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挑战杯”大赛的指导和运行机制

点赞:11921 浏览:4742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全国高校举办一年一次的“挑战杯”大赛,是广大青年学子放飞创新创业梦想、追求报国理想、实现人生抱负的重要舞台,研究“挑战杯”大赛的组织和运行机制,必将能使高校的“挑战杯”大赛举办的越来越精彩,造就一代适应未来挑战的高素质人才.简要从项目选题、学生团队组队、指导教师的选择、大赛运行的环境和政策机制等因素对高校组织“挑战杯”大赛工作做进一步的研究与思考,以期为高校“挑战杯”大赛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 键 词挑战杯,指导,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41-0182-02

1999年,团、中国科协、全国学联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首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这标志着我国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进入深化发展阶段.经过短短十一年的发展,“挑战杯”竞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已成为青年大学生交流创新创业思想、展现智慧才华的有效载体,对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推动大学生科技成果转化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成为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对大学生“挑战杯”大赛的指导和运行机制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硕士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为响应浙江省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战略部署,进一步提高学生科技创新实践能力,形成与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相适应的学生局面,温州医学院自2004年以来,认真组织学生团队参加“挑战杯”比赛,并力求在组织指导和运行机制上寻求改进和创新,取得了较快的发展.2004年第一次参赛时仅获得浙江省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的三等奖一项,而到2009年除荣获诸多省级奖项外,还荣获了国家二等奖一项和国家三等奖两项,进步明显.

本文简要从项目选题、学生团队组队、教师团队、大赛运行的环境和政策机制等因素对高校组织“挑战杯”大赛工作做以下研究与思考,以期为大学生“挑战杯”大赛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挑战杯”大赛的选题

选题是大学生从事“挑战杯”活动的首要环节,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选题不但决定了研究的目标、方向和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研究所采用的方法与途径.合适的选题有助于推动研究的开展,提高学生对研究的信心和兴趣,提高对科研活动的参与度.

选题时要充分发挥学生和指导老师的双重作用,一方面要发挥学生的个人、团体的力量,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从问题线索的搜索与寻找,要素的选择与重组,到问题的初步形成与定义,以及题目的评价与修正等进行广泛参与.发挥团队的集体作用,组织团队的讨论和思想交流,促进创新思维的产生,另一方面,指导老师应充分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不断把最新的科研成果、科研方法和科学知识融入课堂教学,扩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和深度.最好还要结合自己的科研选题经历,将选题经验传授给学生,使学生了解并熟悉科技创新活动的一般规律,培养其问题意识和选题能力,促进其科研创新活动的有效开展.

一个好的项目应具有以下几个要素:

1)创新性.所谓创新性是指具备与前人、众人不同的独特见解,提出新原理,创造新模式,在国民经济建设中起到一定作用的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

2)成果的获得性.成果一般从教师的科研成果中寻找,选择适合市场开发的、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产品,有较重要的科研意义和应用前景研究项目.

3)成果的含金量及应用价值.选择的成果最好是获得专利或经过科研成果鉴定,有潜在的广泛应用价值,并有相应的市场应用证明材料,选择的成果最好已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其他科学基金等资助,并有相应的科研论文公开发表.

温州医学院作为一所拥有医学类特色专业的大学,能扬长避短.在选题方面注重发挥权威专业的优势,在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中,力求借学术优势,在科技创新上取得突破,对于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则借助已经得到的成熟技术,致力于发展其辅助技术.在选题上同样也花了较多的时间进行精心准备.据以往的经验,选题一般最少要用半年时间,最长的则需要一至两年才能发现并明确研究的问题.

2学生团队的组队

组队是参赛作品获得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二.组织大学生“挑战杯”团队时,最好选择偏重于有科研学术精神的学生,同时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选择团队成员要有一定的互补性,如组织管理型、理论研究型、后勤怎么写作型等具有科技创新潜质、性格特点和特长、互为补充、相互不可替代的5~10名学生组成参赛小组.

团队的项目负责人必须具有一定综合能力,有一定的感召力,有较好的综合知识储备,口语表达能力要强,特别是要在组织、协调、沟通方面相当擅长,有创业意识、协调组织策划能力,同时要有敏锐的商业洞察力和勇于挑战的精神.这样的领导者在团队中能起到比较好的组织管理和协调作用.

团队成员的能力需达到平衡,最好要均具有善于主动观察与思考、兴趣爱好广泛、不轻言放弃等个人素质,同时对创新创业还要有浓厚的兴趣,有一定的公关表现能力、英语水平和电脑应用能力的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有过竞赛经历者最好,具有吃苦耐劳、团结合作、诚信的科研精神,要有责任感,同时,全体成员必须具有共同的目标,此目标是团队前进的动力和实现团结的保证.

当然要能挑选出符合上述条件的学生,对团委老师和指导老师实属不易,必须在和同学生接触中(如在课堂、实验室或其他学生活动场合)多观察,不放过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做储备人才的有心人.

3指导教师团队的选择

虽然科技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但指导教师素质及其核心作用举足轻重.据资料显示,在学生获得奖励(包括校级、省级、国家级))的项目中,有近90%的项目在科研过程中得到了专业课教师的指导,尤其是获得高级别奖励(省级、国家级)的项目,几乎100%得到过专业课教师的详细辅导,甚至是教师的科研课题资助.实践证明:专业教师的指导和参与是大学生参加“挑战杯”活动取得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

指导教师首先应是科研成果的主要研究者,对产品研制具有相当高的专业理论技术水平,必须使团队的每一个成员较为深入地了解产品的研制、市场前景等,尤其注重在产品技术上把关,引导学生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及规律,尝试和利用学生所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在多媒体制作、作品汇报和答辩等方面也要给与相应的指导.

作为指导教师同时还应具有其他方面的重要素质,如要有时代使命感和无私奉献精神,要吃苦耐劳,拥有由使命感激发出来的和热情,并具有持久性,一个参赛项目的完成需时长达1~2年,要使团队里始终保持积极向上、契而不舍的科创,指导老师一言一行影响着所带团队的士气,同时指导老师还必须解决科技竞赛活动中随时出现学生思想问题,如个人主义、功利思想、正确对待困难和失败、纪律、工作责任心等问题.

4大赛运行环境的营造

在“挑战杯”大赛的开展过程中,学校也需要做好竞赛环境的营造工作.“挑战杯”项目顺利进展所需的很重要的三个因素就是氛围、平台和经费,围绕这三点,学校要开展以下工作:

1)加大宣传,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目前,一些学生、教师对“挑战杯”科技创新项目和创业项目的设置还比较陌生,因此有必要在全校范围内深入开展较大规模的宣传活动,使全校教师、学生、社团、教研室以及各个职能部门均对其有足够认识.

2)继承创新,进一步完善创新平台.在“挑战杯”大赛之外进一步设立和健全其他形式的平台.如温州医学院开展的校园科技文化节、校级学生科研立项、系列科研讲座、瓯越大讲坛、大学生医学学科竞赛、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等活动,培育参与群体,增加效果评价等方面的探索,使这些平台作为“挑战杯”的前期工作发挥更大的作用.

3)强化资助,保证科技活动顺利开展.一要设立固定的课外科技活动基金,作为课外科技活动日常活动的开支和对重点项目的支持,二要广泛地争取社会的支持,获取外界对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资助.目前温州医学院在这方面也成立了相关创业园区,面对当前大学生的创业热情,结合学校的实际能力,有选择性地支持、扶持一些符合实际市场需求、具有真正可行性的创业项目,锻炼和提升学生的实战能力.

5大赛运行机制的建立

要使“挑战杯”项目研究顺利进行,使创新人才的培养落实在实践层面上,在政策机制完善方面要做到:

1)完善大赛运行的领导体系.如温州医学院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校长担任组长、相关分管校领导担任副组长,成员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各二级学院也相应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小组,由学院领导担任组长,统筹协调本学院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相关部门和各学院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有条理地开展工作,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2)巩固物质保障基础.学校要充分利用好校内已有的资源,包括实验室、图书馆等,除保证正常的教学外,尽量为学生科技活动怎么写作,积极发挥各创新基地的作用.如温州医学院积极创造条件,使实验室成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开展学术科技活动的重要基地,课余时间也逐步为学生开放相关实验室,为学生的课外科研学习创造有利条件,尽量为学生科技活动怎么写作.而且不断加强基地建设,设立一批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和学科竞赛基地,通过考核给予一定的建设经费支持.


3)制定有效的激励措施.激励机制包括在学生奖励机制和教师奖励机制两个方面.如温州医学院完善了学校工作考核制度和相关奖励办法,将各学院和教师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情况列入年度考核内容.制定《温州医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奖励办法》,对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取得一定成果的教师和对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获奖、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进行奖励.

6大赛与地方经济、银行、风险投资等的结合

“挑战杯”大赛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组织和参与项目的运行,自身创新创业的素质将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也培养了指导教师的科技创新、创业的思想和能力,对于确有前景的项目和优秀的创业团队,高校作为“挑战杯”大赛组织者,可以尝试适时的引入地方经济、银行、风险投资等资金,对项目的后续工作进行支助和开发,使项目真正走出校门,走向市场,做大做强,实现真正的创业目的.

相关的事例可以参考像第六届全国“创业杯”大赛后,四川大学临界点创业团队《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制革技术推广与应用产业化创业计划书》获得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8000万人民币总额的连续投资,江苏技术师范学院翔宇循环创业团队的《江苏翔宇资源循环科技有限公司》项目获得江苏翔宇科教投资集团有限公司6000万元人民币投资等.

参赛团队能在“挑战杯”竞赛中取得好成绩,是学校综合实力的体现.这种综合实力包括:管理体制与投入、师生综合素质、科技活动平台等方面.高校大力开展“挑战杯”大赛,通过让学生和教师共同准备到完成参赛作品及最后参加汇报答辩竞赛的锻炼,培育和提高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使学生对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相信,随着指导和运行机制的不断完善,“挑战杯”大赛必将举办的一届比一届精彩,从而造就一代适应未来挑战的高素质人才.

基金项目:温州医学院大学生思政教育专项,项目编号:XSZ07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