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生态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点赞:5026 浏览:1454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实践教学能够使学科问题生活化、情景化、社会化,极大提升学生感知与动手操作能力,属于基本教学方式之一,在各级各类高校尤其是地方本科院校的专业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从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开创实践教学模式、搭建实践教学平台、组建实践教学梯队等方面,论述了在生态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的改革思路与具体做法,以期助推本专业教学g4-的提升.

[关 键 词 ]生态学 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4-0171-03

[作者简介]赵怀宝,琼州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士(海南三亚572022)

实践教学对于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不言而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制定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办法.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确保各类专业实践教学必要的学分(学时).配齐配强实验室人员,提升实验教学水平.加强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高职实训基地”.《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也指出,坚持理论学习、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相统一,坚持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然而,在我国部分地方本科院校,由于思想重视程度不够、基地和实验室建设滞后、教学体系缺乏系统研究、优化以及管理过程存在缺陷,实践教学依然是人才培养全过程中比较薄弱的环节.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也是人类可持续发展依赖最强的一门学科,本学科哲学思想性强、知识涵盖面广④,学科所研究的领域中各个客体间存在不断交流和相互作用的特征,实践教学在生态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构建“六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结合生态学专业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素养和扎实专业知识,具备较强实践、实用、实干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遵循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导向性、系统性、全程性和规范性原则,应构建“六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即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将实验教学、实习实训、竞赛活动、第二课堂、证书培训和毕业设计六种实践环节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见图1).

实验教学的主要载体是建立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基础之上的实验课程,按验证性、综合性和设计性分类型、分层次设置.其中验证性实验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综合性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设计性实验设置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开设开放实验项目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创新能力.

实习实训可进一步分解为课程教学实习、专业综合训练和毕业实习三种形式.课程教学实习主要对课程内容进行实践训练,目的是加强理论和实践的联系,提升学生的感性认识和专业兴趣.专业综合训练是在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在专业技术人员、双师型教师和企事业单位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集中、深入的专业训练,可系统、全面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毕业实习主要在有一定科研实力的企事业单位或学生的目标就业单位进行,可以作为对学生综合素质、专业知识、社会工作能力等综合技能的一次全面考核.

竞赛活动可有效提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参与各类社会活动的能力,如各种技能大赛等.第二课堂主要是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其社会实践能力.证书培训主要是鼓励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培训或考试获得各类职业资格,为学生毕业后高质量就业工作打下基础,如环境监测师、环境评价工程师等.毕业设计则是对本科期间所学实践知识的总体考核.

二、开创“二合三驱”的实践教学模式

生态学专业坚持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宗旨,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应用能力与素质提高协调发展为目标.本专业应依照学生在大学阶段的知识发展规律,构建并采用具有本专业自身特色的“二合三驱”实践教学模式,即理论教育与技能教育相结合、常规实践与创新实践相结合,兴趣驱动、竞赛驱动和项目驱动,逐步提升学生的实践、实干能力(见图2).

地方本科院校生态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实践教学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5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生态学专业应根据当前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及市场技能型人才相对短缺的现状,革除强调理论而忽视实践和技能的教学弊病,一方面进行实践理论教育,包括支持实践技术理论教育的基础文化教育,另一方面强化实践技术和实践操作的培养教育,并通过常规实践与创新训练为一体的实践教学来保证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思维的训练.通过理论教育和常规实践,能够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技能教育和创新实践,能够培养学生相对高级的,体现综合素质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从知识积累向能力生成转化,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创新转化.

由于生态学专业与生活、社会联系紧密,因此可以充分运用兴趣驱动、竞赛驱动和项目驱动等方式,促进理论知识向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转化,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不断实践和善于创新的学习品质.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还要坚持个性化教育,采用启发、探究、情景模拟、问题预设等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联系生活实际,强化案例应用,不断创新教学手段.专业竞赛对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独特的促进作用,应该鼓励并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各类创新竞赛,使学生在参赛过程中不断吸收、消化和串联各种理论知识,提升综合应用能力.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应结合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及与企业间合作的横向科研任务进行探究式学习,注重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归纳等认识活动,从而使学习过程变为学生提出问题、猜想预测、动手操作、记录信息、解释讨论、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及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搭建“内外结合”的实践教学平台

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是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教学顺利开展的保证,只有拥有良好的实践教学基地,才可以培养出优秀的创新型人才.生态学专业应立足人才培养目标和地区条件,采用“内外结合”的方式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基地,强化产、学、研合作教育.

在校内实践基地建设方面,一方面应依托与地方共建实验室项目,根据专业建设与发展需要,着力加强生态学专业实验室的硬件和质量内涵建设,构建分门别类的基础生态学、海洋生态学、农业生态学、森林生态学、分子生态学等实验平台.地方院校要根据自身专业格局对生态学专业实验条件和实验内容进行系统改造,通过优化组合更新实验项目和内容,充实改善实践教学软、硬件条件.另一方面要加大实验教学人员的培养力度,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加强实验室制度建设,合理开发和利用学校现有各类实验室,提高设备利用率,突出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实验教学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在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方面,生态学专业要坚持“互惠互利、双向受益”的原则,选择一批具有良好育人环境、工作氛围积极向上的企事业单位作为合作伙伴,如各类自然保护区、野生生物保护站、环境保护组织和机构,以及大中型生态产业开发公司,只有如此才能充分发挥企事业单位生态资源、机械设备、管理经验的优势和校方智力资源的优势,提升双方合作所产生的品牌价值.在组织管理方面.高校一定要成立专门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管理机构,不断完善相关规章制度,规范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运行.

四、组建“聘养结合”的实践教学队伍

在实践教学队伍建设方面,生态学专业要采取“聘养结合”的方法.可以聘请一批来自企事业单位并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管理、科研或生产人员作为教师,在对其进行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的培训后即可吸纳为专业实践指导老师.与此同时高校要采取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措施保证其稳定性.教师可把生产、科研、管理的前沿技术、工艺及行业发展信息等带到高校来,有助于学校师资队伍结构的改善,有利于实践教学环节的加强.应鼓励教师参加职业技能考试或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或通过“硕博工程”、“双师工程”等方式.培养一支业务素质高,适应现代化、国际化建设需要的素质优良、结构优化、高效精干、经验丰富的专业师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