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和实践

点赞:29761 浏览:13399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本文对“工学结合”教育理念的先进性进行了阐述,指出并分析了国内采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问题、困难和误区,深入阐述了在应用型本科层次运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最后给出了作者在所在高校软件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现实案例,成功验证了在应用型本科层次进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改革的可行性、必要性和先进性,对应用型本科教学模式改革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关 键 词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本科

中图分类号:TN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9-0000-02

“工学结合”作为一个先进的教学模式在国外已经发展一个多世纪了,国内却只有部分高职、中职院校做着“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尝试,在高等本科教育层次上尝试“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改革更是乏有先例.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生面向行业就业是其重要的现实目标,因此,在应用型本科层次上探索“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现在,“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更应该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模式改革的热点.

应用型本科“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和实践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工学结合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4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一、“工学结合”教育理念的先进性

(一)“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起源与发展

工学结合教育模式起源二十世纪初.1903年,英国桑得兰德技术学院工程系和土木建筑系开始实施了“三明治”教育模式.1906年,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大学开始实施与英国基本相同的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并称之为“合作教育”.1983年,在美国成立了世界合作教育协会,总部设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土顿的东北大学,协会成员来自40多个国家,每年召开一次国际性会议,影响越来越大.目前,发达国家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发展的重点是跨国安排学生的工作实践,以达到教育国际化的目的.2000年协会理事会经讨论决定,将合作教育改为“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 ,以进一步凸显了工学结合的基本特征,便于理解.

(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优势

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历经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再度成为教学模式改革的热点,主要原因在于其与行业实际紧密结合的理念.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把工作实践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同时也作为培养手段,培养方案以职业为导向,紧密结合具体工作岗位,在实际工作中学习、理解、消化专业理论,积累工作经验.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与行业紧密对接,直接把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作为培养目标,因此,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校,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中的主要优势在于:

第一、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实践促进学生对理论的学习和理解,更能促进学生深入自学相关理论知识,开阔专业视野,从而提高了学生深入学习的主动性;

第二、学生在学期间即接触社会实际,避免了高校毕业生对社会生活不适应的现象,加深了对就业、创业、谋生等概念的理解,利于学生的后续发展;

第三、让学生早早脱离“塔”中学校对学生过分的“保护”,让其更加自然的接受社会人中的相互关系的实际情况,能够自然的与人合作工作,和谐相处;

第四、经受实际工作的锻炼,增加学生的责任感,锻炼学生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能更加理解家庭中父母、长辈的付出;

第五、经过工作锻炼和学习提高,增加了学生就业的能力和信心,很多学生能够在未毕业时就确定了适合自己的工作.

二、国内“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发展的主要问题

“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具有很大的先进性,但其在国内的推行和发展却相当缓慢,存在很多认识的误区和实际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第一、认为工学结合只能在中等或高等职业教育中采用的教学模式,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是专业知识体系的系统研究,而不是直接面向就业;

第二、多数企业不愿意提供工作岗位供学生实习,因为可能影响其业务,更不能为学生实习提供报酬;

第三、工作与学习衔接困难,如果工学不能很好结合,就会相互影响,并且存在工学内容脱机,所学非所用,所用非所学的现象.

三、国内工学结合模式主要问题原因的分析

(一)关于只有中等或高等职业教育才采用工学结合模式的问题

经过研究发现,只有国内仅限于中职和高职院校采用工学结合的模式,在国外,工学结合的模式一直在高等院校中被采用,而且效果良好.国内出现这样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国内本科教育长期以来采用了统一化的模式,其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基本上都和研究型大学的本科生教育趋同.即使目前很多本科教育定位为应用型本科,但其模式仍然习惯性的采用了传统模式,这也是本科教育难于推行工学结合模式的重要原因.

(二)关于企业排斥“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问题

成功“工学结合”模式一定是多赢,即企业、学生、院校都能获益.目前企业排斥院校的所谓“工学结合”模式主要原因在于结合的并不成功.在当今人才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没有哪个企业不是求贤若渴的,只要是真正的有价值的人才,企业一定会敞开怀抱接收.现代企业都非常重视企业的人才战略,合作培养人才以解决其人力资源问题,从根本上有利于企业核心价值的实现.但是目前较多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设计上,较少考虑企业的核心利益及价值,毕业生培养完之后往往跑到竞争对手那边就业,反而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校企结合的深度不够,不能产生很好的人才培养效果,也是企业排斥的重要原因.

(三)关于“工”和“学”衔接困难的问题

“工”和“学”衔接困难的问题主要在于工学结合模式的设计和预期错位问题.一方面来源于校方对企业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了解不够深入,在设计“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是考虑不够充分,相关课程设置也不尽合理;另一方面来源于企业难于使工作时间足够灵活来适应高校的教学活动,企业在安排工作任务时不能充分考虑到高校的培养模式.因此,关键在于工学结合模式的设计上. 四、“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应用于应用型本科的可行性研究

首先,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定位决定了毕业生成功就业是其重要的培养目标.

不管应用型高校是否接受,其现实定位是非研究型的,决定了它很难在科学研究、高端人才培养方面与研究型高校竞争,面向行业,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其现实的选择.因此,应用型高校毕业生的重要目标是进入专业相关行业就业.因此,应用型高校在根本上具有采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需要和可能,其根本目标是一致的.

其次,高等教育大众化使得高等本科教育更加类同职业教育

高等教育大众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这就意味着高等教育成立少数院校培养专业精英外,大部分本科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差异在逐渐弱化.原本“流行”于高职教育的工学结合模式步入高等本科教育也是趋势的必然.

第三,“工学结合”模式中本科生较高职或中职学生具有更强的自学能力和综合素质.

中职或高职教育受学生起点或生源层次的限制,使得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或有欠缺,在进行工学结合过程中,通过训练可以胜任工作,但缺乏总结和提高的过程.而本科学生具有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高综合素质,具有较强的归纳、总结能力,同时具有较强的自我知识扩展能力.企业则更看重本科学生的潜质,愿意培养并使其成为自己优秀的员工.

第四,本科教育四年学制可以使“工学结合”更加深入.

高等职业教育3年学制使其理论教学和工作实践的时间都难以保证,“工学结合”常常变成了体验式实习,不能进行深入的工学结合.而应用型本科完全可以用累计三年的时间在校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累计一年的时间在企业工作.这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提供了比较宽松的空间,也为企业工作任务的连续性提供的保障.


因此,在应用型本科高校,推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是完全可行和必要的,而且在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应该逐渐成为教学模式的主流.

五、应用型本科软件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探索

作者所在高校是典型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招收学生为三批次本科层次,不管从家长意愿,学生学习实际等方面,毕业后的主要目标都是面向行业就业,能够为地方经济建设怎么写作.因此作者以我系软件专业作为试点,进行了“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大胆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获得了宝贵的改革经验.

经过周密的调查研究,我们与哈市某IT人力资源外包公司和哈尔滨某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深度的校企合作,以部分学生为实验学员,接受了为期近一年的“工学结合”模式培养,最后这些实验学员全部实现了行业高端就业,平均薪资在四千五以上.我们采用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简单归纳如下:

我系软件专业采用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由五阶段构成:

第一阶段:公共基础及专业基础的学习阶段(第一至四学期).

本阶段历时四个学期,全部在校内完成,教学内容适当整合,精华公共基础课程,整合专业基础课程,理论注重实用、够用为度;

第二阶段:面向软件研发岗位的实用技术学习阶段(第五学期).

本阶段历时一个学期,在校内由来自企业的工程师和校内教师共同完成,主要内容为软件研发所需要的实用技术.主要包括Oracle数据库、JaEE框架技术等主流工具与平台.

第三阶段:进入公司进行封闭式集训阶段(第六学期).

本阶段历时六个月(含两个检测期),在合作的公司进行封闭式项目集训,使学生快速熟练掌握主流软件开发技术.结束后与企业签订就业意向合同,主要包含公司承诺的薪资待遇和学生为企业供职的年限.

第四阶段:岗位技术整合与综合提升阶段(第七学期).

本阶段历时一个学期,由校内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在校内完成,主要内容为软件工程、项目管理、专业英语等课程.重点在于整合、总结和提升所学的实用技术.在本学期完成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

第五阶段:进入企业工作阶段(第八学期).

本阶段历时一个学期,学生正式进入企业(或外派企业)工作,签订正式的就业合同兑现承诺工资待遇.

六、结束语

经过实践验证,“工学结合”教学模式适用于应用型本科层次的教学对象,能够成功的实现学业、就业对接,使学生得以面向行业高端就业.面向应用型本科高校进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改革具有可行性、必要性和先进性,相关的改革实践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本论文为黑龙江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应用型物联网人才规格及培养模式的研究》的阶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