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

点赞:20540 浏览:9402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促进了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一系列的改革,该文从高校的特点出发,首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适合高校特点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改革方案并论述其可行性.

关 键 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3-0631-03

TeachingStudyontheUniversityComputerFoundationCourse

LIChun-hong

(InformationSchoolofYunnan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Kunming650221,China)

Abstract:Thehighspeeddevelopmentofinformationsociety,promotethereformofaseries,suchasidea,teachingmethodandcontentofcourse...etc.ofuniversityputerfoundationeducation,thistextsetsoutfromthecharacteristicsofhighschoolandanalyzestheteachingpresentconditionoftheuniversityputerfoundationcoursefirst,thenputforwardthereformprojectofsuitingcharacteristicsinthehighschoolanddiscussitspossibility.

Keywords:universityputerfoundation,theteachingstudies,reformineducation

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在国民经济和人们生活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及应用技能已成为当今社会选择人才的一个基本要求,同时,熟练使用计算机技能已经成为胜任本职工作、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接受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入门课程,也是公共基础必修课程之一.其主要目的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普及信息技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知识,重点掌握操作技能;它对于大学生了解计算机文化、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能力、推动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等都具有深远意义.

因此,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主线组织教学,强调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本文将根据高校的特点,首先分析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然后提出适合高校特点的改革方案并论述其可行性,最后综合得到结论.

1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

1.1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在我国,信息技术课已经是普通高中的必修课程.所以高中毕业后进入大学的一年级学生,大部分已经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但是,由于该课程不是高考科目,所以该课程的开设还存在流于形式,导致新生入学时的计算机基础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参差不齐,这给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对学生来讲,入学前计算机水平较高的学生上课感到内容太浅,而入学基础差的学生又听不懂、跟不上.对教师而言,教学起点过低,必然会使基础较好的学生受到影响;若起点过高,又会严重挫伤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整体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1.2教学内容笼统,考评标准单一

由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有相当比例与中学阶段信息技术课内容相似,而且所有非计算机专业的内容都大同小异,与学生所学专业联系不密切,致使许多学生认为:该课程只是对中学阶段已经学过内容的重复,与所学专业没有什么关系,因为教学内容设置未充分考虑学生专业特点,以及就业后的计算机应用能力需求,使学生学习无兴趣,因而导致学习热情不高,学习兴趣降低、学习动力削弱,教学效果不好.

在考核方式上,由于大部分高校的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行全校统考的考核方式,考试形式以笔试为主,对于设计操作等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考试形式较少采用.成绩主要以平时、期中和期末笔试成绩相结合进行考核.不能反映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真实水平,理论成绩比例过重,因此总评成绩体现不出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1.3教学内容难以满足信息社会的需要

虽然绝大多数高校都给新生开设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充分体现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要地位,但从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来看,目前教授内容仍局限于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软硬件的基础理论、视窗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应用、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等,近几年,全国各地都加快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进程,加大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力度,由此导致大学计算机基础内容衔接上的重复和重复教学的问题;同时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很多学生已拥有了个人电脑,他们对电脑基本操作和网络应用甚至程序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已有所了解: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高校面临的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育已不再是零起点,传统的教学内容难以适应信息时怎么发表展的要求,不能较好的培养出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1.4缺乏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设置思路

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管理者、教师和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不重视,认为计算机基础学科与本专业无关,对本专业的专业人才培养没有多大帮助,计算机基础课可有可无.从而导致很多专业在设置课程体系的时候,没有考虑培养学生综合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与专业课程的学习孤立了起来.导致学生在学完计算机基础课程后,在后续课程学习中,几乎没有机会使用和扩展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使原本培养出来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丧失殆尽,根本无法适应毕业后信息社会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

1.5重单项知识的学习,轻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提高,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正从此前较先进的“多媒体教室授课+机房实践”的授课模式已逐渐被“机-课”一体的授课模式取代,但其本质仍然是采用“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

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但同时也阻碍了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发挥,不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也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师教学注重考试相关内容的讲解和学生只注重对考试内容的掌握,上机测试一般又偏重于单项知识的考察,而无法对综合性较强的知识进行考察,使学生会考试而不会使用所学知识去综合解决实际问题,忽略了教学过程中的过程性评价,而偏重结果性评价,更忽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因而无法真正考核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也弱化了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2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对策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大学计算机基础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5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现状和特点,我们认为非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的目的很明确,不是把它作为纯理论的课程来学习,而是应该作为应用技术来掌握.因此高校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教育应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它最大的特点就是突出实用性和技术性,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学习、专业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生产力.

2.1建立分层次教学体系,保证教学效果

如前所述由于学生入学前计算机水平存在的差异,因此建立分层次的教学体系显得特别必要.学生入学后,可组织一次计算机水平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将新生分为若干类型专业(如理工类、经管类、文法类、艺术类等)和两个层次(快班、慢班)进行教学.

如:四个类别的快班,可弱化简单的Windows、Office操作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强化相应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如文法类强化Office综合应用、经管类强化数据库应用、理工类强化程序设计及网络基础及应用等;对于慢班学生则必须参加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的学习,突出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对后续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这种分层次的教学体系,可以让学生发挥所长,各得其所,也可以让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得到合理配置,充分利用,可谓一举多得.

2.2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提升计算机应用能力

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课程体系的设计不是将各门课程简单地堆积,而是各门课程之间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结果,最终构成一个整体优化的课程体系.

因此,应积极探索和研究如何加强各专业课程和计算机基础课程之间的衔接和,例如,可以将计算机基础知识、视窗操作系统、办公自动化软件、网络安全等作为基本的内容:要求所有学生学习:在完成必修课程后,学生可结合自身兴趣和专业特点进行选修.例如,财务管理类的学生可以选学用友软件,金蝶软件等;建筑设计的学生选学CAD等应用软件;文法类的学生选学PhotoShop等应用软件;经济类的学生则选学SPSS等统计分析软件;对计算机理论感兴趣的学生可以选择偏向理论的课程,也可以同计算机专业学生一起学习.争取学生计算机学习四年不断线,还可将计算机应用的技能有机地融入各专业课程的学习应用中,使学生学以致用,同时巩固、加强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2.3改进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

教学模式上,可采取案例式+项目驱动式的模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案例教学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通过教师的精心策划指导,运用典型的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的事件中进行案例分析,学生可以在案例思考过程中提高自身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利用案例分析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而创新创造力恰好就是学生职业核心能力.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一种通过组织学生真实地参加项目设计、履行和管理,完全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这种模式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知识、研究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品质.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学习从原来的“老师要我学”,变成了“我自己要学”.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下,学生的创造性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挥.

2.4加强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网络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时空限制,能让学生自主地进行课程学习是现代教学发展的主要趋势.因此在改革课堂教学的同时要充分利用校园网所提供的网络平台进行课程建设,开发了针对相关课程特征的网络版多媒体教学软件,构建一个由主教材、实验教材、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录像、计算机考试系统、教学互动网、课程教案、习题、实践操作等组成的立体化的网络教学平台.创建一个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式学习环境,使学生利用网上资源,自觉主动地学好计算机知识和技术,也为学生构建个性化网络教育氛围,共享网络资源,进行开放、交互和协作式的教学.逐步实现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师精讲课程内容,学生研究主教材、阅读辅助教材,扩充获取知识的渠道和视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

2.5以应用为目的,适时调整教学内容

一方面由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自身具有的基础性和特殊性,决定了其内容设置上一方面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同时由于计算机技术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不断升级换代,传统的教学内容也应与时俱进,适时更新,即调整已经过时的内容,补充当前流行的主流技术和技能,并且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前瞻性,通过对市场需求的理性化诉求,面向社会需要,以充分提升计算机应用能力为根本,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另一方面,随着社会信息化发展,计算机基础教学已经从早期的基础知识的普及发展到使用计算机作为基本工具进行信息的获取或科学研究能力的培训,教授的内容应以实用为出发点,以实用为目的,重在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既要注重夯实计算机基础知识,又要能紧紧抓住当今社会与学生专业紧密结合的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励学生追求掌握知识的全面性.

3结束语

在培养人才的方针和政策上,国家教育部规定“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等教育非计算机专业各类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各高校制定培养人才方案和教学设计过程中,如何进行教学改革提高公共计算机课程教学质量成为优化教学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点内容.

对于一般普通高等院校的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尽管存在着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不同、生源质量的高低、办学条件的限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但以培养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为目的依旧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最终目标,这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坚持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结合,注重课程的交叉结合,以探索和研究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具有认知和创造的理念,是今后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