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民院校学分制教学管理

点赞:20520 浏览:9353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新建民院校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学分制是高校改革的重要举措,对新建民院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学分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需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完善“导师制”;加快选修课课程的建设;强化选修课过程的管理;营造学分制校园文化.

关 键 词 :民办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5-0005-03

截至2011年底,我国现有民办普通本科院校87所,约占普通本科院校总数的十分之一,民院校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建民院校面临着社会需求多样化、生源素质差异大、学生特征多元化、老牌传统本科院校竞争激烈等实际情况.实施学分制改革有利于学校实施因材施教,体现以人为本思想,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通过学分互认,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一、学分制回顾

学分制是以选课为前提,以学分作为学习计量的单位,以取得必要的最低学分作为毕业和获得学位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起源于18世纪末德国的选修制.我国推行学分制的萌芽可以追溯到1918年,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先生实行的“选科制”.我国实施完全学分制管理的高校还不多,大部分高校采用的是学年学分制这种模式.X学校是一所新建民院校,笔者将在下文中结合该校学分制改革实践作进一步研究.

二、前期准备

学分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X校制订了详细的学分制实施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工作:

1.统一思想,组织保证.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教务处处长、各学院院长为成员的学分制实施工作小组,负责重大问题的决策.教务处为日常联络和办事机构,处理、协调日常工作,从组织上保证学分制的顺利实施.

2.研究调研.学校采用网上调研、“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对其他院校实施学分制的情况进行广泛调研,调研内容包括学分制培养计划、学籍管理制度、学士学位管理制度、选课制度、学生管理模式等与学分制相关的问题,以了解具体做法,借鉴成功经验.

3.建章立制,有章可循.从调研情况来看,实施学分制的院校都有一套较完善的制度体系,这些制度对学分、选课、重修、收费、学籍等学分制的核心内容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因此,学校在各职能部门、学院(系、部)讨论的基础上,制订了一套详细的制度规章,如《学分制实施办法》、《制订培养计划的原则意见》、《学生学籍管理规定》、《选课办法》、《关于选修课的规定》、《学士学位授予条例》、《学生收费办法》等,从制度上保证学分制的顺利实施.

4.动员宣传.学校自上而下,对全体师生进行了宣传和动员,使全校师生了解学分制实施的目的、意义和具体方法,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共同参与到学分制改革中来.

5.加强教学信息化建设.学分制打破了传统行政班的界线,每个学生都有独立的培养方案,给教学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学校购写了现代化的教学管理软件,从硬件上保证学分制的顺利实施.

新建民院校学分制教学管理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分制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5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三、实施现状

1.培养计划管理.培养计划是实施学分制的关键,教务处对原有的《制订培养计划的原则意见》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原则意见》对修业年限、总学时、学分计算、课程设置等做出了明确规定.各院(系)根据《原则意见》,制订了符合学分制要求的培养计划.同时,教务处以学分制改革为抓手,对原有课程进行了梳理,强化了课程的规划管理.

2.选课与排课管理.选修课是学分制的核心,为保证选课顺利进行,教务处做了以下工作:(1)根据培养计划和学生数,做好选修课教学资源的预算、统筹工作.(2)组织专家对院(系)申报上来的选修课进行筛选,以保证选修课质量.(3)编辑《课程汇总一览表》、《课程简介》、《选课操作流程》等选课材料,将其在选课前分发给学生.(4)教学管理人员熟悉、掌握教学管理软件中选修课模块的操作办法.在排课环节,教学管理人员使用教学管理软件,根据各院(系)落实的教学任务,安排全校师生教学活动.

3.教学质量监控.学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以教务处、督导组为监控主体.教学质量监控制度有:听课、教学督导、学生评教、教师评学、教学检查.教学管理人员使用教学管理软件,实现教师评学、学生评教在网上完成,通过系统统计,有效降低了人为因素的影响,评价结果更客观.系统里存有的数据也为进一步分析教学质量提供了数据.

4.考试管理.在考试管理环节上,由教学院长(教学副系主任)对试卷的质量进行把关,由教学秘书将试卷送文印室印制.在考试过程中,监考教师严格按照监考流程,安排学生考试座位.教务处、各院(系)共同对考场进行巡视.督导定期随机抽取试卷进行检查,教务处汇总信息后反馈给各院(系).

5.学籍与成绩管理.教务处以《学籍管理规定》、《重修规定》、《辅修规定》等管理文件为依据,对取得学籍的学生从入学注册到毕业离校整个在校期间的学业进行全程信息化管理.在成绩管理上,设置成绩绩点,科学评价学生学业;对于成绩不及格的学生,实行重修制.


四、现状分析

学分制改革对班级管理、教师教学、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务处重视倾听学生、教师对学分制实施后教学工作的建议和意见,教学意见主要集中在:选修课教学班人数较多,教学效果受到影响;一部分学生选课仍然比较盲目;个别选修课逃课情况比较严重.分析形成上述意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选修课课程资源不够丰富.选修课是学分制的核心,选修课的质量和数量是学分制的基础.从课程数量上来看,学校每学期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有限,学生的选课自主权受到了影响.同时,在开课班级中,大班教学占了一定比例,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2.教师资源不够丰富.在开设选修课的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外聘教师,能够开出选修课的专职教师资源并不丰富.专职教师需要承担一定的必修课教学任务,且同时承担了一部分科研任务,在“任务较重”的情况下,对选修课教学任务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此外,大班教学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影响了教师承担选修课教学任务的积极性.

3.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学分制赋予了学生一定的选课自主权,对学生学习自主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教务处将课程简介、选课流程等材料分发给学生.但是,一部分学生不会主动地去了解课程内容,并结合培养计划、自身知识体系去考虑选课.一部分学生是为了“好过”或者基于从众心理而选修一门课程.这也影响了学分制的实施效果.

五、完善建议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学分制要求教师能够开出一定数量和质量的选修课.选修课的开设引入了竞争机制,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执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本专业的知识,还要对一些新兴学科、交叉学科有所研究,除了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和技术能力.教师需要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能够开设出新课.

青年教师是新建民院校专职教师的主力军,其教学水平的提升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的整体上升.因此,学校要出台相关政策,引导青年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进行培训、进修,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增强其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改变知识结构的单一性,从而能够开出更多高质量的选修课程.

2.完善“导师制”,指导学生进行选课.为了避免学生盲目选课这种现象,学校要完善“导师制”,由导师结合专业介绍、课程简介、选课要求等资料,指导学生选课,从而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特点形成一个较清晰的个人培养方案,选择真正需要的课程.

3.强化选修课过程管理.教务处要加强选修课的过程管理,定期收集学生出勤信息.由任课教师定期将出勤情况反馈给开课学院,再由开课学院将信息反馈给教务处,由教务处汇总后反馈至学生班级辅导员,由辅导员对缺勤率严重的学生进行教育,督促其上课.同时,教务处需要注意收集教师、学生对选修课的建议和意见,将其及时进行反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帮助教师提升选修课质量.

4.加快选修课课程建设.在提升校内选修课数量和质量的同时,学校可以引入一些公共资源,以丰富选修课资源.现在有不少学校引入跨校选修,通过这种形式打破学校间的界线,共享优质的选修课资源.此外,引入高质量的网络课程资源也不失为一种方法.学生可以通过在网络上自主学习,完成相应的作业、考试,获得学分,这也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锻炼.

5.营造学分制校园文化.一方面,学校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以主人翁的精神参与到学分制改革中来.另一方面,学校要引导教职工以学生为中心“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怎么写作育人”,适应学分制管理模式,共同营造学分制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