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本科会计教育的现状

点赞:33398 浏览:15636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会计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和会计职业界的重视,但会计教育的实施尤其是高校会计教育效果并不理想.文章通过对高校学生和教师的调查问卷分析了我国高校本科会计教育的现状,发现目前我国高校会计教育存在会计培养目标缺失、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完善、会计教育的教材和内容缺乏、会计教育的教学方法落后以及会计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完善建议.

关键字:会计诚信危机;会计;会计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8-0264-03

一、高校会计教育的重要性

近年来会计诚信危机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进而与之相关的会计亦成为社会各界讨论的焦点,不少专家学者都认为提高会计职业群体的会计素养是化解会计诚信危机的重要途径之一.而要提高会计职业群体的素养,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方式.从制度经济学视角分析,会计本身属于非正式约束的一部分,它是基本的非正式约束——价值信念、规范、道德观念、风俗习性等在会计职业的集中具体体现.非正式约束具有稳定性、长期性、不易移植性和对民族文化的继承性,非正式约束的特性决定了政治、经济、法律制度安排可以对其施加影响,但不可能作为外生变量决定其变迁路径和方式,非正式约束的变迁往往需要个体改变自身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习惯来实现.通过教育的手段,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来影响和提高个体的道德觉悟,是改进会计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因此,会计人员必须学习会计的基本原则、正确的分析方法,并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道德修养,明辨是非,主观化解会计困境.会计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对会计专业在校学生的教育(学历教育);另一方面是对在职会计人员的教育(继续教育).会计人员的学历教育主要在高校,高校培养的会计专业人才起点较高,在会计实务界的职业地位比较重要,他们对整个会计职业界的水准层次和选择倾向都有重大的影响,因此高校的会计教育的价值愈显重要,高校理应成为会计教育的主阵地,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改善我国会计职业界的现状.接受高校会计专业教育的主体是在校的大学生,他们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即将定型的时期,其道德养成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在这个时期加强会计教育具有很大的效果.笔者认为只有把会计的在校教育和继续教育结合起来,才能建立系统的会计教育体系,否则会计教育的效果和目标将大打折扣.

我国高校本科会计教育的现状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会计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专科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8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二、我国高校会计教育的现状——以广东部分高校为例

1.高校会计教育现状的调查情况.随着对会计的研究的推广和深入,会计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和会计职业界的重视.虽然我国会计教育起步晚于西方发达国家.但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提高审计质量的要求日益增长,会计教育问题也受到极大的关注.近年来,财政部和会计职业团体都要求将会计教育作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众多专家学者对于高校会计的在校教育也提出不少的建议和要求,但具体实施并不尽如人意.为研究高校本科会计教育的现状,笔者于2012年下半年在广东省高等院校范围内对会计专业的部分教师和学生(主要是2013届毕业生)以访谈和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高校会计教育相关问题的调查.具体包括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金融学院、广东工业大学等几所高校.其中各高校的会计课程设置、会计内容讲授方式等问题主要通过访谈进行了解,而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对和道德的认识;第二部分是关于对会计的认识;第三部分是关于高校会计教育的有关情况的调查.共发放300份问卷,最终收回有效问卷180份,问卷回收率为60%.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高校会计教师和高校会计专业学生都具有较高的道德意识,高校学生具有较高的道德素养,这得益于高校对传统的德育教育和一般教育的重视.但与之相反的是,高校师生尤其是高校会计专业的学生的会计认知水平较低.高校教师虽然对会计有一些基本的认识,但并不全面和深入.笔者在访谈过程中也发现很多老师对会计的含义也只有些模糊的认识,甚至把会计等同于会计职业道德,并且很多不太重视学历教育中系统的进行会计或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而会计专业的学生缺乏系统的会计知识和感悟,分析和决策能力较差,这是高校会计教育中应该重视的问题.总之,我国高校会计教育依然存在起点低、目标模糊、涉及层面窄、流于形式等缺陷,会计教育实施效果较差.

三、我国高校会计教育存在的问题

1.本科会计培养目标缺失.高校也将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应用型专门人才或复合型人才,这种定位本无可厚非,但是高校教师过分强调对学生的技能培养,无能在课程体系设置还是培养计划设计和实施上都比较重视操作和应用技能的讲授,而忽略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会计职业教育很难获得学校和教师的重视,未把对学生的“德”的教育摆在应有的位置.而据此目标培养出来的学生必将是重技能而忽视道德的,会计道德和价值观缺失,这样是无法在困境中做出合理的决策的.检测如这些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后,极易被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所影响.笔者认为不管会计人员是主动还是被动做检测账,只要参与了都可以认为是失德的行为.检测如所有的会计人员都能严格遵守职业规范,主动抵制查重,也没有那么多的上司会强迫会计人员做检测账或向报表注水了.所以会计教育的缺失可以说是会计诚信危机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2.高校本科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完善.我国大部分高校本科会计专业教学计划中的课程体系都包括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和实践课等几大部分,公共基础课中也有开设思想政治和道德修养课程,但这些课程只是介绍一般的知识,无法同会计职业紧密联系起来.少有学校专门开设会计教育的课程,甚至连最基本的会计职业道德准则的相关课程都没有开设.笔者调查的广东几所高校除了中山大学和暨南大学针对本科阶段开设有专门的商业和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外,其他学校都没有开设相关课程,但即使开设也是以任意选修课的形式开设的.而全国会计本科专业开设有与会计相关课程的也不超过全部高校的40%,这个比例远低于国外,而且开设这门课程的只是针对国际班、基地班、ACCA创新班等培养国际性会计专门人才的专业.另外在课时的分配上有些学校的会计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程的学时不够,教师没有时间在授课过程中穿插会计方面的知识,这样的培养计划当然无法引起教师对会计教育的重视,学生也无法在课堂系统的学习中获取会计的认知和思考. 3.会计教育的教材和内容缺乏.由于高校会计专业在本科阶段只重视会计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培养,所以针对本科层次的与会计相关的教材是相当稀缺的,目前可供高校采用的会计教育的教材大约有6本左右,但主要内容和编排大同小异,主要是关于和学、道德标准和道德评价、企业、会计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内部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准则框架结构与行为规则结构、会计职业的评价、会计职业道德惩戒、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等内容,关于分析和决策的内容涉及较少,而在实际教学中鉴于课时的限制,更多的是侧重于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与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审计、税法等内容的结合也应该在教材中体现出来,但是我国高校的这些会计专业教材很少有提到会专门介绍相关会计知识的.

4.会计教育的教学方法落后.教育目标决定教育手段和方法,尽管高校会计教育(更确切地讲是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改革强调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但是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模式仍是沿袭传统的集体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主要表现形式有:以教师口头讲述为主的“一言堂”方式为主;以考试成绩衡量学生的职业道德发展水平;课堂之外的教育往往热衷于职业道德知识的竞赛;对课堂上传授职业道德知识在提高会计职业中的作用抱有过高的期望.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实质上都是把德育等同于智育,把道德的学习等同于知识的学习,为此贯穿职业道德教育过程同样是死记硬背、反复练习的那一套.这种忽视学生内在需要的教学方法,难以真正唤起学生的道德责任感和培养学生的感悟性.

5.会计教育师资力量薄弱.我国高校研究道德理论的教师懂会计的少,而研究会计的教师精通道德教育的也不多,而能把会计知识与道德结合起来讲授的教师更是寥寥无几.这一方面源于我国传统的会计专业教育就不重视会计教育,另一方面教师和科研工作者自身也不重视会计知识的更新与研究.根据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几所高校的会计教师很少有研究会计的,有些教师简单认为会计就是会计职业道德,因而没必要专门开设课程进行讲授,有些教师甚至对会计的定义和内容都不是很清楚,这样当然无法在平时的授课和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会计的知识,或通过言传身教进行会计教育.

四、加强高校本科会计教育的对策

会计在校教育的缺失可以说是我国会计诚信建设的重大缺陷之一,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我国高校本科会计教育.

1.由职业团体或教育主管部门确定道德教育的强制性地位.国外许多会计师职业团体基本上都将道德教育作为行业准入的一个机制,并且又得到教育团体的支持,这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准备进入会计师行业的学生认识到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并在学校期间选修道德教育的课程.我国的职业团体和教育团体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将会计教育相关课程的学习作为行业准入条件或课程必修课程,并规定一定的学习课时记录,除了现行的会计从业资格证需要学习和考核财经法规和职业道德外,更高层次的助理会计师考试、中级会计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考试等也要增加会计学习与考核的内容.这不仅在形式上使更多的学生研修道德课程,更重要的是在学生中产生一种导向,让学生在心底感受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而后者将在更大程度上提高道德教育的效果.


2.明确会计教育目标,优化本科会计专业人才目标.我国国务院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应将素质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之中,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科学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以培养更多的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因此,高校本科会计专业应将会计教育清晰定位为学历教育目标之一并围绕这一目标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使本科会计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会计教育目标可设定为“提高教育的知识”和“开理的感悟性”两个目标,并循序渐进地来达到这两个目标.因此,期望在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审计、税务会计等课程中整合实施教育的内容.具体可以分解为三部分:价值观教育、会计职业和道德标准教育、能力培养.

3.改革本科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结合我国会计专业的教育的情况,我国高校本科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的改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我国高校目前针对道德修养教育已开设思想道德修养、道德与法以及政治理论等德育课程,但是这些德育课程与专业结合度不高.所以需要单独开设一门企业或会计课程作为会计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其次,会计意识的形成和感悟性的开发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学生的职业能力认知、职业价值观念的形成和分析能力以及能力决策能力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所以会计教育绝不是一次性的教授课程就能达到其目标的,我们应该意识到会计教育是贯穿整个会计教育过程的始终的.再次,也可以将会计的内容融入到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课程中来,并作为各门课程必须讲授的内容之一.

4.加快会计教育的教材建设.会计教材建设一方面需要完善会计和会计职业道德的专门教材,突出教材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特点,另一方面也要及时更新其他会计专业课程的教材,教材内容中要将有关的会计分析和决策知识穿插进来,这样也可以引导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将会计专业知识和会计知识结合起来,更能引导学生自发进行相关的思考.

5.创新会计教育教学方法.要培养品质高尚、具有社会责任感、精通会计业务、通晓会计法规的会计人员,不仅要在课堂上讲授上面设计的课程内容,而且还需要创新教学方法.除此之外,还可以采取角色扮演、邀请实务界讲座或参与讨论、模拟实验等方法,当然这些方法应该因材施教地结合起来运用,提高学生学习会计的兴趣和会计教育的教学效果,实现高效会计教育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