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主要综合性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点赞:7796 浏览:2486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综合性大学具有多学科优势,旅游管理专业自身具有交叉性极强的特点,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如能综合考虑上述基础,对于综合性大学中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将有很大帮助.本文拟初步分析国内游代表性的几所综合性大学中的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情况,以期为类似的综合性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借鉴.

关 键 词综合性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UndergraduateTrainingModelofDomesticMajorComprehensive

UniversityTouriManagement

FENGXiaohua

(InstituteofPoliticsandLaw,ShiheziUniversity,Shihezi,Xinjiang832003)

AbstractAmulti-disciplinaryprehensiveuniversityadvantages,tourimanagementprofessionalwithcrossitselfhighlycharacteristic,suchasinpersonneltrainingmodecanbeconsideredthebasiorintegrated,prehensiveuniversityforinnovativeprofessionaltrainingintourimanagementmodelwillbeofgreathelp.Thispaperanalyzestheinitialtrainingmodelofrepresentativedomestictrelseveralprehensiveuniversityinthecaseoftrelmanagementprofessionalsinordertoprovidereferenceforsimilarprehensiveuniversitytourimanagementprofessionaltrainingmode.

Keywordsprehensiveuniversity;tourimanagementprofessional;undergraduatetalenttrainingmode

目前,旅游管理被列为管理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其学科地位的上升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旅游人才的强烈需求,对于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综合性大学中的旅游管理专业设置时间不长,绝大多数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脱胎于历史、地理、经济和企业管理等学科,培养目标的确定还不是很明晰.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综合性大学具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资源优势.因此,综合性大学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具有更大的弹性.目前,很多学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成为所谓的“复合型”人才,都采取了通行的“全才”式培养,这样的结果是培养出来的学生所修的课程涵盖了可就业方向的所有课程,但都只是肤浅的了解,不管到哪个方向就业都只能勉强应付,很难成为行业方向的优秀人才,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挫伤学生的就业热情,也会让企业失望.那么,是否可以探索一下,在综合性大学中借力相关学科,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采取学科之间的联合培养模式,将旅游学与各相关学科联合后形成特色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呢?本文即拟针对这些检测设,对综合性大学中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展开思考,以期能推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化发展,能使学生的就业方向更具有针对性和特色性,也可以为其他类似的综合性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和参考.

1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现状

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起步于1979年,以上海高等旅游专科学校的诞生为标志.大学本科旅游专业教育则起步于1980年.以杭州大学招收全国首届旅游专业本科学生为标志.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教育的发展走过了一条由无到有、从小到大的道路.截至2012年年底,全国旅游院校(包括完全的旅游院校和设旅游相关院系或旅游相关专业的院校)共计2236所,其中高等院校1097所,中等职业学校1139所.全国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在校生数为13.43万人,占全国旅游高等院校旅游相关专业在校生总数的42.06%;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9.26万人,占全国旅游高等院校旅游相关专业毕业生总数的57.05%.

2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必要性及迫切性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需求的状况.中国旅游业发展时间短,产业规模扩张快,十几年就培育了一个大产业,我国旅游业发展历史的特殊性决定了旅游人才的薄弱性.中国旅游发展是一个突发式、爆发式的快速成长过程,无论是经营管理人员还是行政管理人员,都存在素质和能力参差不齐的状态.提升旅游管理水平、专业技术水平和怎么写作水平的核心是人才,提高人的素质是关键,必须人才制约瓶颈,否则两大目标难以实现.

当前,我国旅游人才基础十分薄弱.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并未与日益蓬勃发展的旅游业成正比.一方面,企业招聘到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后发现,招聘来的大学生在工作上“高不成、低不就”、“眼高手低”,完全不符合企业的用人需求,企业还需要在对员工的继续教育培训上花费较大的代价;另一方面,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旅游企业内工作一段时间后感到不适应,认为该岗位不能体现自己的所学、不能实现自己的预期目标和人生价值,因而选择“跳槽”去往其他行业,致使旅游企业的大学生员工流动率极高.人们渐渐觉得培养出来的旅游管理本科学生“动手能力不如专科生,理论能力不如研究生”,这实际上反映了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的人才与市场需求之间的严重错位.这不仅与党、国务院提出的“建设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怎么写作业”这两大目标不相适应,而且与当前旅游产业发展的形势也不相适应.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模式亟待改革创新.3国内主要综合性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在2010年9月17日-18日由浙江大学旅游系主办的“中国旅游创新发展论坛”上,包括浙江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在内的国内10家重要旅游院校以自愿形式组成了“中国旅游名校T10联盟”.此联盟旨在实施旅游名校的品牌化发展战略,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领域创立高效的校际合作机制.本项目即选择该联盟中的各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进行调查(除了湖北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未找到相关资料外,主要对其他9所大学进行了调查).由于各种客观原因,目前的调查结果多是整理的各大学网站相关信息,仅东北财经大学实现了调查.因为没能实现、邮件等直接调查,所获得的信息有限,很难准确反映该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最新实施情况,只能初步了解大概的方向和情况,还有待做进一步的深入调查分析.各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情况的调查结果如下:

(1)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学院:由于该院还设立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会展经济与管理、饭店管理等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在培养过程中更侧重于开设旅游规划及旅行社管理方向的课程,饭店管理只是稍微涉及到,由此与酒店管理方向有所区分.

(2)东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注重从全方位、高起点地培养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饭店餐饮、旅行社、景区等旅游企业管理和旅游规划等方面都有所涉及,不过,从课程设置上看,更倾向于规划设计方向,从而培养景观、建筑等规划设计人才.

(3)华侨大学旅游学院:由于该学院除了旅游管理专业外,还设立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旅游规划与景区管理方向)和酒店管理专业,因此,旅游管理专业主要侧重于培养适应海外、港澳台地区旅游发展需要、在酒店、旅行社、景区等旅游企业、旅游院校以及与旅游怎么写作相关的部门等,从事管理、怎么写作、教学等工作,并可以从事涉外、涉侨工作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专门管理人才.


(4)南开大学旅游与怎么写作学院:该院旅游管理专业在选修课程中设置了旅游目的地营销与管理板块、旅游企业管理板块、旅游生态板块、旅游信息化板块、休闲管理板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相应板块系列课程的选修,从而在未来的就业方向上有所侧重.

国内主要综合性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旅游管理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硕士毕业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3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5)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三段四能双向互动”培养模式,即:把学习过程分为专业基础阶段、方向拓展阶段和职业发展阶段,着重打造学生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就业能力和发展能力,并充分实施教师与学生、学校与行业、国内与国外的双向互动,体现国际化、行业化的办学特色.

(6)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旅游系:除了普通旅游管理专业所具有的通适教育特点外,该系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人才培养中比较注重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开设了旅游企业投资与管理等引导学生自主创业的课程.

(7)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该院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中比较关注学生的外事外贸能力、外语能力、企业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培养,部分课程使用了双语教学.

(8)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在多年的教学和研究实践中确立了饭店管理、旅游规划、休闲管理等三个主要研究方向,“3+X”精英人才培养模式,在校时提供国际化实践机会,毕业时提供著名企业高位就业和海外学术晋升通道.

(9)中山大学旅游学院:该院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侧重于旅游规划方向及项目创业意识,开设了旅游地理学、旅游规划与公共政策、社区旅游规划与管理、景观设计、旅游项目投资与运营、旅游地产与土地利用、平面设计等.也为学生提供了“2+X”精英人才培养模式,选拔优秀学生培养具有国际旅游视野的精英人才.

4综合分析

总体来看,这些综合性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时都很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方向定位明确,课程设置时紧紧围绕所确定的方向,使学生在选定的方向上可以得到较为深入的学习引导和能力提高.大多数学校形成了“3+X”或“2+X”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利用一些与之合作的国际国内旅游管理本科教育资源,让学生在本专业学习2年或3年后,到这些地方进行本专业跨校学习,以此吸收新鲜血液,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根据调查结果来看,这些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名校(几乎均为综合性大学)”,还很少利用本学校不同专业的教学资源来提高人才培养效果,这个方向值得进行探索性研究.旅游管理专业综合性大学大多是学科门类齐全,办学规模宏大,科研实力强劲,往往是以理论性见长,综合实力上乘的大学.在这样的大学中,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应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的多学科优势,结合旅游管理专业自身交叉性极强的特点,通过跨专业整合及教学过程管理目标化的培养模式,培养旅游行业所需的专业细分化和特色化人才,从而提高毕业生行业内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增强旅游专业吸引力,提高学科地位.

课题项目:本课题受石河子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资助.项目编号:JG-2012-006;项目名称:综合性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