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的跨文化意识与大学英语教学

点赞:16709 浏览:7196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大学英语是拓宽知识面,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比较文学课程的跨文化意识和观念对增强大学英语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等方面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比较文学的多维文化视域价值以及比较文学的中国文化反思价值两个方面探讨了比较文学对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多重指导意义.

[关 键 词]比较文学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多维文化视域文化反思

一、命题缘起

在我国英语教学这一领域,不少长期从事一线教学、有丰富教学经验以及过硬研究水平的专家、学者已经开始了将学科性质、教学目标、课程特色比较接近或有重合点的课程的一体化研究或融合研究.

具体说来,华北电力大学的吴云云、陈惠良在论文《英美文学与外语教学改革》中指出当前大学英语专业越来越注重实用性,忽视人文素质培养.传统大学英语教学因其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弊端,致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因此对其改革势在必行.英美文学和英语教学并不矛盾,可以相辅相成.英美文学的融入必将提高教学水平,助于改进我国英语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1]


贵州大学的高静在《英美文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也探讨了英美文学教学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借鉴意义.她主要提出了英美文学作品在口语教学、阅读教学、写作课堂上的应用,并得出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入英美文学作品,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还能使学生的英语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结论.[2]

比较文学的跨文化意识与大学英语教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比较文学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院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7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然而,在目前国内众多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中鲜见比较文学与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体化研究.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是指跨越国界和语言界限的文学比较研究,即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文学与文学,或者文学与其他的艺术形式、意识形态的关系的新型边缘学科.它包括影响研究、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

从教学实际来看,目前的比较文学课程理论性很强,涉及到很多概念和范畴,比较抽象深奥,讲授和接受都存在较大难度.故此,将比较文学课程与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或一体化难以开展.但是,探讨以比较文学“开放性”及“跨越性”观念改革大学英语教学,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逐渐培养比较文学的跨文化意识,则是更加实事求是且具有可行性的选择.本文从比较文学的跨文化观念出发,对比较文学的多维文化视域价值以及比较文学的中国文化反思价值进行了探讨.在借鉴比较文学教学与研究方法,更新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与内容等方面进行教学探索,可以提升大学英语教学的理论性,为进一步构建与完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二、比较文学的跨文化意识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指导意义

一)比较文学的多维文化视域价值

英国英语专家D.格拉多(D.Graddol)在《英语的未来》一书卷首语中指出,在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的时候,英语将继续强大,其通用功能不会被其他语言轻易取代;但它的垄断地位将受到挑战;英语不再是英美诸国的专利而是属于世界;它的发展和未来取决于把它作为第二语言或者外语使用和学习的人们.这一论述表明英语的全球化是以“一体化”和“多元化”相结合的方式展开的.[3]目前的事实是,除了公认的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之外,越来越多的非英语国家,特别是原英殖民地国家,宣布自己的英语“独立”.世界英语(WorldEnglishes)的家族成员越来越多.

英语成为世界“普通话”后与各国不同语言与文化相互交融,它所传载的就不仅仅是英美文化或基督教文明,而是一种全球文化;人们用英语对外交流也是全球性的,而不是只同以英语为母语的“内圈”国家的人交往.在这样一个语言通用而文化多元的时代,英语教学中,“他者”文化视域也因此而具有多维性.如同英语教学接纳了印度英语、阿拉伯语英语等各式英语一样,它也同样把各式英语背后的文化纳入到教学日程中,以培养学生的宏观文化意识.

这种大文化教育所传递的文化态度是:世界上的文化多种多样,千差万别.文化没有绝对的衡量标准,只有在相对中才能理解.顺应这一文化教育模式,教师的职责就在于引导学生学会以平等、客观的态度对待异文化,对不同文化群体成员的文化行为,根据其不同的认知方式和标准进行描写、解释与评价.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从多个视角看世界,以克服本土文化视角的相对单一,摆脱狭隘的民族主义.在与外来文化的接触、交往中,保持一种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既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又吸取他人先进成果,促进本土文化生态的改善.由于大学英语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特殊作用,建立多维文化视域就显得尤为重要.

比较文学课程最大的特色是能够将各相关学科一些最新的研究方法运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文本解读中.比如,传统比较文学范畴内的“西方文学批评方法”课程讨论各种不同的批评途径,如新批评、心理分析、文化研究、女性主义、读者反应理论,及其这些方法在具体文学作品分析中的运用.

二)比较文学的中国文化反思价值

现代语言哲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强调语言的思想本体性,认为语言即思想思维,语言即世界观,语言与民族精神具有内在联系.这种语言观反映在语言教学上就是对语言与文化间相互依存、互为载体的关系的注重.因此,英语教学对文化的关注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跨文化交际与跨文化意识亦早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研究的一个关 键 词.

在以本族语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时代,学生被动地学习、接受英美文化,他们要做的是遵循英美国家的社会文化习俗,以消除跨文化交际中可能出现的误解.它所建立的实际上是一个不平等的双文化交际与交流.本族语中心消解后,英语教学的挑战不再是复制说本族语的人,而是将一门新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以参与到全球化的对话中.借助于强势语言、主要是英语的传播优势,众多非霸权文化,如印度次大陆文化、文化、非洲文化的民族特性开始为世界所知.

比较文学的“跨文化意识”在外语教学中应理解为外语学习者对于其所学的目的语文化具有较好的知识掌握和较强的适应能力与交际能力,能像目的语本族人一样来思考东西并做出反应,以及进行各种交往活动.所以,跨文化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本国文化与异文化的异同和对它们之间的关系的领悟与敏感,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文化现象、模式、特征以及不同文化之间关系的洞察和批判性的理解,以及根据异文化来调整自己思维、语言理解及语言产出的自觉性.

大学英语教学应比较文学的“跨文化意识”中获得启发,对以往的文化教育模式进行反思,如果中国学生对中国文化在英语中的一些最为常识性的表达都不甚了了,那么,文化、信息的交流也就无从谈起了,因为交流本身就包含着输入和输出两方面的行为,因此,关注本土文化在英语系统中的建构与表达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项应有之义.从学习与弘扬中国国学来讲,培养跨文化意识将使大学生能够站在“他者”的角度重新审视中国文化,并逐渐培养世界眼光.这一点与大学英语教学的长远发展要求也是相契合的.

三、结论

英语教学不是工具性训练,是对人的基本素质的教育.语言基本功只是其中的表层部分,其深层部分应有丰富而系统的语言与文化知识、开发智慧与创造力的基础理论和方法论.同时,必须有母语综合能力的相应提高.如果把外语教育仍看成是听说读写语言基本功的训练,结果就会出现许国璋先生生前说的:“(学生)语音好,语调也好,打招呼的那几句开场白很像个样子,可是谈完天气之后,再也没有话了,不能连贯地谈论正经的事,既没有知识,也没有看法.”[4]把外语纯粹当工具来教来学,结果就是既没学到知识,更没有学到思想.

新世纪需要的不只是能说会道的外国嘴(有人把只会讲空洞无物外语的人叫外国嘴),而是有思想有创造力的文化人.依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于2007年制订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在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中,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与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高“综合文化素养”这三个目标是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之上的.[5]比较文学的“跨学科”、“跨文化”的跨越性观念能够打破现行大学英语教学中只传授基础语言知识或只重视语言交际功能的僵局,可以打开思路,培养学生更宽广的视野和理论概括能力.

93;.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

[3]Graddol,D.WhatwillEnglishlooklikein2050[J].IATEFL.Issues,1999:149.

[4]王克非编.许国璋先生纪念文集[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6.

[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