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

点赞:5670 浏览:1988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对旅游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本文分析了我国本科酒店管理人才的培养现状,指出了在人才培养上的一些问题,根据全球化背景下旅游业发展的特点和对酒店管理人才的需求,探讨了我国本科酒店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

关 键 词 :酒店管理;培养模式;旅游

【中图分类号】G64

一、问题的提出

2011年10月18日,洲际公布2011年全球半年报,中国为全球表现最强劲的市场,我国酒店业从1991年开始连续20年保持高速增长,平均增速达到22.1%.截至目前,中国住宿餐饮企业近330万家,年营业收入超过2万亿,占当年GDP的5%左右.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餐饮收入20543亿元,同比增长16.9%,从业人员2200多万人.酒店行业日益成为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去向.

2012年国家教育部规定旅游管理升级为一级学科,酒店管理方向也成为大中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与国内外的经验对比来看,目前的旅游管理本科教育培养目标造就的是旅游行业的通才,虽然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能够满足社会和行业的需求,但从长远来看,无法适应行业的专业化发展和个人的职业发展要求.与同专业的专科教育和研究生(硕士、博士)教育相比,优势并不突出.

二、现状

目前,我国的高等院校旅游管理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多遵照教育部提出的“宽口径、厚基础”的原则.多数院校的做法是:本科生在低年级的时候不分专业,都在整个一级学科下实行统一的基础课程教育,到了高年级阶段,再让学生根据其意愿选择相关专业或按照其专业开展相关的专业课学习.这样做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建立厚重的基础,而到了三、四年级,学生对相关专业有了些许了解,同时针对其专业选择灵活性大的特点再进行细分专业.但是,这样的培养模式容易造成学生的专业能力较低,存在的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培养目标不明确

酒店管理是专业性、操作性很强的专业,这一专业的培养目标应以能够适应社会需求,满足酒店行业实际需要为根本目标.而现有的酒店管理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多根据院校实际情况设计,较少的考虑行业需求,存在具体要求缺乏或者是目标要求不符合实际等问题.此外,在制定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不能进行有效的调查研究,不能从市场出发,从人才需求情况出发,各院校在制定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时,盲目相互借鉴,导致人才模式雷同,毫无特色.

再有,目前的很多院校不能帮助学生认清酒店业的“怎么写作”这个本质属性,使得一些学生步入酒店岗位后,好高骛远,缺乏长性.合格的从业人员首先应具备良好的职业心态,这样才能在行业中坚持下来,才能有机会在企业中走得更高更远.

2. 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的旅游专业在地理、历史、管理、经济、园林、社会、建筑等各类院系中皆有设置,其中酒店专业分布最广的是管理类院系,比例达39%,其次是历史类院系,比例为20%,位于第三的是地理类院系,比例有17%;而通过对开设旅游专业的69所高等院校的课程设置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是管理类课程高居榜首,课程数量达到141门次,远远超过了其他类型课程的设置数,居于第二位的是经济学,课程数量达到68门次.这种课程设置导致的结果是学生专业课知识相对不足,专业技能较差,更多的学生在这种课程设置中成为样样能,样样又都不行的杂家.

3.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近几年,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师资状况有所改善,但是真正的酒店行业精英仍不能在高校中发挥作用.多数学校仍然是通过估计教师到酒店挂职培训的方式,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这种方法等于“学徒”教“学徒”,影响学生水平的提高.更多的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仍然停留在理论阶段,也缺乏到旅游行业挂职和参与管理决策的机会.从而导致专业教师对行业实际情况了解不够,在知识的讲授中有所偏颇,无法帮助学生快速的与就业所需知识技能接轨,致使在专业教学中理论与实际相脱节,从而难以保证能够满足旅游业发展需要的教学质量.

三、本科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完善的基本对策.

1.设置合理培养目标

一直以来,本科酒店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都是从学生入校起做起,而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应从生源入手,选好苗子,才是培养成功的关键.瑞士的洛桑酒店,在入学条件上,入学申请者要具备领导意识、独创性、成熟性、自信、智商、写作能力、数学概念、参与性、团队精神和纪律条件并接受测试.学校取消了笔试而着重对申请者的思辨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心理和举止仪态等实际表现进行测试,并要有两位熟悉申请者本人的教师进行推荐;学校对于那些表现自负、不善与别人相处,特别是对酒店行业缺少敬业精神,不能刻苦者,一律拒收.

再有,本科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应与专科和硕博教育相区别,准确定位.本科酒店管理专业应该以为酒店及相关企业培养中层管理人员为目标.在其四年的培养过程中,必须让学生熟练的掌握酒店工作流程,操作方法.并由专业的酒店管理人员对其授课,使其在较短的时间里适应酒店的实际工作.本科酒店管理专业还应该从实际市场需求出发,及时与企业和人才市场等相关部门联系,设置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培养目标分解职业能力,进而确定所需知识、技能和素质,并进一步设计课程.

2.保证课程设置更合理.

专业基础课应强调培养学生对酒店管理专业的整体框架有所了解,解除学生的对这个专业的困惑,达到“入门”状态,在理论上对酒店管理涉及的各项工作实际操作及管理流程有所掌握.而专业选修课程,应通过课程设置的改革,尽量安排在学生实习学期结束之后,让学生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发现知识的盲点,使得选修课的开设更有意义,还应该通过与学生及企业的沟通,不断更新选修课的课程设置,满足学生在实际就业工作中的需要. 除此以外,课程的设立应更加具体,分类更细,满足多种多样的酒店人才需求.如美国就有游艇管理、剧院管理、赌场管理、俱乐部管理、温泉及游泳次管理等相应的管理专业.

3.进一步完善师资力量

在师资队伍的组建过程中,除了对教师的学历、专业有所要求外,还应注重教师的实践经历.在发达国家,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普遍占教师总数的50%以上,有的几乎达到100%实际水平的提高.另外,合格的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应不断更新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水平,酒店行业发展迅速,要求从业教师不能安于现状,“吃老本”,专业教师应每隔3至5年就回到企业里去,了解企业最新的管理方法,行业实际中的改革信息,调研企业国际化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更新学校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工作始终与行业发展相联系,学校才能处于酒店行业开发科研的最前沿.

本科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酒店管理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硕士学位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5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另外,在实践教学上,应多聘请资深的业界人士担任客座教授,弥补专职的教师教学中的不足.国外知名的旅游院校就经常请国际著名企业的CEO来做讲座,他们带来的新的理念新的信息深受学生们的欢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4.加强实践环节的改革

随着近年来酒店管理专业完善发展,各个高校都认识到了实践环节的重要性,延长了实践环节的时间.但多数院校都把实践环节设置在基本课程学习结束后,,这种设置固然方便了高校对于学生的管理,但是很大程度上使得本专业学生初期的学习比较盲目,因缺乏了解而失去兴趣.而国外的一些院校则把实践安排在入学初,还以瑞士的洛桑酒店为例,新生入学后,必须经过18周的酒店基本锻炼,每周一个课题,如餐饮备料、运输、初加工、餐具洗涤、客房整洁、大堂清洁等等,意在培养学生尊重劳动、尊重员工、善与人处、团队精神等等.通过这个过程,加深了学生对于所学专业的理解,也初步的培养了学生未来走入行业所应具备的职业道德.本科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时间安排应根据院校实际情况,从教学实践效果的角度出发,可以考虑从传统的3+1,改为1+3,即入学实践一年,再开始专业课程的学习,或者改为0.5+3+0.5,即先实践了解,再学习理论,根据所学理论,再实践提高的过程.

再有就是实践环节校企合作模式的改革,传统模式下,本科院校都多采取学生培养好,送到企业中进一步参加实践的合作模式,这种实践过程,重心还是在高校,使得学生初期的理论技能学习与后面的实践有些脱节.国外的一些酒店管理的院校本身就是酒店,而我国的本科院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教学重心的转移,教师走出去,酒店管理专业可以与当地酒店企业合作办学,重心转移到企业当中,教师可以到酒店中实际授课,不拘泥于授课地点,而更强调授课的效果,使得学生尽早适应自己的工作环境.

结语: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全球国际旅游业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亚太地区跃居世界第二,特别是中国旅游的发展举世瞩目,我国旅游业正进入新一轮发展黄金期.酒店行业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酒店行业急需大量优秀的酒店管理人才,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怎么写作需求.本科院校所培养的酒店人才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而加快人才资源开发已成为企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权的重大战略.当今的本科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以酒店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改革,找出适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旅游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