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点赞:2753 浏览:777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的普遍年龄一般在18~25岁之间,正处于青年中期.独特的年龄阶段,注定了他们是最容易产生心理疾患的群体之一.从媒体报道上看,涉及大学生学业、生活、情感、就业等新闻事件呈上升趋势,这些事件不断警示我们,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关 键 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

1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1.1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

大学生在高校中形成的价值观、生活态度和经验阅历将对今后人生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实现.

1.2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人都有积极的心理潜能,都有自我向上的成长能力,人人都是自我心理的调试着,是自我发展的最终决定着.①很多学生家长有一个简单的愿望,就是把孩子培养上大学,家长们完成了人生这一使命后,就放松了对学生的要求和管理.然而没有家人的约束,容易便沉迷于网络游戏,迷失自我,迷失方向,容易心理失衡.因此,在大学适时进行自我调节,重新树立目标是成才的基础.

1.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社会转型时期的要求

随着社会转型、工业化加速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家庭生活方式、生活理念和价值取向的急剧变化,给成长中的青少年带来巨大压力,导致部分人人格缺失,这种缺失表现为迷茫、困惑、极端.高校一方面要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一方面又要担负道德品质“把关人”的角色,注重学生健康心理的养成,避免大学生带着消极的心理状态踏入社会.

2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2.1大学生自身心理意识薄弱

提到心理健康问题,许多大学生都嗤之以鼻,觉得这个问题和自己毫无关系.有的学生自知心理存在问题,但是怕受到老师或同学的异样目光,就把自己的问题隐藏起来.进入大学,所有的大学生都必须经历对新的环境与新的角色的心理调适过程,不能顺利地度过这一过程的学生往往就将伴随着心理问题的出现,加上自身心理健康知识的匮乏、意识的淡薄,这就使小的“心理疾病”不断累积,最终形成不可愈合的大“伤口”.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1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2.2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欠缺

高校大学生表面上看起来很阳光,给人感觉不会忧郁.但实际上,因为阅历不够丰富,很容易把小事放大而影响情绪.或者过于注重所谓的哥们儿义气,不注意自身的完善和成长,在处理问题时容易冲动.所以需要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积极引导.

部分高校对新入学的大学生会进行初步的心理健康测试,但是这种测试大多流于形式,走个过场,并没有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档案,而且不能形成一个长效机制.同时,大多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多由非专业人员兼任,辅导员心理咨询技能方面不能形成一个系统的培训体系,导致知识、经验的不足和角色的混乱,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无法得到保证与提高.

2.3高校的特殊环境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

由于性格、知识体系、家庭背景等因素的影响,使部分大学生在多维的文化氛围、多元的价值观念以及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呈现出不同的“心理疾病”.一些自我调整能力强的学生,会很快治愈心理上的“小疾病”,而一些心理素质差、自我调节能力弱的学生则会长期处于弱势状态.大学生心理问题具有困扰性、自适性、累积性、多重性、阶段性的特点.②

3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

3.1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共管机制

对于从高中教育模式走进大学的学生来说,受到家庭教育、高中教育的影响深,仍保持着只要成绩好其他各方面都好的认识,自身忽视了心理问题.而现在的“90后”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家长的宠爱使其更无法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因此,面对学生心理问题时,首先要形成学校、社会、家庭齐抓共管的机制,以学校为阵地,推进心理科普工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大学生的心理修养.③家庭则做好辅导、监测的责任,并引导学生对社会的种种现象形成正确的认识.


3.2为大学生搭建系统的心理监测、评估、辅导平台

高校首先要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包括专业心理辅导教师、专业的心理辅导教材资料、运用较高信度与效度的心理评估工具,建立筛查、干预、跟踪、控制一体化的工作机制,实行早发现、早控制、早治疗;④其次,利用学校的各种宣传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能够正视心理健康问题;再次,开设心理卫生必修课、选修课、讲座,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卫生教育;最后,可以借鉴国外高校的经验,设立相应的心理咨询、辅导中心,对学生心理状况监测、评估,组织各类培训、讲座,接受学生的咨询,提供个别咨询、团体咨询、咨询、网络咨询等多种形式.

3.3学会用大学生熟悉的语境进行辅导

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有这自身的语境.这就需要教师能够积极融入到这个语境当中,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及时从特定语境中发现问题.当有问题出现是,要注意正面引导,形成正能量.而对于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来说,则要重视疏导,而不能以教师的姿态来教育,而是要以特定的语境来缓解学生问题,疏导不稳定情绪,使学生能够及时回到正常的语境当中来.

3.4充分发挥新媒体作用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与预防,要求教师能够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工具与学生对话.网络作为新媒体的代表,已经充分融入到了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当中,学校应擅于利用新媒体对学生的影响,广泛开展新形式的互动,如开设相关的博客、微博、论坛,在匿名的环境下,学生更容易敞开心扉.从全国各高校开展情况来看,南昌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协会、湖北经济学院大学生心理发展协会、华东交通大学心联会等类似的大学生心理辅导的微博不断涌现,初步统计,在新浪微博上,就有二百多个高校心理健康协会的微博,且都有着良好的学生基础,可见,此种形式已经得到了大学生的认可.

3.5积极开展学生互帮互助活动

由于心理问题大多是隐性问题,不容易被察觉,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接触,则更容易发现心理问题.定期由学生自行组织开展一些心理协会、交友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的互动活动,可以让有一定困惑的学生更容易敞开心扉,使同学之间形成一种责任意识,不仅使个人树立良好地心理健康意识,也要帮助其他同学“走出心灵的孤岛”.

基于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实践经验和对有关研究的审视,本文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谈起,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对于直接为社会输送人才的大学来说,心理健康教育绝对是一项复杂的基础工程、系统工程和创新工程,重视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责任.由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随着时代变迁、文化背景变化而变化,这就要求高校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能再孤立、静止地思考,而是要与时俱进,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让大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和谐地发展.

注释

①吴佩杰,宋凤宁.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09(23):74.

②张旭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与心理健康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8):106.

③何英.新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文教资料,2008(26).

④王建中.正确评价大学生心理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2(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