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权益的法律保护

点赞:8316 浏览:3342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新时期,大学生就业权益遭受侵犯已很普遍,成为一种不和谐的因素,引起学校、家庭、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针对大学生就业权益遭受侵犯的现状,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大学生就业权益的主要内容,使大学生明确自己享有的就业权益,提高自身的就业法律素养,从而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关 键 词就业就业维权法律意识

中图分类号:G46文献标识码:A

ProtectionofEmploymentRightsofCollegeRights

JINGSha

(CollegeofMarxiofInnerMongolia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Baotou,InnerMongolia014010)

AbstractInthenewperiod,collegestudents'employmentrightsandinterestsareinfringed,beingakindofunharmoniouactor,theschool,thefamilyandthecauseofsocialconcern.Thispaperaccordingtothecollegestudents'employmentrightsandinterestsareinfringed,analyzesthecausesofthepresentsituationofuniversitystudents'employmentrightsandinterests,andputorwardthemaincontentofthecollegestudents,makecleartheemploymentrightsandinterestsenjoyedthemselves,improvetheiremploymentlaw,soastolearntousethelawqualityweaponssafeguardtheirlegitimaterightsandinterests.


KeywordsEmployment,employmentrights,legalconsciousness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安国之策,大学生就业已成为一个全社会高度关注和亟待妥善解决的问题,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法律指导,促进毕业生合理、充分地实现就业.但是,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导致部分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合法权益被侵害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所以,对大学生就业权益的保护进行法律层面的分析并从中寻求保护对策,就显得尤为必要.

1大学生就业权益受到侵害的现状

在就业过程中,大学生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形式多种多样.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1就业歧视现象普遍

所谓歧视,就是不平等对待.由于历史遗留因素以及社会偏见,中国的社会歧视在就业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就业歧视现象非常普遍.主要包括性别歧视、户籍歧视、身高歧视、健康状况歧视、学历歧视等.如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受到的性别歧视;非本地生源或非本地户籍受到的地域性歧视;因身材相貌等遭到的歧视;因某些实际并不影响就业的疾病,如2003年12月我国第一起关于公务员录取歧视案,因淘汰乙肝病毒携带者引发的纠纷.在很多企业,因学历而遭到歧视的现象也很普遍,往往是从事同样的工作而受到不同的待遇等.除此之外,还有经验歧视、血型歧视等等.种种就业歧视侵害了大学生的合法权益,给大学生的就业带来巨大阻碍,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大学生就业权益的法律保护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高校大学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9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1.2用人单位随意毁约

与用人单位相比,大学生处于弱势地位,在签订协议时,往往是按照用人单位的要求来签订.个别单位对毕业生承诺了关于工资、休检测等许多优惠待遇,但当毕业生正式上岗后,这些待遇不兑现或不完全兑现,损害了毕业生的权益.

1.3各种就业陷阱

有的用人单位以招聘为名,获得应聘者的个人资料,从而从事非法活动;有的借招聘之名收取各种费用;有的用人单位提供的应聘岗位与实际岗位不符.如采用粉饰岗位的伎俩,在招聘广告上把“业务员”、“保险写作技巧员”职位写成是“市场总监”、“保险事业部经理”等等,以吸引求职者.有的单位也会以“先到基层锻炼锻炼”为幌子,欺骗求职者,使他们继续工作下去.

2大学生就业权益遭受侵害的原因分析

(1)大学生就业法律意识淡薄.在实际生活中,大学生缺乏法律知识,对就业方面的法律知之甚少,不了解自己享有哪些就业权益,以至于很多情况下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也有的大学生在受到侵害时,不知道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是采取极端的方式,最终酿成悲剧.可见,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导致维权意识缺乏是大学生权益受损的主观原因.

(2)严峻的就业形势.自高校扩张以来,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期,高校的扩招致使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就业压力逐渐增大,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当前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不容乐观,这也成了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吹毛求疵的客观原因.

(3)用人单位缺乏社会责任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效益便成为企业的目标.为了追求利益节约开支,占领市场,仅仅把大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不但不给大学生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还想尽方法不给大学生应有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丢失企业诚信、损害企业社会形象.

(4)学校的就业指导不完善.学校的就业指导基本上倾向于强调就业观的转变、就业技巧的培养、就业心理、创业教育、就业指导课程设置等方面,却常常忽视了法制教育.

3大学生就业权益的主要内容

到目前为止,我国颁布了很多法律,立法日益完善.关于就业方面的法律很多,大学生的就业权益很广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平等就业权.首先,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公民的平等权.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也是平等的,不因年龄、户籍、性别、身体健康状况等而受到歧视.其次,劳动法也规定了就业平等、就业男女平等、特殊人员的就业等内容.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再次,就业促进法也对平等就业权作了明确的规定,即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就业权,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受歧视,就业促进法更是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消除就业歧视,但高校毕业生在求职择业中仍遭到五花八门的就业歧视,这不仅违反了社会公平,也产生了许多不稳定的因素.

(2)劳动权.劳动是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光荣职责,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也享有劳动权,有参加工作获得报酬的权利,为此,我国就业促进法以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相协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立法目的.国家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际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多渠道扩大就业,以保障公民的劳动权.

(3)择业知情权.毕业生享有对用人单位的主体资格、工作岗位、工作条件、工作环境、工作待遇等真实情况的了解权利.宪法、行政法规分别规定了各级国家机关的设置及工作职权;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外资企业法等,现实中经常会有一些用人单位夸大资本、规模以及待遇,回避某些职业危害,严重侵犯了毕业生的知情权.

(4)劳动报酬权.毕业生有按照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取得报酬的权利,法律同时规定了“最低工资”和“同工同酬”制度对这项权利予以保障.劳动合同法专章对工资作了规定,主要包括工资分配原则、分配方式、最低工资保障、工资支付形式、法定休检测日和婚丧期间工资保证等.现实中,有些用人单位为了降低工资成本,往往在试用期即将届满时寻找各种理由解聘大学生,也有单位规定女硕士与男本科职工享受同等待遇,实际上都侵犯了大学生的劳动报酬权.

(5)休息休检测权.宪法规定了劳动者享有休息的基本权利,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修养的设施,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检测制度.休息休检测是实现劳动权的必要保证.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检测作了明确规定.不但规定了工时制度、休息日最低保障、法定检测日,还对工作时间延长作了限制,并明确了延长工时的报酬支付.实际生活中,用人单位乱加班,且不按规定支付加班费的现象很普遍,侵犯了毕业生的休息休检测权.

(6)法律法规确定的其他权利.高校毕业生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所享有的权利还包括:自主择业权、获得物质帮助权、社会保障权、获取就业信息的权利、接受就业指导的权利、被推荐就业的权利、签约后单位违约的求偿权利、工作上的发展提升权利、参加技能培训的权利、发生劳动争议提请处理的权利、人格尊严以及隐私不受侵犯的权利等等,此外,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及诉讼法为大学生提供了多种纠纷解决机制.大学生有通过提起诉讼或仲裁等方式解决纠纷的权利.这些权利应该通过必要的途径教育学生知悉,否则不利于维护大学生正当权益.

在大学生就业指导逐步走向社会化、市场化、法制化的今天,就业指导必须加强法制教育.使大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具备基本的法律素养,不仅要知法、守法,更要懂法、用法.用法律的理念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实现依法就业.大学生只有明确自己享有的就业权益,才有可能在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下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构建大学生就业维权体系是前提.在法制化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加强法制教育,使他们更好的守法,很快的适应工作岗位,成为企业中有用的人才.

4加强大学生就业法律意识的途径

加强大学生就业法律意识,必须构建大学生就业权益维护体系,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大学生应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在法制化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懂法很难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大学生应树立权利意识、契约意识、证据意识、诚信意识等.我国促进就业的法律主要包含在宪法和劳动法中,大学生尤其要了解宪法和劳动法,明确自己的各种权益以及权利遭到侵害的救济途径.只有加强自身的法律素养,才能更好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学校应加强就业法律指导.高校应重视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和维权工作.完善就业指导课和法律基础课,不应只侧重于职业选择、就业观、就业技巧、就业心理等,对涉及大学生就业的法律知识,应多用几个课时耐心的给学生讲解,如对就业协议和试用期、劳动合同的种类等都要给予耐心的指导.

(3)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大学生的保护.为一切有劳动能力的人提供就业机会,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处于弱势地位的大学生群体,容易遭到用人单位的侵权行为,政府部门尤其是劳动行政部门应本着公平的原则侧重于对毕业生的特殊保护.对一些非法的企业和侵害大学生就业权益的组织进行和处理,以防范危害毕业生就业合法权益事件的发生.

维护大学生就业权益,需要大学生自身、学校、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其中,大学生有意识的主动学习法律知识,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至关重要.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及就业后都应当对劳动争议的解决方法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保证权益受到损害时,知道通过何种法律途径来解决.因此看来,大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必须完善自己的法律知识,通过对民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以及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学习,来掌握自己的合法权利,并且懂得如何运用法律的武器来捍卫自己的就业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