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探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应用的之路

点赞:29335 浏览:13350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2013年11月,2013教育信息化暨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国际论坛在中国上海召开,作为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领域的首次学术性国际盛会,本次大会兼顾产业发展和教育应用,其规模大、规格高、成果多、影响大、意义远,其宗旨:总结经验、展望发展、促进研究、推进应用、加深产业界和学术界交流与对话,并构建了国际化的协作研究与发展平台.通过对本次会议背景及会议情况的分析,重点阐述和分析了会议专题讨论的五个主题和相关内容,包括论文专题划分、依据作者所在区域划分,并对整个论文和报告内容进行全面概述.最后,给出总结与展望.以期深入推进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及应用的研究与发展之路.探索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的“标准研制一产业发展一教育应用”一体化推进的发展新模式.构筑一个“全”学习数字化教育生态新环境.加快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

【关 键 词】电子课本;电子书包;教育信息化;国际论坛;标准研制;产业发展;教育应用;教育生态环境;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008(2014)02-0076-08

一、会议背景及会议情况

“2013教育信息化暨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及应用国际论坛”于2013年11月28日-29日在上海隆重举行.该大会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ECJCTl/SC3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化研究所UNESCO-IITE、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欧盟标准化与学习标准委员会CEN/TC353共同主办,教育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指导,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与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支持,华东师范大学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共同承办,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上海市电化教育馆、人教云汉数媒科技有限公司与上海华师京城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协办,Intel、微软、Dell、中文在线等单位共同参与.来自国内外教育信息化行业的政府官员、技术标准研究者、教育信息化专家学者、学校信息主管、IT厂家和第一线中小学教师等350多名代表参加了本次盛会,共探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及应用的发展之路.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推进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和体系的研制工作.同时展示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相关产业成果,包括内容、终端、工具、平台与怎么写作等,以及交流其在教育应用的经验和成果.本次国际论坛作为首次在中国举办的关于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领域的国际交流盛会,兼顾产业发展和教育应用,旨在总结经验、展望发展、促进研究,推进应用,加深产业界和学术界交流与对话.并构建国际化的协作研究与发展平台.

本次国际论坛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28日主题报告中,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主任祝智庭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化研究所国家项目官员AlexanderKhoroshilov教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处倪闵景处长、电化教育馆馆长王珠珠研究员、欧盟标准化与学习标准委员会CEN/TC353主席ChristianM,Stracke、国际数字出版论坛IDPF主席BillMcCoy、密苏里大学教育技术创新中心主任JamesM,Laffey、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社长王志刚、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副处长刘明善、英特尔(Intel)亚太研发有限公司总经理何京翔博士、微软教育事业部技术总监周轶、中文在线总裁童之磊等12位国内外专家学者给出了精彩的内容分享.

共探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应用的之路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教育信息化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8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第二阶段:分别来自学术界的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的学术研究的专家学者、产业界的负责研制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产品的企业家、教育界(中小学)的在教育第一线进行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应用实践的学校主管及教师分别在三个分论坛作了42场报告,展示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其中三个分论坛为――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创新与电子书包产业发展、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及技术、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教育创新实践.其中来自学术界的报告18场、产业界的报告16场、中小学教育界的报告8场.这体现从学术研究逐步走向应用的趋势,其中产业界的报告以产品及应用方案为主体,而中小学教育界都是教育应用实践案例.

二、会议专题讨论的主题和内容

本次国际论坛的主要议题包括:专题1: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新技术、新思维、新方法和新应用;专题2: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的理论探讨;专题3: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与技术;专题4: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产业发展与应用;专题5: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教育应用创新.

(一)论文依据专题划分

通过国内外各领域的广大研究者、工作者、教师、研究生积极投稿,本次论坛共收到投稿论文70篇,经专家评审最终收录59篇.录用论文紧密围绕大会5个专题.已编订为论文集,按专题统计情况为:专题1有20篇、专题2有9篇、专题3有10篇、专题4有8篇、专题5有12篇,详见表1.

由表1数据可以看出,专题1是探讨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新技术、新思维、新方法和新应用,这是教育信息化的主要探讨方向,论文投稿和篇数都较多,占据首位.专题3、专题5主要是结合当下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的实践应用、标准与技术等热点展开,论文篇数基本均衡,这说明不同类型的研究者在各自不同的领域都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而专题2、专题4则是涉及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的理论探讨和产业发展,论文总体偏少,篇数差异不大,这说明目前这两个领域涉足的研究者较少,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可作为未来深入探讨的方向.

(二)论文依据作者所在区域划分

本次论坛被收录论文的作者地区分布涉及国际组织、美国、英国、德国、挪威、俄罗斯及中国的上海、北京、江苏、陕西、山东、武汉、广西、河南和安徽9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被录用论文篇数前五依次为:中国的上海、北京、江苏、陕西和河南.这说明除了与本次论坛承办单位在上海这一独特的地理优势有关外,也说明上海的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研究已走在全国前列.北京、江苏等发达地区的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研究也相当活跃,陕西、河南等省份文章数量相对较多,这一方面与各省份、自治区、直辖市所在区域有关.也反映出我国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的研究参差不齐.(3)学习环境与资源设计.电子课本学习资源对学生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产生直接影响,为此相应电子教材设计也成为当下关注的热点.盐城师范学院的张德成学者从怎么写作理念、学习目标、教学内容体系、个性化资源开发、资源更新、聚合方法等方面比较了中美两国电子课本学习资源建设的差异.北京师范大学的武法提学者在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对电子教材交互设计的影响因素.即学习者特征、学习内容、教学目标、终端特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4)协作学习分析与评估.电子书可为学生创设出新型的数字化学习环境,首都师范大学的孙众学者通过运用学习者前期能力评测与学习过程轨迹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个性化学习资源的教师引导推荐、系统自动推荐、学习者个体写作三种推送策略,并开发出应用于实际课堂教学的电子书系统.胡海明学者则为电子书包交互活动怎么写作与个性化活动怎么写作的实现提供了整体设计框架,并详细分析了电子书包应用怎么写作的情境设计方案.

3.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与技术

专题3涉及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的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研究;电子书包体系架构、学习终端、电子课本、虚拟学具、学习怎么写作的研制现状与趋势;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系列标准的应用;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的教育云怎么写作环境;物联网技术在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中的应用;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的学习分析研究.

(1)标准及其应用架构.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目前已得到各方面的重视,国内外的学者、相关企业都致力于研究并制定该产业的权威标准,并进行积极的实践.美国博伊西州立大学的FRIESEN学者探讨了集成协作学习和交流的电子书包ISO国际标准的开发,设计和优势.国际数字出版论坛IDPF主席BillMcCoy提出了“智慧”电子课本的互操作性国际标准.并将第三代数字出版的应用和发展状况情景化为信息通讯技术标准的可操作数字出版物.华东师范大学的雷云鹤学者通过对国内外相关学习工具和标准的归纳总结,提出虚拟学具标准的理论框架,最终形成虚拟学具分类标准和描述标准两个子标准草案.

(2)研制现状与趋势.为推进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内容、终端、工具、平台与怎么写作等标准和体系的研制工作,众多学者从不同视角进行了探讨.如密苏里大学的JamesM.Laffey教授运用了3D虚拟学习技术与整合教学目标的游戏机制与策略,设计了具体的案例,讨论了面向基于3DVLE与教育游戏的电子课本2.0的框架之潜力,使学习变得可视化与可分析.欧盟标准化与学习标准委员会CEN/TC353主席ChristianM.Stracke在对IDEAL参考模型简要介绍基础上,描述了效应测量的评价框架,并展现了该框架在ARISTOTELE项目中的应用.胡海明提出了系统怎么写作实现的框架与方法及学习中心与客户端的设计方法.ToreHoel建构了一种框架模型用以协调学习、教育与培训中的电子课本的需求与形式设计,即国际利益相关者的立场与背景概括框架;同时,来自英国博尔顿大学袁莉博士和ToreHoel博士通过工作坊方式来塑造未来的数字化电子课本.

(3)技术应用及分析.英国标准化委员会BSIIST/43主席CrispinWeston博士提出了数字化学习生态系统中的电子课本.华东师范大学的傅伟博士从连接阅读与学习的角度,定义了电子课本的内容结构模型和功能结构模型,集中体现了电子课本所具有的数字化阅读与数字化学习领域特性,为进一步研发电子课本元数据的数据约束、元数据项、XML绑定等内容奠定了基础.葛鑫分析了电子课本在数字版权管理方面的特殊需求.并基于MarlinDRM技术针对性的设计了一套DRM解决方案.祝智庭教授在主题报告中指出电子书包应用作为教育信息化新里程,其国内外热点与国内趋势;中国电子书包标准体系研制历程与成果,包括电子书包功能框架、体系框架、标准组谱;标准的应用推进及建议.

4.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产业发展与应用

专题4涉及国际(国内)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产业发展;基于不同设备(平板电脑、上网本、电纸书、手机等)的电子书包学习终端的设计与开发;基于不同操作系统(操作系统Android,IOS,微软)的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的设计与开发;电子课本内容制作工具的开发与应用;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支撑软件的开发与应用;虚拟学具的开发与应用;支持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应用的LMS系统(如Moodle,Sakai,Blackboard等)的研究;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商业模式的探索;支撑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第三方怎么写作的研究;电子课本与数字出版(如电子课本出版流程、定价机制、版权管理、业态模式).

(1)研究反思.北京邮电大学的李青学者通过对2011-2013年新闻报道中的电子书包应用案例从应用形态,应用时间,地域分布情况和主要使用方式等角度解读,提出了电子书包进一步推广应用的建议.天闻数媒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的曾令斌概述了电子书包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并对电子书包教育教学应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南京师范大学的雒晓霞通过参与南京市电子书包项目的实践,对南京市电子书包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和反思,并提出了建立家一校一企协同教育模式,开展相应的电子书包项目研究课题,扩大试点学校的范围等推进策略.

(2)设计与开发.目前云学习视角下的电子书包研究已成为众多学者探讨的话题.如河南师范大学的张新明学者运用云计算机技术将电子书包的怎么写作系统、教学资源和虚拟学具等架构于云端,允许学习者按需调用学习内容、学习怎么写作和学习工具,构建个人学习环境.此外,对数字教材的探讨也逐渐升温,如人教云汉数媒科技有限公司的康合太及孙世欣研究者分别对我国中小学数字教材的演进历程与设计原则进行系统研究,从内容结构、资源结构及功能结构三个维度探讨数字教材的设计.此外,英特尔亚太研发有限公司张海立软件架构师报告了HTML5助力电子课本演进,名呈教育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丁振月总经理报告了英语电子课本的开发与探索,同方知好乐教育研究院袁华莉博士报告了电子书包框架下的资源研发实践及电子书包典型应用探索.(2)数字出版.人教云汉数媒科技有限公司的康合太研究者从行业标准、数字资源和评价等关键模块开发建设等方面,分析了基础教育数字出版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础教育数字出版体系应具备的架构模型和产品开发原则.陕西师范大学的李_学者则结合智慧教室的试点感触,提出以课程建设、数字学习为核心建立数字化教育出版系统设计构想.

5.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教育应用创新

专题5涉及国内外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示范应用项目研究;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教育创新示范校应用实践;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教育成果调研与评价.

(1)项目创新研究.2010年伊始,电子书包在教育行业逐渐大规模普及,两岸三地的教育顺势而出,电子书包在教育中实际应用情况已成为很多学者的关注点.如北京师范大学的李晓庆对两岸三地电子书包在应用学科、发挥角色、学科结合点、协同媒介、教学模式、面临挑战等各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电子书包应用应该明确目的,物尽其用,抓住时机,从需求出发等解决方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王其士报告了新加坡电子课本应用与思考.中华两岸移动暨数字学习交流协会孙忆明会长报告了台湾地区电子书包推展现况及台湾经验在内地落地之探讨.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的王开学者认为,电子书包的硬件发展已初见成效,建设教学资源和加强应用怎么写作是电子书包今后发展的侧重点,并从学习对象、学习平台和学习工具等方面对电子书包的系统构建及教学应用进行了详细阐述.

(2)教育深度融合.一个创新教学理念正在扩散,一项创新学习技术正在普及,电子书包与电子课本将会在推动教育变革的过程中发挥重要影响.倪闵景处长在主题报告中指出上海在数字化课程环境建设中已完成三大基础性工作(发放150万张电子学生证、1500种中小学电子教材、1个开放式交易云平台)与三大技术突破(包括课堂分析技术、学习分析技术、教与学技术),并强调四类数据(资源类数据、关联性数据、知识流数据、经历型数据)对基础教育变革的重要作用.南京师范大学的沈书生教授在对翻转课堂使用视频进行特征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子书包支持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此外,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在语文、数学、英语中的应用模式探讨也引起了广大学者的普遍关注.如陕西师范大学的张文兰教授对基于电子书包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具体数学学科教学模式的应用成效.北京师范大学的郑娟、陕西师范大学的白若微、首都师范大学的刘妍学者根据电子书包的教学应用特性,先后分别对小学英语电子书包教学应用进行了分析.构建了电子书包环境下小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型,探究了电子书包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有效策略;同时,通过对比网络平台教学的活动设计和网络平台序列化学习活动设计,总结出小学英语电子课本中的学习活动设计模式.陕西师范大学的刘艳斐学者结合电子书包的优势,设计了探究式学习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

(3)实践平台应用.如何使新技术促进教与学本质变化.即电子书包的实践应用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如南京师范大学的张义兵学者基于台湾奇学习平台,对小学作文教学进行试验,考察了在电子书包平台下创新学习的变化.首都师范大学的田晓蒙学者以e-Book平台的小学英语电子书为例提出了一种以实现个性化教学为主的推荐机制.河南师范大学的何文涛学者利用微课程理念,从学生学的角度和教学情境出发,将电子课本的应用推广到班级管理、家庭教育、教师教研培训及微学习等教育领域,以促进电子课本的完善及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4)创新实践.来自上海、江苏、深圳等地学校校长和教师报告分享在第一线中小学开展实践创新成果.嘉定实验学校校长花洁报告《从数字化学习走向数字素养学校》,上海闵行二中朱靖校长报告《数字化学习助推课堂变革》,上海闵行区古美高中郑荣玉校长报告《基于电子书包教育变革与创新实践》,上海虹口丽英小学张军校长报告《电子书包促变教与学》等.这些报告在实践层面起着分享经验和示范引领作用,将有效推进其应用创新.

三、总结与展望

2013教育信息化暨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国际论坛录用一批会议论文,并进行了主题报告、分论坛报告和座谈会.首先,从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和教育信息化建设、智慧教育系统架构及其环境建设、教育云和物联网及其教育应用、教育数据挖掘与学习分析、教育中的新兴技术及其应用展现了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新技术、新思维、新方法和新应用.其次,从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的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相关概念及理论推演学习环境与资源设计、协作学习分析与评估呈现了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的理论探讨.再次,从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的标准及其应用架构、研制现状与趋势、技术应用及分析等方面出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与技术.随后,从研究反思及述评、设计与开发和数字出版等方面反映出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产业发展与应用.最后,从项目创新研究、教育深度融合、实践平台应用和实践创新等方面给出了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教育应用创新.

本次国际论坛规模大、规格高、成果多、影响大、意义深远.其成果必将引领我国未来几年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与应用的发展之路,并将在我国教育信息化标准发展史留下里程碑式的足迹;推动学术界和产业界共同构建满足学习者高效学习的数字化生态学习新环境,创新教学模式、重构学习形式,构筑一个“全”学习数字化教育生态新环境;深入探索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的“标准研制一产业发展一教育应用”一体化推进的发展新模式,推进“标准引领产业发展、技术促进教育创新”,促进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应用和教育创新,推进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的教育示范应用,加快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