节约投入、减少环境污染,农业生产者就可以轻松、科学地管理自己的‘电脑农场’.”孟志军为记者描绘出一幅与传统农业截然不同的美好图景,这就是精准农业.

孟志军精准农业,让按需分配成为可能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精准农业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2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名词解释

精准农业

精准农业(PrecisionAgriculture)是按照田间每一操作单元的具体条件,精细准确地调整各项土壤和作物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优化使用各项农业投入,以获取最高的产量和效益,同时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土地等农业自然资源.其核心技术是“3S”,即: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技术和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精准农业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中的实验研究与实践有了快速的发展,被誉为“信息时代作物生产管理技术思想的革命”.

孟志军

博士、副研究员,现任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国家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精准农业部主任.主要从事精准农业智能装备技术、导航与农田作业机器人、3S技术精准农业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工作.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863”、科技支撑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和北京市科研项目10余项.先后自主研究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精准农业变量施肥控制系统、拖拉机自动导航系统、农田信息采集系统等软硬件产品,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项,2005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

科技新星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是由北京市财政经费支持、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实施的科技人才培养计划,于1993年7月颁布实施.该计划旨在选拔一批高素质青年科技人才,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使其成为能够担负科技研究重任的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