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院校设立课外体育俱乐部的可行性建议

点赞:16770 浏览:7106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如何在两年的体育教育中满足大学生的身体需要,是从事高校体育工作者应考虑的问题.本文旨在对我院设立课外体育俱乐部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为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 键 词 】课外体育俱乐部 可行性 分析 建议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0-0049-01

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是指在校园内有着相同体育爱好的大学生,在课余时间,以丰富课余生活、增强身体素质、培养自我娱乐,促进人际交往为目的,以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形成自我组织,并聘请体育教师为指导员的学生群体性的课外体育组织.

一、大学课外体育俱乐部适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

大学生从青年初期向中期过渡,形态发育、机能发育以及身体内分泌变化等都标志着器官走向成熟,但由于年龄、性别、环境以及体育锻炼的影响,个体差异较大,从而表现出运动机能、运动素质等各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课外体育俱乐部的设立符合大学生身体发展的要求,在特定的场地和时间,教练员精心设计讲授锻炼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其首要目的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为大学生健康怎么写作.

二、课外体育俱乐部是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重要途径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提出:“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我院体育教学实行两年制教学,一、二年级学生除了学校安排的课程之外的时间自由支配,到了三、四年级便无人问津,任其放任自流.校园内缺乏相应的体育设施,学生由于自身的惰性,将许多时间浪费在网络游戏或睡觉上,不仅身体上得不到锻炼,心理上也会造成许多负面影响.因此,课外体育俱乐部在尊重满足学生的主体选择基础上,在体育锻炼中磨练意志力,从而为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外体育俱乐部促进我院校园文化建设

2004年,教育部、共青团联合下发的《教育部共青团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改进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体育活动是校园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不受时间、年级、专业、场地、器材和教学大纲的限制.我院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学校的师资力量不足日渐显现,人均占有的运动场地面积与国家教育部制定的评估体系标准有差距,包括场地、器材、教师等资源.体育俱乐部的设立不但能缓解体育教学的场地、器材的问题,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也能起到促进作用.

四、设立课外体育俱乐部是我院学生的需求

对我院男、女学生各100名进行问卷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第一,学生对于开设课外体育俱乐部的必要性数据显示:男生75人,女生68人认为设立课外体育俱乐部是有必要的,每周一次的体育教学,教师只能重点教授内容,无法给予学生充足的练习和消化内容的时间,而课外体育俱乐部能弥补上述不足,还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在活动中锻炼和体现学生的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第二,学生希望俱乐部开设的课程中,男生对于球类项目尤其是篮球(91人)、足球(58人)、乒乓球(57人)、其他器材(86人)的喜爱程度和女生对于舞蹈类(79人)、健美操(85人)的喜爱程度都过半数以上.这说明学生有喜欢的体育项目,而且项目种类丰富多样,但缺少进行体育锻炼的平台.

第三,影响学生体育锻炼的因素的调查情况:缺少锻炼的体育设施,男生占79人,女生占80人;缺少专业体育人士指导,男生占88人,女生占84人.这说明学生希望设置锻炼的场地、体育设施以及专业的教练进行系统的指导.

五、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三本院校学生的家庭环境大多较优越,在调查中大部分学生表示愿意参加自己喜欢的体育锻炼项目,但缺少进行课余体育锻炼的平台,有半数以上的学生赞同设立课外体育俱乐部.设立课外体育俱乐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还能提高学生该项体育运动的学习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为学生的运动爱好和身体素质奠定基础,同时也促进了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因此,我院设立的课外体育俱乐部符合了当代大学体育发展的趋势,符合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模式.

本科院校设立课外体育俱乐部的可行性建议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体育俱乐部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3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