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专业建设的问题与路径

点赞:3682 浏览:935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从专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以常州大学专业负责人制度为例,阐述了专业负责人作为专业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在明确目标和责任的基础上,学校应给予人权、财权和学术权,促使教授主动思考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材建设、图书资料建设、质量工程建设等,从而使专业办出特色,推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关 键 词 :专业建设;普通高校;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4)11-0042-02

高校实施的大多为专业教育,即根据学术门类划分或职业门类划分,将课程组合成不同的专门化领域.将这些不同的组合称为“专业”.“专业”是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1].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就其本质而言,就是进行专业教育.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专业的目标和定位、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材建设、图书资料建设等等.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的载体,是推进高校内涵建设的重要抓手.《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中强调高校要坚持内涵式发展,优化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布局,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在一定程度上讲,专业建设水平是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专业负责人是专业建设规划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以专业负责人制度为突破口加强专业建设,有利于促进学校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增强专业办学特色,提升专业办学水准,促进高等学校深入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一、普通高校专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专业设置趋同,特色不突出

许多高校在专业设置方面,未思考学校自身的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硬件设施、经费投入、生源条件、学生就业情况等因素,盲目设置新专业,扩大专业招生规模.缺乏长期的专业建设理念,专业定位、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实验实训体系等百校一面,没有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实施差别化办学.

(二)支撑条件制约,专业发展动力不足

师资队伍建设不合理是制约专业发展的因素之一.年龄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不合理,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是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但在现有的体制下,科研的硬性考核指标和教学的软性评价体系,使教师疲于应付科研考核,教学动力不足,缺乏创新,对高校专业建设形成了较大制约.

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专业发展的因素之二.大扩招带来的大投入,使很多高校难以承受,一些高校财力支持严重不足,教学设施有待提高和完善,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滞后,难以为专业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

制度建设不完备是制约专业持续发展的因素之三.专业建设的持续发展,要有良好的制度驱动和制度保证.但从现实情况来看,专业建设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师资队伍培养制度等管理制度还有待完善和创新.

(三)专业定位不准确,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

高校和用人单位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供需矛盾,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高校培养多层次和多样性的社会适应性人才,在突出自身办学特色的同时,要培养有较强社会适应性的人才,主动听取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意见,改造学科专业,使其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紧密相连,与社会需求紧密相关.

普通高校专业建设的问题与路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专业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9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四)大量新专业的内涵建设面临困境

2012年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及《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文件中对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数量规格、专业开设的主干课程做了明确的规定.目前,一些高校对新专业建设缺乏顶层设计,没有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培养目标,“怎样培养人”的课程体系设计,进行深入研究.另外,新专业多为新兴领域,新兴领域在教师队伍、专业理论等方面表现得很不成熟,这就直接导致了新兴专业的师资储备短缺、专业课程与教材发展滞后,新专业的内涵建设得不到很好的建设[2].

(五)专业建设责任主体不明确,教授治学形式化

专业建设的责任主体是全体专业教师,专业建设应由专业教师在不受任何非专业人员的干扰与支配下,让他们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拥有专业自主意识、自主权利和自主能力,自主订立发展目标和计划,自主从事专业知识和实践.但是,很多高校专业负责人带有更多的行政职务色彩[3],往往由学校或学院领导兼任,日常事务由教研室主任(系主任)负责,学校和学院没有授予教研室主任(系主任)更多的独立开展工作的权利,他们更多的是领导意志的传达与工作布置等琐碎工作,消极被动,缺乏对专业发展的长远规划,缺乏对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课程建设、质量工程建设等的系统谋划和持续跟进.

二、基于专业负责人制度的专业建设路径

(一)确定专业负责人

专业负责人是专业建设的主要责任人,对专业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专业负责人具备较强的凝聚力,可以带领一个专业快速发展.过去的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岗位具有很强的行政性,而“专业”则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又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专业要想有所发展,创出特色和品牌,就必须摆脱条条框框的束缚,大胆起用一些在专门领域有所成就的学者,让“行家里手”管专业,从而更有利于高校怎么写作地方、怎么写作社会职能的实现,也更有利于学校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专业负责人顺应了这一要求,本质上趋于一个教育领导者角色,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制度性资源和驱动力.常州大学是省内首家在全校所有本科专业中施行此项制度的高校[4].学校制定了《常州大学专业建设方案》,涵盖了重点专业和一般专业,覆盖全校所有本科专业,此举标志着学校在教授治学、教育管理去行政化的改革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专业负责人的选拔程序严格规范.程序为:个人自主申报、学院考核推荐、公开答辩竞聘、专家评审等程序选拔,申报人均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学术水平,重点专业和学校优势专业的专业负责人均为教授.专业建设负责人聘期为4年,聘任期满后经考核可以连任;聘期未满,需要更换专业建设负责人,由专业所在学院提出申请,报学校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