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专业,新知识,重实践,小科研

点赞:33354 浏览:15623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当今,社会各界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的时候,首要考虑的因素已经从学历转变为能力,即能在短时间内迅速适应并有效完成岗位工作.基于这一大环境,各大独立院校都不一而同的将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上.简单来说,各高校在构建各自的人才培养模式时都将适应市场需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笔者认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应以通识教育为基础,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应以能力培养为本位,培养学生能将理论与实际统一、整合,应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关 键 词 :独立院校;人才培养;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8--01

前段时间,我院三名学生在计算机系指导教师的带领下赴北京参加了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举办的“第八届全国信息技术水平大赛”(互联网金融与电子商务分项)决赛阶段的比赛,最终击败财经大学、华北电力大学、首都经贸大学、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32支代表队,以95分的成绩夺得“团体赛全国一等奖”和“互联网金融最佳方案奖”,指导老师获“最佳指导教师奖”.

该方案以自建微信公众帐号为出发点,充分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在结合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实现了基于4G技术的云平台的广泛应用,进而推出若干基于互联网金融的具体营销模式.

比赛结束后,本次大赛的主赞助商北京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当即表示,我院学生的方案实操性极强,在就方案进行进一步探讨后,热情邀请学生毕业后加入该公司工作,并表示愿和我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此番获奖,引发了我很多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思考,具体如下:

1.跨专业

本次学生获奖,得益于金融、营销、计算机及互联网、数学等多个专业领域知识的充分整合,而这些专业分属于涉外经济贸易系、工商管理系、计算机系、基础课部等4个系部,学生不是任何一个单独的系部能够培养出来的,当然我们现有的教学计划中对这一点已经有所体现,但同时也给我们所有的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讲高等数学应该怎么讲,并不是只讲了极限、求导、积分就够,教师应该告诉学生,一阶求导之后的经济学意义是什么,二阶求导之后的经济学意义是什么,积分后的意义又是什么,这势必要求我们的老师通读经济学的经典著作.再比如,讲金融的老师也该做一些功课,不能仅把实践内容局限于银行间账务往来,在当今互联网世界中,金融的真正的运作流向是怎样的,市场营销更不可能还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的4P、8P、12P等等.能给学生讲解得明白的教师一定是对以上跨专业的知识理解透彻的.

跨专业,新知识,重实践,小科研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互联网金融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1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2.新知识

什么是新?一本教科书出来,所有的知识至少都是2年以前的,不能叫新.当然,这里并不是说各个学科的基本理论不重要,但教师自己的知识是否与时俱进了呢?十八届届三中全会的报告中提到了顶层设计,其真正含义是什么?成立国安委,背后又代表着什么含义?形势政策课的老师就这些问题是不是有必要给学生们讲一讲呢?提出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讲经济法的老师自己是否已经有了独到的见解?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这句话代表了什么,讲公司并购的老师是否讲到了民营资本如何才能进入垄断型国有企业之中?马云的余额宝凭什么可以支付高于平均水平3倍以上的利率,进而积淀出超过千亿资金的?我想,如果教师在每堂课上能够用几分钟的时间讲一个最新发生的和本专业有关的热点问题,不仅教师个人有收获,学生的收获从某种程度上说应该比只了解课本知识更具现实意义.当然也许会有老师说,混合所有制刚提出来,我怎么讲?我个人认为:第一,是否能完全正确的理解暂且不重要,但学生至少应该知道这个词;第二,在这个领域结合过往的知识和规律,教师应该有自己的理解,可以进一步思考,甚至申报科研立项的时候可以把这个领域当成主题去研究.


3.重实践

实践是当今的社会需求,是到了企业就能用的东西,它和理论研究是不一样的,是和当前的国计民生直接相关的.还以这个获奖项目为例,建立微信公众帐号,手机钱包,APP应用相信大家都很熟悉,怎样把我们的理念和上述这些非常成熟的功能结合起来开发新的应用,我想这才是用人单位看重的.独立院校不用搞理论创新,更不用搞顶层设计,我们用的只是“应用”,紧抓“应用”就是重实践.

4.小科研

独立院校所有课程的专注点应该在哪里?我认为可以从“小”入手,小技巧、小方向、小领域,并且是越小越好,把重点放在“小”上,研究重点应放在给社会提供怎么写作上,即我们常说的“第三产业”,但具体到老百姓的日常文化生活中,就有可能是“天天酷跑”,如果我们能开发出这样的一种应用,每天有那么多人在玩,可以想象,我们培养的学生将会变的炙手可热.每年都有毕业生做毕业论文,老师们也都在指导他们的论文,当指导教师能够给学生指明市场需要的方向,指出未来的发展热点和应用热点,而不是仅仅掌握科研文章的写作规范的时候,学生就必然能够具备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的能力.

如何实现上述几点,我想大概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从招生、行政管理上完全打破现有系、专业的概念,一、二年级学基础课,随后学生自主选择发展方向,学院要为学生们设立好市场需要的相关领域和方向,配置相应的课程,明确地告诉学生未来的两年要学些什么,社会需要什么,毕业后能做什么,让学生们自主选择,学院定向培养.当然,这样做还需要对学校新的管理模式做进一步的探讨.

2. 学院的年轻老师们可以利用自己的专长,真正走进市场,深入了解社会发展方向,不断丰富和积淀自身跨学科、跨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储备.要想培育复合型学生,首先得有复合型教师,要想培育应用型的学生,首先得有应用型的教师,教师们都要有紧迫感,时代在发展,我们应进步.

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各用人单位争夺和重视的人力资源之一,当独立院校培养的学生能够切实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我想学生会更加自信,教师也会更加自信,一届又一届的教与学在这样的氛围下进行,独立院校的发展将必然走向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