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本科职业化教育引进与校企合作机制

点赞:9631 浏览:3591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目前高校毕业生规模在不断扩大,但同时企业又难以找到合适的专门人才,如何解决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本文认为,我们的高等教育要在体制上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实践,一个办法是在高等教育的同时加强“职业化教育”,另一个办法是在高等教育的同时进行深度的“校企合作”,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应用型技术人才,这样就可以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关 键 词:供需矛盾;职业化教育;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TP39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2)03-0000-02

ComputerUndergraduateProfessionalEducationtotheIntroductionofSchool-enterpriseCooperationMechani

LiWeiguang

(GuangHuaCollegeofChangChunUniversity,ElectricalEngineeringandInformationInstitute,Changchun130117,China)

Abstract:Nowadaysthescaleofcollegegraduatesisexpandingcontinuously,butatthesametimetheenterprise’shardtofindtherightexpertise,howtosolvethecontradictionbetweenthetwosituationsTheauthorbelievesthatourhighereducationtomakeboldinstitutionalreformandpractice,onewayisstrengtheningthe"professionaleducation"inhighereducation,whileanotheristodeepencooperationbetweenschoolsandenterprisesandtotraintheapplicationtechnologytalentswithmarketneeds,sowecansolvetheproblem.

Keywords:Contradictionbetweensupplyanddemand,Occupationeducation,Cooperationbetweenschoolandenterprise

2011年2月,全国就业工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2010年应届毕业生规模是本世纪初的6倍,201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60万人,“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但同时从需求方的企事业单位的大量反馈意见和人才招聘情况看,企事业单位还是很难招到适用的合适人才[1],或者对于招入企事业单位的毕业生,难以能马上独当一面开展工作,大部分企业至少要对招入的毕业生进行短期或长期的培训才能上岗.一方面是毕业生规模不断扩大,一方面是企业难以找到合适的人才,或者毕业生难以马上进入工作状态,这给高等教育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高等教育如何培养出适合企业需要的专门人才?


对于计算机专业来说,这个矛盾显得尤为突出.通过对各大知名招聘网站的调查,可以看出,计算机专业的人才需求非常旺盛.例如在2012年2月对某招聘网站[2]进行搜索计算机网络技术类计算机职位的岗位高达48448条搜索结果.一些软件公司几乎对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照单全收,然后再进行相关的培训再上岗.对于企业来说,对入职员工进行的技术培训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是许多企业所不愿意接受的.

那么这个矛盾的根源在哪里呢?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教育内容滞后于社会的实际需要,教材的理论内容和实践内容照比市场需要都有一个延后期,这就使得我们的毕业生到了实际工作岗位会发现所学的内容相对陈旧,无法胜任工作.再者,对于计算机专业来说,新技术新工具的不断涌现,不同领域的交叉应用,软件版本的更新换代,都使得计算机从业人员要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以适应社会需要.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必须从我们的教育体制上进行改革.

第一:在高等教育的同时,引进职业化教育[3],对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同样实施“双证”制度.

“双证”制教育是指职业院校按照标准和岗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实训、实习,使学校教育和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学生在不延长学制的情况下,同时完成学历课程和职业技能培训,经学校和职业资格鉴定机构考试鉴定,成绩合格并取得规定学分以后,在取得书的同时,取得行业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的教育制度.简单的双证制的证书包括:一个是“书”,另一个是“职业资格证”.2005年11月,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也指出: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取得学历书的同时,应能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4].目前,不仅对职业教育要提倡“双证制”,对于应用本科教育也要引进“双证制”,让学生要毕业的时候不仅拿到学位证,,还要拿到对应的专业技术职业资格证,这会在一定程度上能证明学生对于专业的掌握程度.

计算机本科职业化教育引进与校企合作机制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高等教育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硕士学位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2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2003年11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软件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快建立软件专业技术人员和软件技能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国家逐步建立软件专业技术人员和软件技能人员职业资格标准体系,编制软件专业技术岗位目录.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产业部和有关部门将根据软件产业的发展需要,逐步在软件研究开发、应用和管理的重点关键技术岗位进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试点,并逐步建立软件教育培训机构认证制度.这就从制度上对于软件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进行了一定的规范,用人单位对于取得以上各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都会予以承认.比如由人事部和信息产业部颁发的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证书,即所说的软考证书,在人才市场上就具有足够的含金量.

目前我院计算机专业对学生执行的是“网络工程师”和“嵌入式系统工程师”的职业技术资格证的培训,要求学生必须参加,人手一证,资格证书由“信息产业部”颁发,国内承认.

第二,在高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校企合作.[5]

校企合作是大中专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其初衷是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充分地利用高校的教学资源和企业的生产与技术资源,让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又能直接接触企业的技术、设备、管理方式等,这样可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校企合作的形式可以有很多种,比如“订单式培养”,“校企联合培养”,“产学研一体化”等等.

“订单式培养”是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方式,即由企业向学校提出人才需求标准、数量和培养方式,由学校按照协议进行人才培养,学生毕业以后经过遴选,定向到该企业工作.具有培养周期短、实用性强的特点,有效实现了人才的“量身”,可以在短期内为企业提供急需的实用技能型人才,满足企业不断发展的业务需要.目前“订单式培养”应用的行业非常多,比如游戏编程,动画设计,影视后期制作等等.

“校企联合培养”是指企业优秀管理者或技术人员到学校授课,促进校企双方互聘,企业工程师走进学校给学生授课,同时高校教师给企业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素质.通过校企双方的互聘,使学生在教学中获得技能训练的过程,既是提高专业技能的过程,也为企业生产产品、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既解决了实训材料费紧缺的矛盾,又练就了学生过硬的本领,真正实现在育人中创收、在创收中育人.校企联合培养一般是基础阶段由高校来完成,而专业方向技能训练方面由企业来完成,这样学生的技能训练一般是实战,和市场直接接轨,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目前我院各专业,包括计算机专业都实行了“校企联合培养”的校企合作模式,由学校与企业之间执行从招生到培养到就业一条龙的校企合作模式.在招生之时,企业便参与到招生宣传策划的工作中来.在学习阶段,前两年的教学过程基本上是在学校内进行,由自有教师进行基础教学,后两年的专业方向课程企业也同时参与进来,尤其是第四学年的专业培训由企业来做,对学生和老师进行培训,经过培训的老师以后便可以在校内对学生进行基于实际工程项目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培训,效果良好.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水平,一方面也提高了老师的业务能力.到就业时,企业全程参与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有的是企业直接吸收毕业生进入企业工作,有的是企业或者培训机构在更大的范围内为学生联系就业,就业情况比以往有了明显的改观,同时就业质量也在不断地提高.

“产学研一体化”就是生产、教学和科研融为一体,一边教学,一边进行生产和科研实践,培养学生不同层次的实践能力.比如,企业投资,在高校建立“生产研发中心”、“科技园”、“软件园”等等.

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模式也不尽相同[6],这是由学校与企业的实力和需求决定的.

综上,为了解决企业用人需求和高校培养的学生之间脱轨的问题,我们的高等教育要在体制上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实践,一个办法是在高等教育的同时加强“职业化教育”,另一个办法是在高等教育的同时进行深度的“校企合作”,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技术人才,这样学生到毕业之时将不愁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企业也不愁无人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