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机制的改革与

点赞:18368 浏览:8164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 改革创新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机制,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发挥高职院校、政府、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高职院校的办学活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满足企业对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认为当前改革的主要途径是:创新政府宏观管理体制;改革办学体制;形成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创新学校办学模式;改革民办高职的管理体制等.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4-0006-03

要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制定的高职教育发展的宏伟目标,必须改革创新现存的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发挥高职院校、政府、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高职院校的办学活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满足企业对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形成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公办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学体制,构建有利于高职教育良性发展的办学体制,形成健康而富有活力的办学机制.

一、创新政府宏观管理体制

要促进高职教育健康发展,首先需要深化高职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目前国家已陆续颁布了《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等法规和文件,以及国家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各省市中长期教育和发展规划纲要、各地《关于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意见》等基础性文件,这是坚持高职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实行改革创新的重要依据.

(一)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我国国情决定了要办好高职教育,政府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政府要统筹考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整个高职院校的层次、结构、学校布局和发展规模的要求,将其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制定地方关于加强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的政策法规,指导高职院校制订中长期发展规则,鼓励行业和大企业创办和加盟职业院校,加快各地区高职院校综合试验改革项目的推进,尽快取得突破,起到以点代面的引领作用.

(二)政府应努力改进宏观管理

政府对高职教育的管理,要改变目前教育行政管理普遍存在的管办不分、政校不分、管得过死的弊端,由对学校直接的行政管理,变为主要运用立法、拨款、规划、信息怎么写作、资源分配、政策指导进行宏观控制.政府可以尝试在人才培养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高职学校,改革单一的财政拨款模式,向各类学校包括民办择优购写怎么写作.这样做既能够为民办高职院校提供公平竞争环境,又能提高政府投资效率,尤其有利于深化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改革.政府要培育独立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加强对高职院校办学过程监控和质量评估,定期向社会公布各校办学质量信息,营造各校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

(三)政府要进一步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

政府应明确高职院校在办学规模、招生、经费投入、机构设置、专业设置、人员聘用、发展规划和日常管理等方面的决策权,使包括公办学校在内的各高职院校成为依法自我负责、自我发展的办学行为主体,为教育家自主办学、特色办学提供适宜的条件.

(四)政府要建立合理的经费投入机制

应迅速改变当前高职教育普遍投入不足的状况,“职业教育的教育成本要高于其他教育,但总体看,现在职业教育在投入方面还弱于普通教育,这是不符合发展要求的”.要提高高职教育的办学基础能力,就需要确定合理的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建立多渠道的筹措经费机制,形成鼓励吸纳社会捐助和资本进入高职院校的办学机制.“建立基于需求的基础拨款与基于绩效的专项拨款相结合的制度,既体现公平,又体现效率”.

(五)营造高职院校良性办学的发展环境

今年许多高职院校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着招生的“生源困境”,其深层原因有很多,如适龄学龄人口的持续减少,高职院校自身办学特色不鲜明,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用人实践中“重学历、轻能力”的倾向等.但是最值得我们思考的是高技能型人才在当前企业有大量需求,高职毕业生就业状况明显好于一般地方本科院校的情况下出现的“生源荒”[1].抛开上面提到的客观原因,政府决策方面的原因在于高职与本科的招生比例严重失调.政府如果不在宏观政策上作出调整,营造高职院校良性办学的发展环境,那么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就是一句空话.

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高职教育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专科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6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二、改革办学体制

(一)改革学校所有制结构

由于高职教育与人力资本市场联系最直接、最紧密,因此它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高等教育类型,这是高职教育特殊的办学性质决定的.单一主体办学(不论是公办院校背景还是民办背景)不利于发挥企业、行业等利益攸关方参与办学的积极性,也是至今形不成校企深度合作机制的主要原因.我国高职院校多为公办,民办高职院校也多为独立投资方举办,可吸纳与学校主要专业相关的有意愿、有实力的企业参股、入股,实现投资多元化,进而促成办学主体多元化,组成教育集团,使校企双方结成利益攸关的紧密合作的伙伴关系,使企业成为“校企”,学校成为“企校”;亦可探索以学校系部二级法人形式和对口企业联合举办专业.

(二)改革学校管理体制

一是建立学校董事会(理事会),这是适应多元办学主体管理形式(类似股份公司)的必然要求.在成员组成上要有相关行业、企业代表,与学校共同决定办学的重大决策;二是切实加强专业指导委员会建设,使之成为学校各专业的教学指导机构,参与专业建设调整改造的决策;三是改革“校务委员会”,选择一批企业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加入“校务委员会”,参与学校办学重要事项的决策.通过不同层次的参与机制,使多元办学主体实质参与到与学校共同发展的办学决策中.

(三)完善职业教育体系

关于高职教育性质的层次和类型之争,现在可以说已经基本画上了句号.2006年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技能型专门人才,对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丰富了高等教育体系结构,形成了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框架;顺应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怎么写作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到2020年,形成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建立中职、高职、高职本科、研究生,涵盖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类型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制度设计上打通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育之间顺畅流动的通道.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涵盖职业准入和职业培训制度,这是现代社会终身教育、终生学习的理念要求的.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职业和岗位培训对高职教育机构越来越重要,其规模远高于在校全日制学生人数.在高等职业教育阶段,可以探索根据专业性质与特点举办四年制本科高职或两年制专科高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