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

点赞:5478 浏览:1781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新建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各项工作中,课程体系的建构和实施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当前高校本科课程体系建设取得成果显著,问题也不少.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包括借鉴通识教育理念,整合基础性课程,加强人文教育;拓宽专业口径、建立开放性、弹性化的课程结构;优化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加强能力培养;结合工作实际,加强课程开发与创新等.

关 键 词 :院校;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0-0272-04

随着全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等教育事业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目前全国已有14所高等专科学校先后升格为本科院校.201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我院升格更名为南京森林学院,实现了从专科学校到本科学院的历史性跨越.作为全国唯一的一所森林学院,如何进一步确保学院尽快适应本科教育的要求,走特色化办学的道路,把学院真正办成一所为森林工作和生态文明建设培养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的本科院校,这是我院面临的重大发展课题.作为新建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各项任务中,课程体系如何构建是重要的环节之一.笔者就新建本科院校课程体系构建的重要意义、当前院校课程体系设置概况做一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课程体系构建思路抛砖引玉,以求教于警界同仁.

一、新建本科院校课程体系构建的重要意义

课程是指学校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所建构的各学科和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系统[1];课程体系是学校为了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将相关课程按照统一有序、相互联系、循序渐进的原则组合而成的有机课程系统[2].简而言之,什么样的人才目标需求就要对应什么样的课程体系.

(一)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需要

总书记指出,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创新,以改革推动发展,以改革提高质量,以改革增强活力.温家宝总理指出,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实施,就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人才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吹响嘹亮的号角,必将成为中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当前,中国正在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发展战略,党和国家优先发展教育.党委提出构建“大教育、大培训”格局,大力推进队伍正规化建设.这些都为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意味着教育事业大有可为,大有发展前景.高校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场所和高素质、创新性、应用性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为此,应当围绕这一培养目标,改革和建构相关课程体系建设.

(二)适应社会治安形势深刻变化的需要

当前,中国正处在人民内部矛盾凸显期、刑事犯罪高发期、对敌斗争复杂期.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也更加复杂艰巨.境内外敌对势力、敌对分子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尤其是信息技术进行渗透破坏活动日益突出;刑事犯罪类型不断增多,手段不断升级,利用新科技的犯罪日趋严重.同时,国际因素对国内稳定的影响加大,非传统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影响加大,社会治安问题的突发性、复杂性、动态性增强.这些对传统警务理念和方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木材供需矛盾的日益尖锐和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林区人员不断增加,经济活动日益活跃,经济结构和经济成分日益复杂,同时也出现了涉林违法犯罪居高不下、林地林权纠纷层出不穷、件时有发生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要求森林民警不仅要精通相关法律、熟悉业务、具有综合分析能力,同时具备与社会、民众及其他政府部门沟通和协调的能力.

(三)适应国内外高校课程建设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课程体系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基本知识框架体系,其设计必须基于知识、社会和人才培养这三者不同的逻辑关系.课程体系的设计是人才培养的基础.西方发达国家经历了高等教育从教学内容到课程体系改革这一漫长时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在探索之中.国内不少高校在这方面也迈出了相关的步伐,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本科院校中大学、刑警学院具有三十多年的本科办学经历,其余大多数本科院校是在近几年由专科升格而来.有些院校在课程体系设置上简单拓展原有专科模式,在课程名称、课时、实践教学方面做了一些调整;有些院校以大学为蓝本,课程体系设置积累和探讨都不够,加上和本地区业务工作实际状况及未来警务发展趋势都存在有一定范围的脱离.因此,努力构建一套科学、合理、实用的高等院校本科课程体系迫在眉睫.

二、目前本科院校课程体系设置概况

(一)课程体系建设取得的成果

1984年中国人民大学成立,首次招收类专业本科生.中国高等院校本科课程体系建设由此开始.经过近三十年部属本科院校的办学实践和近年来升本的一些地方警院(校)的探索,高等院校已逐步建立起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

取得的成果如下:一是根据教育部、对本科层次培养目标要求和工作实际需要,将培养工作需要的具有较强的研究、创新能力的复合型高级应用人才作为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二是各校基本都按照专业基础课、公共基础课、选修课、学科和专业方向课四部分设置课程,组成相关的课程群,并确立了专业主干课的门数和内容;三是以专业为依托,使培养方向多元化.大多数院校能够根据本校特长和优势确定相关专业培养方向,依据地方需求,开设不同的专门化课程,以满足实际工作对人才的需要;四是在提倡实战能力在业务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探索、实践了许多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在探索加强警务实战能力的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课程体系设置存在的问题

1.课程体系结构不尽合理.一是课程安排比例不够平衡,课时分配不够合理.表现在:必修课较多,选修课占比例较低,选修课中任选课较少,限选课较多;专业选修课较少,公共选修课较多;跨学科、跨系、跨专业、跨年级的选修课则更少.专业基础课和公共基础课设置先后顺序存在问题,甚至有些专业基础课排在一年级第一学期,在公共基础课前面开设,无法对专业方向课形成很好的支撑.二是课程体系较为混乱,课程设置随意性大,课程之间联系性不强,因人设课、因业务设课现象较多,严重地影响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2.基础性课程设置不足.基础课是专业课的基础和支撑,专业课则是对基础课的扩展和深化.专业的发展离不开相关背景学科的支持.目前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大多普遍存在基础性课程设置不够的问题,结果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在后续的学习中动力不足,浅尝辄止,学习缺乏持久性和连贯性.学生在格式化的学习模式下,缺乏创造性能力.

3.人文素质教育不够重视.高校在办学指导思想上往往强调政治可靠、专业过硬较多,往往比较忽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同时对工作应有的人文性和社会性认识不足,和工作有关的像人权观念、人际关系处理、道德、民族宗教等人文性课程设置不足,学生人文底蕴不强,较欠缺执法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人文关怀.

4.实践教学效果不够明显.一是实践教学课程内容、数量相对不够,覆盖面不广.二是有些实践教学方法以课堂教学模式安排,实战训练力度不够.三是有些院校实践教学的软硬件建设相对落后,实验设备陈旧,科技含量低,而且在教学实验中基本实验内容较多,创造性实验较少.有些课程内容为实践而实践,实践流于形式.

我院作为刚升本的本科院校,目前面临着课程体系向本科办学转型的问题.由于时间仓促、观念模糊,目前学校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规划还缺乏必要的科学论证,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还需要进一步完善[3].如何兼顾本科教育的基础性和高等教育的职业性,以适应本科教育质量要求,确保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确保课程内容的正确性、思想性和科学性,是升本办学后学校必须思考与解决的重要课题.

三、新建本科院校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

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主要体现为课程体系的改革,课程体系改革的关键是加强知识的适用性和学员实践能力的培养.要确定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业务规格,包括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在此基础上,确定选取教学内容,构建课程体系.作为一所森林学院,“”是我院相对于非类院校的特色,“林业”是我院相对于类院校的特色,“信息”是现代警务变革的特色.因此,无论是那个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均应体现两个结合,即“林业”与“”、“”与“信息”的结合,这既是时怎么发表展变革的要求,也是办学特色的体现.笔者认为,高等院校本科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构应当按照以下思路来进行:

(一)借鉴通识教育理念,整合基础性课程,加强人文教育

当前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和经济的日益市场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越来越功利化.因此通识教育的理念和模式在中国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推广.它对于纠正过分偏向专业教育,对人文和科学的结合,对培养知识渊博、有责任感的公民具有一定的价值和作用.国内目前通识教育的实施基本上集中在重点大学的范围内,而且很多高校还处于摸索阶段.新建本科院校不可能完全照搬其模式,因为新建本科院校的很多基础条件如观念、师资、课程、设备等都还不具备,甚至连最基本的教学管理模式如学分制都还不完善,但是条件不具备并不意味着只能消极等待,新建本科院校应当充分借鉴通识教育的理念和内容以弥补专业教育的不足:即在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时,把完善学分制和通识教育里有关课程选修方面的内容结合起来,把专业教育里知识的过于专业化和通识教育里知识的广博性结合起来,循序渐进,培养出基础扎实、品德优良、专业过硬的高素质人才[4].

目前,通识教育已成为高教人才培养的主流观点,这也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必须坚持的一个方向.基础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程两大体系,分别又包括选修课和必修课.整合是指打通专业学科界限,精简课程内容,重新组合成有机联系的知识系统.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一线工作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因此,我校在今后的本科教育中,应以怎么写作森林一线工作为目标,着力培养厚基础、宽专业、能力强、懂管理、素质高的应用型本科人才.为此,应重视加强以下三方面的课程建设:

1.基础性课程.这类课程设置是吸收包括社科、理、工等所有必要的知识,将原有学科知识整合,形成新的课程结构和知识体系.它包括课程的整合和知识的整合.前者是指和工作有关的社科、理、工类知识,以专业课程的形式出现;后者是指将零散、必要的社科、理、工类知识集中到专业课程里,形成新的专业知识体系.基础性课程既有“点”的楔入,又有“面”的涉及,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最重要的知识根基.

我院作为森林高等院校,学科的建立是以林学、法学为基础的.林学、法学教育是整个森林高等教育的基石.目前林学、法学课程的特色不太明显,课程的结构体系也不够合理.法学课程设置重公法、轻私法,重国内法、轻国际法,重“刑法”、“行政法”,轻“民法”、“商法”,学生法学视野狭窄.在内容取舍上可考虑以森林工作的实际需要构建各类林学、法学基础类课程,对课程数量设置及课程内容适当增减.要加强学科间逻辑联系,形成相互支持和依托.二是在知识讲授上,以森林的视角进行讲解,配以大量的案例,结合实战模拟教学、现场教学等进行讲解,使学生掌握的林学、法学知识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2.人文教育课程.人文教育实质上是一种人性教育.通过这种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理解人生的目的与意义,学会洞察人生,完善心智,净化灵魂.新形势下社会治安正逐步成为政府为社会提供的一种与民生问题密切相关的公共怎么写作和公共产品,机关正在逐步由管理控制型机关向保护怎么写作型机关转变,人民正在由传统的管理者、控制者转变为怎么写作者、保护者.这些转变要求我们在教育学生知法、守法的同时,应当教给他们人文知识,使其成为21世纪的人权和人文.所以,高等院校本科课程设置应当走人文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均衡发展的道路,在教学中适当增加人文类课程比重,提高专业学生的文明素养,培养健全的人格.除职业道德课程以外,必须增加人权法治、美学、学、国情教育、影视鉴赏等课程,提高学生的修养,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高尚的情趣. (二)拓宽专业口径、建立开放性、弹性化的课程结构

院校向机关输送人才,而机关内部警种分工是非常专业化的,因此在课程设置中“口径”不易过宽,既要突出大专业特色,同时也要有治安学、侦查学、刑事科学技术、交通管理等不同学科对人才培养内容的区别.当然,专业划分过细,“口径”过窄,也不利于知识经济时代对民警素质的要求.为此,高校在课程设置上要以学生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为需要而构建,形成一个以素质和能力为核心,辐射相关学科知识的课程体系.为此必须要淡化专业界限,拓宽专业口径,拆除不必要的学科界限,注重课程涉及内容的综合性和广域性.

要合理调整课程空间、课程结构,在适当压缩理论知识课程的课时基础上开设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课程;要加强学科和专业方向课、任选课的课程建设,构建具有弹性培养特点的课程体系,各类选修课程的开设比例要加大;要根据社会对的实际需求,将拓宽专业口径与灵活设置专业方向有机结合,根据专业方向设置职业教育课程,实现对人才的分流培养.要培养综合型通用人才,不作横向多元选择的专业划分,而进行纵向业务的综合学习,达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规格.

(三)优化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

优化教学内容要注意把握好两个方面的关系:一方面要结合新建本科院校的实际情况,根据自身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加强对教学内容的应用性研究,提倡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如减少一般性理论教学的内容,增加与林区社会治安形势变化直接关联的教学内容.教材建设上除了选用教育部、推荐教材外,其他课程可以提倡使用经过教学实践检验的自编教材.在自编教材中,除了融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设想以外,要根据不同专业方向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设计、编写具有不同理论侧重点、知识侧重点、能力侧重点的教学内容,使自编教材能够形成自己的特色;另一方面要从本科教育的规律出发来优化教学内容,要求教师必须密切洞察学科、专业发展的前沿动态,加强对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学实际问题的研究,不断把科研成果、教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内容,努力倡导研究型教学.

教学方法的改革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改变以往学生只是教学的受动者角色,鼓励倡导案例式、讨论式、参与式、启发式、研究式、情景式、演练式等教学方法.这些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程教学的积极性,增强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同时提高学生接受知识的主动性.二是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促进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积极利用多媒体手段,通过对多媒体课件中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的精心设计与灵活播放,在活跃课堂教学气氛的同时,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充分利用教育资源网络,发掘网络在教学中的作用.在借鉴校外精品课程资源的同时,大力推行校内优秀课程上网,实现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四)强化实践课程教学,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实践教学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教学体系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实践教学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尤其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尤其重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要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特别要加强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重要环节.”因此,学校在本科教育中,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应转为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系统的专业基础,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实践创新能力.作为一所新建本科院校,尤其要重视实践课程教学,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努力建立科学、合理、完善的森林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高校的实践教学包括课程见习、教学实验、社会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及模拟训练、实战技能训练等.加强和改革实践课程教学,一是教学计划调整,实践教学比重适当增加,大力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二是与基层机关密切合作,建立健全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要加大投入,完善训练设施,使基地更加贴近实战;三是改革传统的实训、实习方式,减少帮工式、浏览式、观摩式的实训、实习,增加具有实际操作技能的基层机关部分岗位顶岗实习、实训.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可增加学生实训、实习的课时和学分.保证其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分 (学时)不应小于教学总学分 (学时)的30%;四是探索研究“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模式,逐步建立一支“双师型”的实践教学队伍,贯彻森林实战部门业务骨干与专业教师交流制度,实行“教、学、研、战”紧密结合,逐步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五)结合森林工作实际,加强课程开发与创新,拓宽学生知识面

学是一门发展的学科,专业与课程建设应当与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与文化进步保持同步发展.我院的学科还要体现出森林的特色.所以,应认真研究社会治安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森林工作的实际需要,大力加强课程的开发与创新.基于各专业基础上,各类专门化方向要灵活设置.在基本理论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增设一些诸如《社会学》、《信息学》等旨在适应工作需要的选修课,在合并、删减、浓缩理论课程的前提下,增加一些旨在发展森林院校特色、学生特长的新课程,以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关于森林工作的阶段性成果及治安管理实践中出现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可以考虑通过各种专题形式来系统讲授.这些课程和专门化方向包括林区警务情报、警务与媒体、林区突发事件处置、邪教犯罪预防、恐怖犯罪防范、中外执法比较等课程.利用业余时间建立书法、绘画、照相、拳击、散打等兴趣小组或计算机、英语口语、文书、痕迹检验、文字鉴定等提高班,以发展学生的特长.这样使学生不仅拓宽了知识面,而且培养了实际工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

总之,课程是高校教育教学的主要形式,也是人才培养的核心渠道.高等学校对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来完成.从这个角度上说,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主要体现为课程体系的改革.高等院校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构,应当在保持特色的前提下,主动、积极地适应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与时俱进.因此,我院必须迅速转变教育观念,调整学科专业结构,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才能充分适应培养森林复合型、专门应用型人才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