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模式在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应用

点赞:25710 浏览:11182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文章结合我校对本专业的定位和市场对人才的新需求,针对我校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特点和优势,对在“卓越计划”新形式下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关 键 词船舶与海洋工程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怎么写作.①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实现“卓越计划”是指针对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实际需求,培养具有设计、建造和管理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的工程师、并有获得工程师执业资质或者工程师职称潜力的后备工程师.②③本文首先分析了从“造船大国”到“造船强国”的转变对船舶工程人才的要求,以及当前船舶工程专业培养存在问题;其次,探讨船舶与海洋工程“卓越计划”对大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最后结合本校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和优势分析如何实现转变工程教育的传统观念,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卓越船舶工程师的培养模式.

1国内高校在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领域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据统计,2010年我国造船完工量6560万载重吨,新接订单7523万载重吨,手持订单19590万载重吨,分别占世界市场的43%、54%、41%,均居世界第一.但是,我国船舶工业科技综合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仍较差: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的核心技术依赖国外,高端产品的设计建造仍存在很多空白;三大主流船型缺乏品牌竞争力,市场快速反映能力亟待提高.

相对应的在当前高校船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如下的问题: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完全在课堂学习)、多样性欠缺,忽视人才多元化发展;工程性缺失和实践教学薄弱(毕业实习以到船厂参观为主);评价体系导向重理论、轻实践,重精深、轻综合、重论文、轻设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不适应;产学研合作不到位,企业不参与人才培养过程;毕业设计缺乏实际工程背景和项目.

为了争取在“十二五”末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造船强国”,则必须在主流船型方面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产品结构、加快船舶配套产业的发展、在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方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而这都需要一批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的高质量船舶工程人才.④

2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卓越计划”的理论价值

正如前面对当今国际造船新形势的分析,为了适应国内外航运和海洋经济发展的新变化,顺应世界绿色造船发展的新趋势,应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技术和品牌优势,更加注重质量、效益和效率,做强做优船舶制造业,大力提升船舶配套产业,培育壮大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⑤船舶各行业认为,培养的未来船舶工程师应该具备如下能力:(1)扎实的力学和数学基础,以及广泛的人文社会学科背景知识;(2)精湛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知识;(3)深入理解并掌握工程分析方法,创造性地提出解决当今船舶工程问题的新办法;(4)具有实现自己梦想的执着精神和对社会的奉献精神.


通过实施“卓越计划”,我们将与知名大型国企建立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将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批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能力、能适应船舶行业发展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从而在未来十几年里,在船舶行业打造技术先进、结构优化、创新活跃的现代产业体系,努力实现由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的转变.

“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模式在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应用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海洋工程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高校毕业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8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3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

3.1专业定位

根据我校“十一五”发展规划,坚持“培养立足航运、依托上海、怎么写作全国、面向世界的应用型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各大船厂、研究所、设计院等部门培养素质好、基础知识扎实、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质量人才”.本专业定位于:立足航运、面向海洋,紧随世界经济发展步伐,以期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在船舶与海洋工程的设计和建造领域形成自己的特色优势.

3.2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船舶工程设计与建造的基本理论,以及现代先进制造技术等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接受现代船舶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船舶与海洋工程产品制造、设计及生产组织管理基本能力的人才.毕业生能在船舶与海洋结构物制造、设计、检验、使用和管理等部门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尤其侧重为各大造船企业和地方船厂培养基础扎实、专业知识广泛、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3.3培养要求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在现代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进行工作的基本知识以及从事该行业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技能.通过四年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1)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并有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2)较系统地掌握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领域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与制造的理论、方法和工艺过程,熟悉现代船舶相关规范与法规,了解现代先进前沿造船技术与船舶企业管理方法.(3)具有从事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所需的设计、制图、计算机应用和文献检索等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良好的综合素质,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

4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环节的构建

4.1培养模式

依据上海海事大学发展定位规划以及“上海海事大学与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产学合作协议”,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实行专业理论+工程实践的“3+1”办学模式,注重“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的培养,突出了船舶建造与设计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即,大学本科前三年(大一~大三)在上海海事大学进行理论学习,最后一学年(大四)完成实践教学和实习,包括:金工实习(含船用装焊实习)、船舶企业实习、船舶设计原理课程设计、船舶建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船舶生产设计课程设计、计算机辅助船舶制造模拟实践、毕业论文与毕业实习;以及相关课程:造船企业经营与管理、船舶生产设计、计算机辅助船舶制造设计、先进造船技术.最后在船厂实践的基础上完成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突出了工程实践的船舶建造与设计能力的培养.本专业的“3+1”办学模式是学校在充分考察、调研各大造船厂、研究所和设计院等部门的用人需求,同时又考虑到我国工程教育的转型和创新计划,在此基础上作出的重要决定.据现有的2008、2009级学生反馈效果良好.

4.2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根据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着重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软件设计能力等实践能力.所以在培养体系的具体实施构建中,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

本专业现有“现代船舶设计、制造技术”实验室,用于完成计算机辅助船舶制造设计等课程的教学计划,为了更好地满足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实践教学需要,本年度拟在工程实训中心建设“船舶仿真实验室”,现已开工,计划投入150余万元人民币建设经费.

在实践教学方面,现有两个校外实习基地: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校外实习基地;市级实习基地:中海集团与上海海事大学共建航海与船舶工程校外实习基地.其中船舶08级的学生已完成在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的第四年培养计划,效果良好.2009级学生也在中海工业(江苏)有限公司实习基地完成了认知实习,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实习基地的建设将为我们实践教学环节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5结语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构建是按照教育部提出的“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设置的.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一批能适应未来船舶与海洋工程发展要求的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能够在各大造船厂、设计院和研究所从事船舶的建造和设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要使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真正得到落实,还需要有一整套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考核制度及学生评价体系.

注释

①http://baike.baidu./view/3863873.

②王丽铮,袁萍,刘祖源.船舶与海洋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船海工程,2008.37(4):150-152.

③高高.关于船舶及海洋工程专业基础课教学的若干思考,船海工程,2008.37(4):153-155.

④聂剑宁,宁萍,张敏.重庆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发展对策.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9(3):42-44.

⑤谢永和,王伟.地方性高校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7(4):457-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