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写作教学理与实践

点赞:21469 浏览:9543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基本定位是怎么写作地方经济,培养知识、技能兼备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此定位下的英语专业也在改变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尝试“复合型人才”培养之路.复合型人才培养在英语写作课程中的体现是强调实践性、参与性和体验性.社会文化理论与过程写作法相结合的英语写作理论、写作任务、信息技术三者的动态统一实践着应用型、复合型英语人才的培养目标.

关 键 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写作;理论;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2011)04-0111-03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多是以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为主,培养具有一定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怎么写作等一线或岗位群并适应其需求、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高等学校[1].应用型本科院校传统的外语人才培养与信息化的社会无法实现正常接轨,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也背道而驰.关起门来在传统教室里仅仅依靠“一本课本 + 一块黑板 + 一支粉笔”搞人才培养再也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打开门户,将现代信息技术引进来,从而以此为载体将动态的信息、知识引进来,并由此锤炼学生对浩瀚的知识和信息的识别、加工、利用、和再创造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和适应性,为他们未来能在某一岗位上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提供一个多功能平台,这一多功能平台既能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积累,又能培养他们的应用性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简言之,应用型人才培养强调实践性、参与性与体验性.英语写作教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不仅仅体现在专业技能的培养和应用上,还体现在学生自身习得这一技能的过程中.如在写作过程中接受信息的能力、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主学习与合作式学习的结合能力、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拓展等.本文以个案研究为依托,将社会文化理论与过程写作法相结合的英语写作理论、写作任务、信息技术三者整合,进行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写作教学理论与实践探索.

一、研究内容

该研究依托的个案为某应用型本科院校基于网络的英语写作课程.该课程将实现以网络信息技术与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的整合带动新型英语写作理论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整合:以网络为载体,将动态的信息、知识引入课堂,为学生提供资源充足的教学环境,创造尽可能真实的交互机会和情景,以利于其知识建构和各种思维能力的培养,并增强他们的实践意识和适应性.该课程既考虑本科教育的基础性与阶段性,也考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力求实现学生专业知识的习得、应用技能的提升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三重目标.

该个案中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英语写作教学理论以过程法写作理论为主线,以社会文化理论的核心思想为支撑,将二者统一于网络写作平台中,充分发挥教师作为重要他人(significant others)的相似度检测干预作用,以实现教师、学生、任务三者的动态结合(具体框架见图1).“过程法写作”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是一个以完成针对特定读者的社会交互任务为最终目的,集复杂信息处理、知识创造、知识表达为一体的思维过程.该方法反对只重视语言形式和学生最终作品的传统方法,强调把教学重点放在写作过程上,注重学生的全面参与以及他们的评判性思考能力的培养.此理念下的过程法共分为以下五个体验步骤:构思、起稿、反馈、修改、定稿.社会文化理论中诸如相似度检测(mediation)、最近发展区(Zoneof Proximal Development)的核心概念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对个体认知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社会文化理论视阈下的语言学习是以语言为相似度检测的有意义的交际活动中形成的交际资源[2].个体的语言发展需要来自外界或他人的支架式(scaffolding)的辅助和支撑.过程写作法和社会文化理论在语言习得方面的主张存在共性.过程写作法视写作为循环式的心理认知过程、思维创作过程和社会交互过程.强调写作者在写作过程中的自主性及交互性,提倡通过写作过程而学习写作,重视思想内容的挖掘和表达,旨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其写作能力.由此可见,二者都主张个体知识和技能的建构必须是以有意义的社会互动为载体.在语言教学上,离开了社会互动,学习者的语言学习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action research),旨在进行应用型本科院校基于网络的英语写作教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行动研究法由来已久,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运用十分广泛.它的基本内容包括:(1)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相结合;(2)行动与研究相结合;(3)专业科研人员与实际工作者相结合;(4)理论与实践紧密相结合;(5)行动与评价相结合[3].通过对已有研究的分析和评估,行动研究法目前被认为是“开展网络外语教学研究最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4].

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将新型英语写作理论与网络写作环境相结合,其实施将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与传统的写作教学形式相比,稳定性比较低,较容易出现突发问题.因此,本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边行动边研究,经常反思行动过程中的问题,依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计划,不断完善,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研究过程.

本研究从某应用型本科院校2009级英语专业4个教学班中随机选取两个班(56人)作为被试,采用上述社会文化理论指导下的英语过程写作法,进行了一个学期的写作教学试验.为了解教学效果,被试在学期末接受了学习效果问卷调查.问卷由研究小组采用Likert scale根据课堂观察的结果自行设计,发出56份问卷,回收56份,其中54份有效.另外,本研究还采用了开放式访谈对课程设计的优劣、课程目标的实现程度、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环境下,基于网络的英语写作理论框架依然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调查.

三、结果与讨论

(一)问卷调查和开放式访谈

54份有效问卷的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对社会文化理论指导下的基于网络的英语过程写作持积极、肯定的态度.他们对其中的互动环节尤其感兴趣,认为这种方式使他们能够体验写作过程、相互了解、思路开阔、行文更顺畅.具体结果见表1.

在问卷调查进行完之后的一周内,研究者又选取了共六名学生分三组进行了开放式访谈.这三组学生的写作成绩分别是优秀、合格、差.成绩的判定是根据研究者一学期的课堂观察和形成性评估进行的.访谈问题主要针对社会文化理论指导下的英语过程写作是否能体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思路来设计的.六位同学对第一个问题(我们对写作课设计初衷是要强调学生的实践性、参与性、和体验性,你觉得这个初衷实现了吗?)的回答基调是一致的.他们都认为,把写作当成一个体验过程来完成要比以前(传统写作)舒服得多,一位成绩中等的同学特别提到:“我的写作成绩虽然没有提高多少,但是我觉得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比写作成绩更珍贵的东西,比如我的努力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我看到了自己作文(与优秀作文相比)的差距,我体会了大家都在进步等等”.不过,当问及“你觉得作文互评也就是我们的i+1层级反馈模式适合你吗?”,写作水平不同的学生回答也是不一样的.写作成绩优秀的两位同学很兴奋地点头,其中一个还表示“写作课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这一步了,而且我觉得我的进步主要是通过改其他同学的作文实现的”;而写作成绩比较差的两位同学回答的则有些牵强:“我觉得还行吧,不过老是让我们看别人的文章而自己的文章却总是被改得惨不忍睹,心里怪不得劲的等”.最后一个问题:如果今后我们的写作课就这么上,你同意吗?六位同学都表示同意,但也提出了一些针对具体教学环节的建议,如留言板的使用时间需要控制、i+1层级制反馈模式需要改进等.

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写作教学理与实践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英语写作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9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二)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在社会文化理论指导下基于网络的英语过程写作比较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教师在写作任务的选择、交互活动的设计、改评活动的组织、写前及修改策略的指导等环节都充分考虑到了学生底子薄且参差不齐、对新生事物好奇但惰性又大等特点,所以,从综合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结果来看,学生对该课程总体上持认可态度.

社会文化理论重视外界对个体认知发展的相似度检测干预作用,而过程写作法则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习作参与.二者的结合既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理念,也符合“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角色分配思路.在本课程中,教师在学生写作过程中的干预有很多形式.教师在写前阶段对学生进行写作策略的指导,组织小组提问和头脑“风暴”活动可以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跨越他们在这一写作任务认识方面的“最近发展区”.“一稿一聚焦”和“i+1”层级制反馈模式实行聚焦一点、逐级反馈,为写作水平低一级的同学提供“可理解性输入”[5] [6],这样学生的写作技能才能达到内容和形式上的平衡,学习者自己难以完成的任务或者难以实现的进步可以在与能力更强者的交互、协作中完成.在整个写作过程中,教师根据课程进度不断地调整自己,为学生提供交互式支架形式,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写作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自己是写作过程的主人翁意识,并且根据学生不同的英语写作水平,努力帮助他们建立适合自己特点的写作套路和技巧.

除了写作技能的培养,该课程还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其他能力的锻炼.通过写前相关阅读材料的输入及同伴作文互阅、互评活动,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接受信息和接受他人的能力、欣赏能力和辨别能力.访谈中有学生提到,大量的小组交互活动增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也使他们懂得了如何将自主式学习与合作式学习相结合.该课程中的留言板上记录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留下的关于道德、情感、人生等诸多话题的反思,由此可见,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写作过程中也得到了拓展.

四、结语

本研究以个案为依托进行了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写作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实践证明,在社会文化理论指导下基于网络的英语过程写作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思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性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可以开发他们的可持续发展潜力.当然,研究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如层级制反馈没有照顾低水平学生的感受、部分学生角色转变太慢,不适应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网络平台的交互功能缺乏必要的控制和有效管理等.这些问题也给未来相关研究指出了方向.总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英语写作教学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