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华泰系”

点赞:9863 浏览:4367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不管张秀根怎么看,华泰汽车已经成为国内各路汽车人才的一个“中转站”和临时落脚处.

不管华泰汽车的真正操纵人物张秀根承认与否,一个让其和华泰汽车都感到尴尬的现实是,华泰两个字在汽车业内引发震动,都与人事变动有关.

作为华泰汽车幕后的大老板,张秀根以求贤若渴闻名于汽车业内.但最终的结果让人始料未及,华泰汽车成为中国汽车行业内更换总裁最为频繁的企业.与“后仰融”时代的华晨汽车一样,也许要不了多久,张秀根会发现,在国内汽车行业经理人圈内,俨然会形成一个“华泰系”.

这是一个最让人无奈的现实,也是一个最让人不解的事实.但,一切有迹可循.

华泰“华晨系”瓦解

华泰最近的一次人事变动,始于2010年年初.先前,已在华晨工作过多年的原华晨金杯总经理兼销售公司总经理刘志刚继其他“华晨系”元老之后,也选择了离开,随后出任华泰汽车集团总裁.

在张秀根看来,选择刘志刚或许是一个无奈的选择.据接近张秀根的人士透露,当初刘志刚离开华晨转投华泰时,张秀根对其的阅历和工作能力等方面并非完全满意,但是又苦于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只能退而求其次.

然而对于没有找到一个完全符合自己心意的执行者,张秀根并不甘心,便动了建立双总裁机制的心思.为此他也曾找过不少业内人士洽谈,但都没有博得对方的认同.毕竟双总裁制度在公司执行层面难度较大,权利如何平衡成为很重要的问题.

在双总裁制流产之后,华泰的日常管理、营销、战略执行等工作就落到了刘志刚一个人肩上.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这个选择是一场悲剧.

自2000年正式进入汽车市场以来,华泰就与现代汽车合作,从极具发展潜力的SUV市场做起,试图从当时尚未引起世人关注的一个细分市场中获得发展先机.但是由于过于倚靠现代汽车技术、产品类型单一、更新速度迟缓等原因,华泰并没有从迅速发展的SUV市场中获得其预想中的利润和品牌收益,反而越来越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的边缘化角色.

在这种局面下,张秀根期待刘志刚的到来,能为华泰注入新的发展源泉.让人不解的是,华泰将赌注压在了柴油轿车上.

这同样是一个让人觉得诧异的决定.虽然早在2006年张秀根就将发展自主轿车的“宝”押在了柴油轿车身上,并在同年9月全面启动一期30万台清洁型轿车柴油发动机项目.但张秀根没有料到,2008年国家发改委颁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将柴油车排除在国家鼓励类产业之外,至今该项政策也并未调整.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鉴于目前国家在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中,并未将柴油技术囊括其中,所以柴油轿车要想获得政府的支持很难.同时,清洁柴油车在中国仍面临着油品质量不过关、柴油供应不足等现实问题,这必将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国内柴油轿车市场的发展.

尴尬“华泰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企业文化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专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1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明知山有虎,却偏向虎山行,这或许可以解释为张秀根的领导风格.在用人上,他同样遵循这个逻辑.对刘志刚并不十分满意,却又让其肩负着去开拓一个国内全新市场的重任.而对于刘志刚来说,这也成为他在华泰的第一桩大考,成绩将直接决定他在华泰的命运.

出于此,在华泰首款柴油轿车B11下线新闻发布会上,刘志刚反复向媒体强调柴油轿车的市场前景.“在欧洲市场,50%以上的轿车是柴油轿车,但在中国市场这一比例还不足1%.柴油机能平均节油30%,在国家大力倡导节能减排、纯电动与混合动力轿车发展尚需时日之时,华泰汽车选择走柴油轿车的发展路线不会错.”

面对质疑之声,刘志刚依然相信政府将会支持华泰搞柴油轿车项目.“当主要柴油品质能够给与保证供应时,我们就有能力解决企业将会面临的问题.”

随即,在全面发展柴油轿车这一规划的指导下,张秀根实际主导下的华泰制定了一个短期发展规划.按照这个计划,未来三年内,华泰汽车将陆续推出6款柴油及柴油混合动力车型,涵盖轿车和SUV两大品类,年产能约为20万辆.在经销网络建设方面,华泰将在之前130家经销商的基础上,新建100家经销店,形成SUV车型单售和SUV与轿车混合经营的两种销售模式,其中前者将在两种销售模式中占据80%的比例.

面对这个规划,刘志刚需要助手,他将目标投向了他的老东家华晨汽车.在其召唤下,原华晨汽车的周燕妮、黄小东、徐超等人,纷纷加盟华泰汽车,并分别担任副总裁、销售公司总经理和副总经理的职务.也就是在B11的上市仪式上,“华晨系”集体亮相,声势宏大的上市晚会也显示出他们的能力和才华.

但市场的现实也是残酷的,虽然举行了声势浩大的上市晚会,虽然广告投入颇大,但B11的市场表现却只能用惨淡来形容.早前,刘志刚曾表示,华泰B11在2011年计划销售2万辆.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华泰B11的销量不足2000辆,完成年度目标已经几乎不可能.

被张秀根和华泰汽车给予厚望的B11销量不佳,这或许给了张秀根更肯定的认识,刘志刚并不是适合推进他战略的合适人选,尽管当初决定选择的也是张本人.

尽管华泰内部的纷争外界无从知晓,但张秀根和刘志刚两人显然都已经没有等满三年的耐心,甚至于刚刚过了才一年,华泰剧烈的人事变动再次成为现实.

目前,华泰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黄小东、副总经理徐超都已离职,而他们曾经是刘志刚在华泰的左肩右臂.截止到本刊发稿时为止,虽然并未传来刘志刚本人离职的确切消息,但这似乎已经成为必然.

在本年度中国最重要的上海车展期间,作为华泰汽车还在任的总裁刘志刚并未出现.虽然华泰汽车其他高管给出了“该公司人事变动属于正常人才流动,且华泰汽车总裁刘志刚并未提出离职”的答复,却依然平息不了市场的猜测之声.

而对于黄小东、徐超等人的离去,华泰汽车给出的答复也让人有些吃惊,其表示,黄小东、徐超等人的离职,由于他们并不属于公司高管,所以对公司内部并不会造成影响.

换句话说,这些人的选择无关紧要.这样的表态对于华泰来说,也许并不奇怪,毕竟,在10余年的时间里,其已经经历了多次剧烈的人事变动.当习惯已成自然,这对于华泰来说,未必就是一件好事.

谁执掌华泰汽车?

此前,一位不愿具名的华泰汽车高管向媒体透露说,在华泰集团内部,董事长张秀根的意志为最高指示,不鼓励专业意见、不允许有不同意见已经成为该企业内部的一条潜规则.

“在整个华泰汽车,总经理只有资格对一万元以下的开支签字,超出一万元的必须由董事长张秀根审批.这种一言堂的企业文化,造成了华泰汽车内部相互监管、内耗斗争不断的现状,而这种管理模式对资金密集型、发展战略需要持续贯彻的汽车企业而言,并不利于其成长.”该人士表示.

事实也是如此,在张秀根本人对华泰汽车具有绝对掌控力和事实主导的情况下,华泰汽车的发展可谓一波三折.

众所周知,在国内SUV市场,华泰汽车是先行者,但后来却在先行的道路上逐渐成为轿车市场的“后来人”.尴尬的双重身份是华泰汽车在战略选择上的两次失误造就,而主导者正是张秀根本人.

在2000年7月正式入主华泰之后,张秀根将华泰汽车的发展策略定为“避开大路(轿车)占领两厢(越野车、客车)”,希望从一个少人问津的“蓝海”市场中逐步壮大华泰汽车业务.对于一个在行业内几乎没有任何经验的企业来说,当时张秀根制定的战略无疑是最具可行性的.

张秀根在业内同样可以找到知音和榜样,以皮卡和SUV业务起家的长城汽车,最初的指导战略与张秀根领导下的华泰汽车何其相似,而长城汽车后来的成功,似乎也验证了这一战略对于民营汽车企业是多么的现实和重要.

市场也在验证张秀根本人判断的正确性,2002年7月,现代汽车与华泰签署深度技术合作协议,向华泰输入新型越野车系特拉卡.这款当时号称“60万元配置、30万元”的SUV车型一经推出,当年就销售了1.5万辆.

这一业绩曾经让当时的华泰汽车信心满满地表示:“在SUV这一领域,竞争对手没有特别厉害的,而市场又不错,做老大不是件很困难的事.”

也就是在大好形势下,张秀根本人作出的另一个战略决策,却贻误了华泰在SUV市场的战略先机,在张秀根的主导下,“华泰汽车要紧随韩国现代,做专业的SUV制造企业”.

张秀根的信心坚定造就了一种奇怪的局面,在2002年到2005年期间,华泰只有一款车型特拉卡.虽然在2005年年末现代企业与其签订了“圣达菲”项目合作协议,但此时的现代汽车,重心显然已经不在华泰身上,途胜理所当然的被交给了北京现代.

张秀根的固执在这个时候达到了顶峰,危机已经到来,但华泰汽车依然公开表示,华泰将不会走自主研发之路,生产技术将全部来自韩国现代.而就是在这种固执的等待中,曾经的“蓝海”市场已经变成“红海”,面对不断出现的SUV品牌,华泰的汽车之路可谓越走越窄.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的数据显示,2010年,华泰汽车主力产品圣达菲的销量约为6万余辆,在国内SUV品牌销量排名中位列第六,与国内SUV阵营尚有不小差距.

尽管华泰汽车表示,其在2010年40%左右的销量增速已经达到史上最好,但是从国内整个SUV市场130%的增幅速度来看,华泰汽车的发展速度并没有跟上整个SUV市场的扩张步伐.在圣达菲之前的明星产品,也已经越来越多,哈弗、本田CRV、R4、汉兰达、IX35、途观、狮跑这一长串的名字,足以让华泰汽车在SUV市场中的原有优势被慢慢隐去.

在原有优势被消耗的同时,华泰却一直很难真正知道自己的定位.选择苦等现代产品的张秀根,也终于在2007年失去了等待的耐心,开始将目光转向轿车市场,而这一次张秀根选择的道路是自主研发,并提出了“以SUV为基础、以B级轿车为核心品类”的产品扩张计划,这一次,他将战略导向了清洁柴油轿车.

有意思是,也就是差不多在同一时间,长城、比亚迪、江淮等企业开始纷纷进入轿车领域,而市场也最终给出了答案,什么叫顺势而为.这些轿车领域的后来者纷纷抓住市场的膨胀机会,成为自主品牌轿车市场的弄潮儿.

与此相对应的是,在国家政策并不支持这个清洁柴油轿车战略导向的大背景下,张秀根依然逆市而为,结果只能是华泰又一次错失了其发展史上的一个大好机会.在中国汽车市场发展如日中天的时候,华泰却一步步走向更加边缘.

张秀根的这种固执并不令人感到奇怪,在一言堂的企业文化主导下,华泰汽车总裁这个职务也注定只能成为一个边缘角色.这也就不难理解,迄今为止,华泰汽车集团总裁一职即将经历张才林、李广凡、高凤有、徐恒武、童志远、刘志刚的“六朝”更替.

《汽车观察》认为,对于张秀根领导下的华泰汽车来说,广纳人才无可非议,但用人之道却值得思考.不管张秀根怎么看,华泰汽车已经成为国内各路汽车人才的一个“中转站”和临时落脚处.在华泰汽车本身战略不清晰或者有偏差的情况下,再加之一言堂的企业文化,这很难让一个真正的人才留下来.一旦有了更好的选择,被抛弃的只能是华泰,童志远是如此,刘志刚同样也是如此.

《汽车观察》同样认为,对于民营汽车企业来说,怎么在掌控和发展之中取得平衡是关键,但长城汽车魏建军和王凤英之间的组合,吉利汽车李书福组建的豪华人才梯队,以及比亚迪汽车王传福和夏治冰之间的配合,都可以说明一些问题.给人足够的空间和前途,可能比仅仅的高薪更具说服力.

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在华泰汽车集团成立十周年庆典暨“华泰B11上市”仪式上,张秀根不仅第一次推出自己的柴油轿车,还首次让自己未来的接班人――张宏亮站到了幕前.在这个事关华泰未来发展的盛大夜晚,张秀根将更多的机会让给了自己的儿子.


或许,张秀根已经开始谋划一个更大的战略,但时间会站在他跟华泰这一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