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能力本位教育实施

点赞:9643 浏览:3615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能力本位教育的实质是一种以胜任职业岗位要求为出发点的教学体系.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能力本位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定位、怎么写作地方经济建设使命、“中间阶层”向“中坚阶层”的转变、市场经济以及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的需要.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从厘清专业核心能力、构建能力本位课程体系、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提升校园文化活动等方面实施能力本位教育.

[关 键 词 ] 能力本位教育;实施对策;应用型院校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多是由一所或多所专科学校合并升格转型发展起来的,数量约占全国高校的2/3强,与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及单科性职业技术类院校相比较属于“中间阶层”.在办学定位上,很多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往往不顾自身的办学功能、条件和特性,一味趋高(趋从学术型大学)、攀大(攀升研究型大学)、求全(办成综合性大学)而背离甚至放弃了应用性、地方性办学特点一味发展精英化教育路线,笔者认为这种做法不可取,同时也违背了市场营销学中差异化定位原则.对于新建的地方本科院校,我们认为其定位与发展要以“地方性”和“应用性”为立足点,以怎么写作地方求特色,以提高就业创品牌.而能力本位教育理念的倡导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定位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能力本位教育的内涵与特征

(一)发展渊源

能力本位教育理论最初起源于西方国家,上世纪60年代在美国师范教育中兴起,80年始传到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90年代才开始引入我国.从国外的发展情况看,主要应用于职业技术教育,这些国家均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国家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我国在引入之初也主要用于指导高职教育的发展,但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已经逐渐扩展到全教育行业.从能力本位教育的内涵看,其实质是一种以胜任职业岗位要求为出发点的教学体系,即强调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培养的学生实际上具有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又是所从事的职业所必需的.

(二)特征分析

能力本位教育中的能力就其内涵与外延讲,应该体现两个基本特征:一是体现在目标追求上,它强调的是“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质却是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结构;二是体现在人才规格上,它虽然强调的是职业能力培养,张扬的却是“人”的全面发展,即人的体力、智力、道德精神和审美情趣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和运用.这一人才规格在教育实践中,可以分解为品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审美素质和生理心理素质五个方面.

二、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能力本位教育的重要性

(一)应用型本科的发展定位需要能力本位教育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属于应用型多科性地方高校,其能力本位教育是由其诞生的社会发展背景和国家经济发展趋势所决定的.

1.应用型本科院校是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这一发展的明显特征在于经济的发展由依赖于自然资源转向依赖于科学技术和人才,大学教育的社会地位发生了变化,由游离于经济发展之外,转向主导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进入紧密结合时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结构变化,为新建应用型本科带来发展的契机.

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能力本位教育实施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高等教育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2.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是我国制造业大发展的需要.我国制造业的大发展渴望各个领域能有一批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来适应制造业中高新技术产业的需要,适应加快科技成果开发、应用与转化的需要,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深刻认识到培养本科应用性人才是适应现阶段社会经济对人才的需要,发展空间大,必须坚定不移地把握这一定位.

3.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是教育大众化的产物.21世纪是我国高等教育优先发展的世纪,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并在办学规格、办学层次、办学类型上出现了多样化的特征,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和应用性人才的培养正是顺应了高等教育这一发展趋势.

(二)地方性院校的定位需要能力本位教育

立足点和怎么写作面决定了地方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因此,要积极了解和把握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和发展动向,特别是要紧跟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的科技创新规划,学校不能封闭办学,要主动跟踪地方政府产业发展的思路,努力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新建本科院校要树立两种思路:“以地方求特色”;“以实力出特色”.突出“地方”可以创特色、突出“实力”可以创品牌.

地方性院校能力本位教育具体体现在专业设置上,即专业的设置要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及支柱产业紧密相关.对于社会需求萎缩、发展潜力不大、招生困难的专业要忍疼割爱地取消或者停止招生.要积极申报新兴产业的专业,形成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专业群和学科群,鼓励跨学科开展专业建设.要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力争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教材编写等方面形成鲜明特色,增强专业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中间阶层”向“中坚阶层”转变需要能力本位教育

新建本科院校是我国近年来由几所专科学校合并或单个专科学校升格而建立的、培养本科层次高级专门人才的高校,主要属于“中间阶层”.目前,我国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理念高度趋同,办学定位极度类似,即使是高度浓缩办学理念的校训也常常惊人相似,不少学校校训趋同“厚德、励学、求实、创新”,不注重发掘学校传承的历史文化积淀,不注重结合学校生态定位和区位特征,忽视研究和探索个性化的办学理念,往往将大学共性理念等同于地方本科院校的个性理念,“人云亦云”、“追随大流”,无法体现学校的个性品位和价值追求.因此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由“中间阶层”向“中坚阶层”转变需要能力本位教育.


(四)市场经济需要能力本位教育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走向市场并成为经济运营中相对独立的经济主体,必然考虑利润的最大化,这种利润的最大化的获取就要求每个人必须发挥其最大能力来从事经济活动,因而市场竞争其实质是人的能力竞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生产内容随市场需求发生了变化,这种就业的非定向性和生产内容的不确定性,要求学校培养的人才不能是单一专业型或产品型,而应当是“变形金刚型”的人才,——具有宽厚的知识基础和较强的能力素质,能够根据劳动市场需求和岗位变化,具备所需要的专业劳动能力.因此,市场经济的特点对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能力和素质.

(五)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需要能力本位教育

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人是生产力的首要因素,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有效方式,首要的就是发展人的能力.社会主义社会本质的另一特质是消灭剥削和两极分化,以达到共同富裕.达到“共同富裕”的基础和前提必须是先做到“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前者是根本,后者作为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实质在于建立激励机制.换言之,实现共同富裕的生产关系方面的机制应当使人的能力得到最大的发挥.主体能力的提高和拓展及其充分正确地发挥和实现,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和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的根本所在,这恰恰与教育中能力本位思想是相容和相通的.没有教育中能力本位思想的确立和弘扬,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所需的各类人才及主体能力素质特别是主体生产力素质的培养和塑造难以得到保证.可见,教育中能力本位思想不仅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不仅是教育自身本质的规定,而且与我国社会主义本质及其实现的内在要求亦是相一致的.

三、能力本位教育的实施思路

(一)厘清专业核心能力

专业核心能力就是本专业所特有的针对社会专业领域的能够履行岗位职责的实际能力.专业核心能力首先是一种实际工作能力,其次是一种专业素质能力.专业核心能力是能力本位教育的基础和关键.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其专业核心能力包括酒店怎么写作能力、酒店管理能力、酒店投资经营能力等方面.

(二)构建能力本位课程体系

能力本位教育观念设置的课程体系,应该有以下特征:一是课程目标针对学生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二是课程设置以专业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三是课程内容是工作过程知识;四是课程结构采用模块式;五是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课程实施;六是以能力为标准进行课程评价.以旅游管理专业导游方向为例,其构建思路为:就业市场调查——导游工作分析——职业能力分析——专项能力分析——课程设计.

(三)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必须摒弃单纯的“学历为本”的传统理念,应该以市场为导向,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具备实践能力、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摆在教育活动的核心位置,构建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

(四)提升校园文化活动

学校各部门、党团组织、学生会、学生社团、各班级都是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者,不同的组织者从不同的角度设计符合自身特点的活动,从而使校园文化活动呈现多样性和内容的广泛性,而且来自于不同的专业、年级以及所具有的不同的知识结构乃至思维方式的学生经常在一起交流学习,在潜移默化中互相影响,互相熏陶,在一个人身上实现了某种程度上的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交融、渗透.这就为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提升校园文化活动,首先,要借助校园文化活动这个载体,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实行课程化管理,将其作为规范的、制度化的育人手段.其次,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要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如与创业能力培养相结合,开展创业教育;再次,要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参 考 文 献]

[1]任淑淳.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共性问题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3(11):58-60

[2]刘欣.地方应用型本科教育特色形成的制约因素[J].职业技术教育,2009,30(25):11-12

[3]韩庆祥.能力本位[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9:30-35

[4]傅大友.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三个关 键 词 [N].光明日报,2010-05-13

[5]张军.能力本位: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的核心理念——对转型时期我国教育出路的再思考[J].内蒙古社会科学,1998(3):13-14

[6]霍宏.校园文化活动与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初探[J].中国市场,2008(6):104-105

[责任编辑:王凤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