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

点赞:28215 浏览:13113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将通过社会对高职艺术设计人才的岗位需求分析,对当前人才培养中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两个问题进行探讨,究其原因并探求改进的方法,以期引起对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深入思考和研究.

关 键 词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5-0162-02

近年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迅速发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军.高职学生总量已经达到全国高等学校在校生54%,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和技能性的特点,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为社会建设与发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任务.目前,我国高技能人才的总量和结构还不能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人才短缺,后继乏人.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方向的职业教育虽然有好的发展空间和政策环境,但其教育更是高职教育发展中的薄弱环节,高职院校很多是近几年来由中专升格或成人高校转轨过来,缺乏成熟的教育管理模式和体系,缺少有效的高职教育经验;加之很多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主要参照本科设计院校的课程体系及教育模式运作,人才培养定位模糊,忽视艺术设计教学的实践环节,致使学生就业缺乏竞争力,职业教育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几乎无特色可言.一度被政策和人才需求大掩盖的教学与市场脱节,教育与实践脱节,教育与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初衷相违背的问题日益突出,其问题主要表现为几点:培养目标定位模糊;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环节薄弱.

1 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什么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培养市场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或称高技能型人才.它的特色和优势在于所培养人才的实用性、技能性和职业性,这是其普遍性特征.其中职业性是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要求教学过程中要突出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技能性要求所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性质决定了它要为社会培养专门化的美术技术工作者及相关设计人员,实践与操作能力强是它的主要特性.根据社会需求,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应培养能在各类服装企业或公司、装饰公司、广告设计公司、建筑公司、园林规划部门及企事业单位从事艺术设计又能在第一线具体参与施工和了解市场发展变化等复合型人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应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其中专业知识要求有四个方面:具有本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掌握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熟悉相关的设计行业规则;具有必要的设计理论和发展观.

很多高职院校教学目的不够明确,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大多参照艺术院校和普通高校,不可避免地残留有传统艺术精英教育的惯性,无形造成对传统本科教育模式的盲目效仿,造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含糊、定位盲目,其人才培养规格与本科院校重叠的状况.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但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教育根本上又是职业教育,和纯粹的艺术人才培养又有很大的区别.有些院校发现培养的艺术人才在就业时与艺术本科生有冲突的问题时,又简单盲目加大实践课时,而无配套的实践体制和课程设置章法,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不协调.以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艺术系设置的服装设计专业为例,使用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有较好的基本素质、专业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服装设计人才.”这与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并无质的区别,职业教育实用性、技能性和职业性的特色与优势也并没有得以体现.这样的培养目标造成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诸多方面与本科教育雷同,很容易成为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

在高职教学中有些专业的实践环节的缺失又造成其毕业生与更低学历的设计从业者相比缺乏技能优势,从而导致就业困难,高职设计教育的人才培养呈现尴尬局面.高职教育培养“市场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或称高技能型人才”的教育目标相距甚远.要么只求技能培训来适应企业和市场的短期要求,而忽视高职生的基本素质培养.有急功近利之嫌.要么无特色,要么特使凌乱.致使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所培养的人才走人社会后缺乏竞争力,造成就业发展困难.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艺术设计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函授毕业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8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2 课程设置的盲目性

有两种倾向都应该防范.一个是课程本科化;二是盲目企业化.课程设置盲目本科化是指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实际教学目的不够明确,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大多参照艺术院校和普通高校,政治体制的框框化不能避免,因为只要是公办的单位就必须开设一些本科院校必备的公共政治、英语等课程;残留有传统艺术精英教育的惯性.无形造成对传统本科教育模式的盲目效仿.高职教育的专业课程与公共课程比例失调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再加上本系部的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设置不当,专业教学缺少有效的实践环节.以笔者所调查的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服装设计专业为例,在三年学制内,共设置各类课程33门(2015学时),其中,公共课程政治、英语等公共课程10门(583学时),素描、色彩等等专业基础课高达13门(630学时),而职业专业课程仅占16门(802课时),而在仅有的802学时内,还有至少348学时用于该课程理论部分的教学,真正用于专业实践的课时不到500节.在三年的学习中,单靠可怜的四百多课时(按每课时0.75小时,每天8小时计,仅50多天,不足两个月时间)的专业实践训练,怎能培养出符合市场、行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事实表明,对高职院校设计专业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已刻不容缓.

而有的院校专业课的设置上,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很多人认为职业教育就是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在课程的设置和整体的培养上表现为对理论课程安排较少,课时安排较短,这样的做法不利于学生实践课的掌握和个人的可持续发展.高职学生不同于中职学生和一般技术工人,他们要同时具备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忽视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就偏离了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方向.理论知识对学生实践技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更牢固地掌握实践技能.同时,理论教育对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也起决定性作用,让学生掌握继续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首先在课程设置上要保证二者比例和谐,一般应保持理论与实践4:6比例,一些重要的实践课都要相应地配置理论课,二者的比例为2:1或3:1,真正将理论知识渗透到学生的实践中去,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双翼齐飞.必须反对重实践轻理论的高职教育教学倾向,以保证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更好实现.

3 实践教学薄弱的问题突出

德国的职业教育以“双元制”教育模式为主,是德国战后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它解决了普教到就业之间的两道高门槛.德国“双元制”的学习有60%~70%在企业,包括 生产岗位、培训中心、跨企业中心,30%在学校进行.这种教育模式是教育针对性原则在职业教育中的体现,它是一种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方式,其专业设置以职业分析为基础,课程设置以职业活动为核心,考试考核也以职业资格为标准.相比之下,我国的艺术设计高职教育,表面看来院校的学生好像在设计艺术实践中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各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安排中基本都设置了顶岗实习的环节,热衷于技法、技巧的训练和设计艺术的表现,但这些实践都是虚设的缺乏针对性,且缺少“真刀”式的练兵,技能得不到应用的检验.

(1)实践环节的有效课时比例偏低.在很多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都是学生自由安排,没有有效真实的实践的教学环节.目前,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有效的实践环节严重不足,有效实践课时的安排也远远不够,大多仅依靠毕业前短暂的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表面看来学生在三年的课程学习过程中也安排了相关练习,可受到教学设施、师资水平等诸多因素制约,那些本已不多的实践课时对于培养技能操作熟练的应用型人才而言.就显得少之又少.缺乏自己的实践场地.2、顶岗实训和毕业设计流于形式.顶岗实习是完成实践教学,保证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它是在学生完成了校内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从事具体岗位的能力训练,更好地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业务实践.熟悉自己将要从事的行业、企业运行情况,熟练地掌握专业技能,提高独立工作能力,成为一技之长与综合素质相互和谐的高技能人才,为实现与就业的过渡奠定良好的基础.一件成功设计作品的完成,要求设计师除了具备多学科综合知识之外,更应熟悉市场.把握设计发展趋势,了解并掌握新兴的设计实施工艺.因此拘泥于课堂常规教学形式,显然无法满足上述的职业需要.它既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检验设计理论学习的重要手段.受到办学条件、校企合作规模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学生实习中真正从事设计岗位,参与完成设计项目的机会其实不多.一方面,高职教育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优势尚未得到社会与企业的广泛认同,企业对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学生在能力上缺乏信心,不放心将企业的设计产品交给学生完成;另一方面,大多数院校不能将校企联合的人才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学生往往只在毕业前夕才有短暂的机会走进企业参与实习,不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和实际的设计经验,使他们很难达到企业的项目要求,客观上导致了“学生做不好、企业用不好”的恶性循环.

(2)实践环节缺乏硬件保障对于高职艺术设计教育而言,真正落实人才培养目标,除了需要具备明确的培养理念,合理的师资队伍之外,也需要依赖于有力的硬件保障,即对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校内、校外的实践教学基地都是高职实践教学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产学结合教学的重要体现.而现实状况是很少有高职院校能够在这一项目上做到非常优秀.硬件配备的短缺造成各专业在课程安排上不得不将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尽量缩短并推迟,比如可以用电脑实现的课程教学退回到手绘方式,专业技能训练因在硬件上无法得到保证,而难以实现.而学院为完成每学期的教学任务,只能增加对硬件要求较低课程的学时,或增开选修课程,这样无形中增加了课堂教学比重,缩短了实践学时以及集中性实践环节(实习、实训)的教学时间,从而间接造成“集中性实践环节偏少”以及“顶岗实习时间过短,流于形式”等问题的产生.


总之,发现高职人才培养中的一些常见问题,例如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环节等问题,明确并协调高职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之间的关系,争取解决这些已存在的普遍问题是我们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改革探索、促进高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的当务之急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