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高校本科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与优化

点赞:9829 浏览:3535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课程的设置是为人才培养怎么写作的,课程结构是否科学、合理与所培养人才的素质紧密相关.我国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由培养理论教学教师转向培养学前教育机构一线教师,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必然带来本科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整.女性由于其特有的感情细腻、富有爱心、善于沟通和表达等心理特质,长期以来都是幼教事业的主力军.虽然专家呼吁应该关注幼教师资的性别构成,但是由于观念和社会发展等因素的制约,较长时间之内这种现状都不会得到根本改变.因此,研究女子高校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改革与优化女子高校本科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依然是非常必要的.

关 键 词女子高校本科学前教育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ki.kjdkz.2015.03.020

ReformandOptimizationofWomen'sCollegeUndergraduate

Pre-schoolEducationProfessionalCurriculum

LUOZhihui

(Hu'nanWomen'sUniversity,Changsha,Hu'nan410004)

AbstractAllcoursesareforpersonneltrainingservices,coursestructureisscientific,reasonableandqualityiscloselyrelatedtothecultivationoftalents.Ourundergraduatepre-schooleducationprofessionaltraininggoalbytrainingteachersinturntrainthetheoreticalteachingpreschoolclassroomteachers,trainingrepositioningobjectivesinevitablybringadjustmentsundergraduatepre-professionalcurriculum.Womenbecauseofitsuniqueemotions,caring,goodmunicationandexpressionandotherpsychologicaltraits,preschooleducationhaslongbeenthemainforce.Whileexpertscalledforpreschoolteachersshouldfocusongender,butbecauseoftheconstraintsconceptsandsocialdevelopmentandotherfactors,thissituationalongtimeitwillnotbefundamentallychanged.Therefore,pre-schooleducationtrainingmodelofWomentalents,reformandoptimizationofpre-schooleducationprofessionalwomen'sundergraduatecollegecurriculumisstillverynecessary.

Keywordswomen'scollege,undergraduatepre-schooleducation,curriculum

21世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各国都将教育改革作为国家现代化发展最重要的一环,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各国在竞争中采取的一项共同的战略措施.2010年底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快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幼儿教师素质的养成是个漫长的过程,包括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两个大的阶段.在我国,幼师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职前培养来进行的,在这种背景下,推行促进幼师生的专业化成长与发展,改革与优化本科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尤为必要.

1女子高校本科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与优化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1.1本科学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必然带来课程设置的调整

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有着共同的出发点和归宿,培养目标必须以课程的设置来实现,不然就会限于空想,课程设置必须以培养目标为依托,否则就没有意义.当培养目标发生变化时,课程设置也必须做相应的调整.

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学前师范教育体系主要由两级构成:一是中等幼儿师范教育,直接为幼儿园培养一线教师,一是学前本科教育,主要为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培养理论教师和学前教育管理人员及科研人员.因此,学前本科教育的课程设置则以卫生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课程为主,着重培养学生的理论教学能力及科研能力.

女子高校本科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与优化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前教育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1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如今,随着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对学前教育的师资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发展对综合素养高、学历高的“双高”学前教育专业人员需求旺盛.社会对幼儿教师的需求已经从数量的补充过渡到质量的竞争,“学前本科学历”已成为相当一部分公办幼儿园招聘教师的准入条件之一.然而,目前具有学前教育专业大专以上学历的教师和具有幼儿教师资格证的人才却十分缺乏.据2010年湖南省学前师资调查表明:我省一半左右的幼儿园园长和专任教师为中专、大专学历,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仅占7%左右,还有约1/3的是初、高中毕业生,高达42.47%的幼儿教师未评定职称,高职称教师更是少之又少.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已经由原来主要向中等师范学校输送合格师资转变为培养幼儿园一线教师、学前教育机构管理人员、家庭教育咨询与指导、与儿童生活和成长相关的各种产业的从业人员.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必然带来课程的调整,改变过去那种重理论轻实践、重观念轻技巧、重学历轻能力的课程体系.

1.2单一的课程模式无法满足社会对多样性学前人才的需要

近几年来,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为广大群众认知,学前儿童入园难的问题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从中央到地方陆续推出各项政策和指导性措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良机.随着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高度关注,学前教育已突破传统的单纯的幼儿园教育范畴,向与婴幼儿相关领域拓展,如胎教培训、亲子园、幼儿个性化培训(智力、情商开发等).而在目前状态下,国内学前教育人才相对单一的课程体系,不能满足社会对新时代高素质、多技能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无法满足进入中国市场急速成长并且迅速发展的各类国际幼教品牌工作发展的需要.

1.3重理论轻实践的课程体系,使本科学前学生入职适应期过长

高师本科学前教育主要培养研究型人才,重理论轻专业技能.近年来,我国学前师范教育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师范向二级师范过渡,原来处于师范的幼儿师范学校纷纷并入高等师范院校或升级为各类教育学院,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已经由原来主要向中等幼儿师范学校输送合格资转变为培养幼儿园一线教师.然而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很多去幼儿园担任一线教师的高校毕业生往往存在工作上手慢、专业知识不够过硬、理论实践脱节,导致了本科学前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差的状况,无法良好适应学前一线的工作,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面临着“不如幼师生”的尴尬,高校毕业生并没有受到预期的社会欢迎,这不得不让我们重新审视这一专业的课程设置.学前本科教育专业大学生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呢?我们认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幼教师资培养方面发挥着主体作用,其首要任务就是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幼师队伍,而更新课程体系便是完成这一任务的主要方法.

1.4在一定时期内,女性幼教人才是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动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也跟着发生了变化,在以女性为主的幼教行列中已出现男教师.有资料表明,日本幼儿园男性教师的比例约占7%,美国幼儿园男性教师的比例约占10%.而在我国,近年来不少地区的幼儿园也开始引进男性幼师,特别在经济发达地区,男性幼师已经不是特殊群体,他们正在幼教一线上默默地耕耘着.虽然很多专家呼吁应该关注幼教的性别构成,大力培养男性幼师,但女性由于其特有的感情细腻、富有爱心、善于沟通和表达等心理特质,长期以来都是幼教事业的主力军.由于观念和社会发展等因素的制约,较长时间之内,这种状况不可能得到根本改变.据教育部2010年统计,全国学前教育专任教师为1144225人,其中女专任教师为1120836人,占97.96%.而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男教师比例仅为1%.因此,研究女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课程设置依然非常必要.

2女子高校本科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与优化

2.1调整课程结构

课程设置应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即从社会实际需求出发、从学校的特色出发、从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具体来说:第一、从社会需求出发.所有的学校都有怎么写作社会的义务,但不同类型的学校怎么写作社会的方式应该是有差别的.女子高校的定位一般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其怎么写作社会的方式就是为社会培养一线人才.因此,专业课程的设置必须面向时代、面向社会,与社会发展需要紧密相连.第二、从学校的特色出发.无论是从生理还是心理的角度来看,女生和男生之间都是有很大区别的,女性性别的特征和优势在于其右脑比较发达,思维上特征表现为比较感性和直观、语言能力和形象思维较强,女学生富于情感,对生活实践活动有兴趣,易投入等特点.因此,女子高校学前专业在课程设置上要针对女性的特点.第三、从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课程设置应当围绕学生适应现实和应对未来设计所需的最基础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充分考虑设置的课程对于学生今后的工作究竟有多大的作用等状况出发.

通过以上研究,女子高校对本科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构想主要有以下四个模块:全校公共通识教育课程、学科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集中实践环节.(以湖南女子学院为例)

(1)全校公共通识教育课程:包括思想素质系列课程、身体素质系列课程、文化素质系列课程、女校特色系列课程四个部分.在这类课程中,尤其针对女大学生的特点与优势,开设了一系列文化素质课程和女校特色系列课程,如投资与理财、就业指导、合唱艺术、创业学等,现代礼仪、女性学、家庭生活科学、女性教育学、女性成才学等.这类课程的开设,一方面旨在拓宽女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生活的适应性,提高生活的基本能力,另一方面,旨在培养女大学生的“四自”精神和性别意识,提高女大学生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2)学科通识教育基础课:包括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大类通识课程,如教育心理学、生理解剖学、中外教育史等.这类课程是帮助学生掌握有关的教育教学的基本知识.

(3)专业教育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在这个模块,我们根据学前教育机构的需要和从发展学生的个性出发,做了比较大的调整.第一、在专业核心课程中,增加了艺术类课程(钢琴、美术、舞蹈)的课时,通过艺术类课程教学,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艺术技能技巧,重点放在幼儿歌曲弹唱和伴奏、幼儿舞蹈创编以及儿童画创作、手工制作和幼儿园环境布置等方面,同时培养学生一定的艺术鉴赏能力.第二、增设专业方向选修课课程和专业拓展课.专业方向分为学前英语类模块、学前教学法类模块、艺术类模块、学前理论类模块,专业拓展课有奥尔夫音乐、民族乐器、0-3岁婴儿教育、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职业规划需要来选择课程,一方面,有利于充分挥学生的个性,培养个性化的人才,另一方面,有利于满足社会对多样化学前人才的需要,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4)集中实践环节.我国学前教育课程的一大缺陷就是实践性课程薄弱,增加实践性课程的比重和内容显得十分重要.湖南女子学院本科学前教育专业除毕业实习外,增加了保育和保健见习、教育见习、教育调查、幼教宣传和咨询、课程实习、教育实习,使实践性环节贯穿教学全过程,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缩短与学前教育机构之间的距离.

2.2改善课程实施途径(下转第48页)(上接第40页)

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是教学,因此,教学模式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重要的一环.

(1)改革理论课程的教学.过去学前理论课程的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收效甚微.教学是教师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的过程,但从本质上说,是学生自己的学习过程.因此,应该改革以往的教学模式,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前专业理论课既要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除必要的课堂讲授外,还应该灵活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专题讨论教学、参与式教学、体验式教学、实习式教学、情境教学、尝试科研等方式,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素质.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幼儿教师作为一项专门的职业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社会对幼儿教师的专业化要求也日益提高.女子高校本科学前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要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必须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确立实践教学目标、建立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构建实践能力考核的教学评价体系.

2.3优化课程评价方式

既然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需要改变,那么对检测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也应进行相应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效果评价方式是以试卷考试为主,主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而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却很难看到.所以,在教学评价方面应以试卷考核与实践考核有机结合,试卷考核占60%,实践考核占40%.其中实践考核可包括:社会调查、案例分析、模拟教学、成果展示等,这种考核方式才能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的设置是为人才培养怎么写作的,课程结构是否科学、合理与所培养人才的素质高低紧密相关.我国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由培养理论教学教师转向培养学前教育机构一线教师,因此,学前专业的课程设置也应进行相应调整,才能适应和满足社会对学前人才的需要.

本文系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湘教通【2011】315号)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