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非信息类专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差异化教学体系的与

点赞:8547 浏览:24651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2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文章针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旧教学体系存在的种种弊端,提出了基于差异化视角进行教学模式改革,构建了基于差异化的课程教学新理念,形成了差异化教学体系,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应用水平.

关 键 词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差异化教学新体系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andExplorationforNon-informationalProfessional

ComputerNetworkTechnologyandApplicationsCurriculum

DifferentiatedTeachingSystem

ZHANGQian,SHILeyi,XIAOJunbi,LIUSuqin

(CollegeofComputer&CommunicationEngineering,ChinaUniversityofPetroleum,Qingdao,Shandong266580)

AbstractFor"puterworktechnologyandapplications"courseteachingsystemexistsolddrawbackspresentedtheperspective-baseddifferentiatedteachingmodelreform,constructedbasedondifferentiatedteachingnewconcepts,formingadifferentiatededucationsystem,improvethestudents'puterworkapplicationlevel.

Keywordsputerworktechnologyandapplications;differentiated;newteachingsystem

0前言

随着信息化的日益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计算机网络已经像电力和一样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人们的生产生活都与计算机网络息息相关.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需求日益增加,在高校开设围绕计算机网络及应用的课程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2006年,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白皮书中将“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列为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的六门核心课程之一.随后,很多高等院校都针对非计算机及通信类专业的本科生开设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2007年,结合教指委关于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基本要求,“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作为选修课首次出现在我校部分院系的本科生培养计划中.

目前,我校非信息类共有十个专业相继开设了该课程,涉及理工文管不同学科,覆盖大一到大四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尽管一直以来,我们根据实际的教学需求,不断调整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但目前的课程教学中仍存在如下问题:(1)“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具有知识更新快、信息量大、多学科交叉等特点,而非信息类专业学生学习的相关前序课程较少,基础知识相对薄弱,从而对学习网络应用的预期目标难以满足,造成部分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减弱;(2)对于非息类专业学生来说,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基本应用技能,以及利用计算机网络来解决领域问题的能力.同时网络技术又是发展最为迅速的技术,所以课程的教学还必须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以后的知识更新和可持续性学习打好基础.因此,如何在课程知识框架设置上既要确保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又要突出实用性和前沿性,还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地探索完善;(3)由于授课专业、授课年级和课程性质的不同,非信息类专业的网络课程体系在知识结构、上机实验、课堂教学法都与专业教学有很大的差异,并且授课对象的知识层次良莠不齐,对课程的接受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


因此我们尝试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将课程进行差异化教学,构建了差异化教学体系,对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实验环节、配套教材等方面进行深化改革,使该课程能够对非信息类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我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的改革发展.

1教学现状及分析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目前该课程的课时数总共为为56学时,其中理论学时为32学时,上机学时为24学时,授课范围包括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的十个非计算机专业:勘察技术与工程专业、勘察技术与工程(卓越班)、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工程力学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会计学专业、市场营销专业、财务管理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勘查类专业在大四上学期开设该课程,市场营销专业在大一下学期开设此课程,其余专业均在大二下学期开设,目前课堂教学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1.1课程内容理论性较强,无法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

对于我校非信息类专业的学生,现行培养计划中计算机文化基础、应用基础类课程主要侧重于计算机操作、办公软件使用和程序语言设计方面,缺乏网络课的前导课程,理论知识较为薄弱.现在绝大多数计算机网络教材都是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通信基础知识、网络体系结构、协议、局域网组网等方面进行深入介绍.这些内容理论性强,相对枯燥,学生容易丧失学习兴趣.非专业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应用,所以课程内容设计应突出应用,同时又必须兼顾计算机网络原理及基础知识.因此,在课程知识框架设置上既要确保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还要突出实用性和前沿性.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的教材种类非常多,但是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不同实施差异化教学,那么就需要根据学生群体来确定教材内容,避免不同专业千篇一律使用统一教材的问题,无法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1.2学生专业背景和知识层次不同,对课程的接受能力参差不齐

由于授课专业(理工文管)、授课年级和课程性质(必修限选)的不同,非信息类专业信息网络课程体系在知识结构、上机实验、课堂教学法都与专业教学有很大的差异,而课程内容大部分是计算机专业开设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内容的简化,比较适合于工科专业的学生.但对于人文、经管类专业,则显得比较艰深,且应用方面的内容偏少,内容缺乏针对性.因此,应制订多层次、多教学模式的课程体系教学大纲,按照不同的专业和层次组织实施.由于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对课程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实验能力参差不齐,所以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式统一实验大纲和要求,而应当根据所教授班级的专业年级、接受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实验选取.

面向非信息类专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差异化教学体系的与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计算机网络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学院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8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2差异化教学体系的构建

为了改变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对原有的“一刀切”的统一教学体系进行了改革,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构建差异化教学新体系.所谓的“差异化”教学新体系就是根据教学总体目标,将不同的教学对象,按相关影响因素分成若干不同的教学层次,并对不同的教学层次提出相应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测评方法,从而获得最佳教学效果.这种体系的构建有利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素质程度,因人施教,因材施教,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差异化教学体系的构建如下:

2.1根据学生专业年级的差异性,进行学生群体的动态分层

根据学生的专业及摸底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第一层次为网络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的学生,需要将这门课程作为最基础的入门课程来讲解;第二层次为具备一定基础的学生,但仍然需要系统地学习相关知识;第三层次为对计算机网络掌握比较好的学生.在进行最基本的分层后,教师就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能力水平进行课程的教学工作.通过以往的课堂授课经验,会计学专业、市场营销专业、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可划分为第一层次,勘察技术与工程专业、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工程力学专业的学生可划分为第二层次,勘察技术与工程(卓越班)、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可划分为第三层次.在进行最基本的分层后,教师就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能力水平进行课程的教学工作.为了在课堂上有针对性高效地教学,第一层次的学生需要进行网络基础课程的学习.第二层次的学生,针对他们有一定基础的情况,可以提出一些综合的要求;而针对第三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需要提出更高的应用要求,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需要对网络应用能力提出挑战性的要求,对课堂内容加深扩展.学生群体的分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上述的群体分层是按照以往课堂的授课情况进行初步划分,在具体的差异化教学实施过程中应该是动态的,在一定的阶段过后,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重新确定分层,从而对学生起到有效的激励作用,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2合理设置课程知识框架,构建多层次、多教学模式的课程体系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调动双边活动的积极性是完成差异化教学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根据上述对课程和学生群体的分析,初步确定了面向非信息类专业学生的课程知识结构分为三个层次:基本原理、操作技能、应用开发,并通过与选课学生的交流,根据部分专业学生的计算机考试需求,将计算机等级考试(网络)的相关内容加入到课程模块中,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

按照分层次教学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建立课程的多层次教学体系,形成规范化教学大纲.探索课程知识结构和教学模式,部分推行双语教学模式,为授课对象提供灵活的选课空间.本课程体系建设涉及不同专业、年级的理工类限选课程模块、理工类必修课程模块、文类必修或限选课程模块的设置和教学模式选择.目前我们已经将课程初步分设初级、中级和高级三种层次,并计划在勘查专业卓越工程师班级采用双语教学模式.

根据差异化教学的实际需要,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初级班侧重于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入门知识和基本原理.中级班的课程可在初级班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并增加操作技能的演练,教师可以增加与高级班学生的交互,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对实用性和操作性的内容可让学生自主操作,鼓励学生自主创新,通过自己解决问题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3完善实验教学内容,形成开放式、多元化的课程实验体系

探索和完善开放的、多元化的实践实验教学环节以配合差异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目前我们已经开设了网络环境配置、网页设计、网络协议分析、网络怎么写作配置、网络漏洞检测、局域网组网等不同层次的实验内容,共有14个不同类型、不同难度的网络实验,把实验内容分为必选、建议选择、自由选择三个模块,然后拟订一份/可开设实验总表.并附上每个实验的详细介绍以及上学期学生的选择情况统计.教师可根据授课对象的分层情况,从已有的实验列表中自由选择实验,形成不同难度的实验组合,实现分层次的实验教学.例如:必选课程为网络通信电缆连接与制作、两台计算机之间的连接、TCP-IP常用命令、网页制作;建议选择的内容有TP-LINK交换机的配置,配置DNS、DHCP、WINS怎么写作器,配置WWW怎么写作器,配置FTP怎么写作器,常用网络软件使用;自由选择的内容有Linux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Linux环境下的网络操作、配置电子邮件怎么写作器、VLAN划分、VPN怎么写作搭建等;并拟定将部分实验设立为开放实验(如网页设计、网络数据库应用、邮件收发协议实验、FTP文件传输协议实验、远程漏洞扫描等),并使用FLV视频演示部分实验内容,直观地展现出操作过程,方便学生的重复性学习.

3结束语

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按照因材施教的教学改革要求,改变现有非计算机专业的网络课程的授课现状,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这种差异化教学体系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实践,但它可以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资助项目:(1)山东省教改项目“云模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改革”(立项编号:2012148);(2)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年教师教学教改项目“《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体系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