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按类招生、实施通识教育与传统按专业招生的比较

点赞:32766 浏览:14718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实施“大类招生”,及在此基础上的通识教育培养.这种招生模式在强化基础教学、拓宽专业口径、培养创新型人才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其实施过程中也有许多需要注意和吸取经验教训的地方.本文就这种新的招生、培养模式与传统的按专业招生、培养模式进行了比较,以期对报考志愿的考生和家长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按类招生,通识教育,比较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经济、教育全球化,人才培养对传统的按专业招生、培养的模式提出了挑战.在“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培养目标下,按类招生、实施通识教育应运而生.该模式突出教学工作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突出学生创新观念、创新能力和创业素质的培养,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构建“宽口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按类招生、通识教育的含义

所谓按类招生,就是在高校本科或者专科招生中采用按照学科大类或者文理科大类,不分具体专业进行招生.所谓通识教育,就是学生进校后,低年级(本科一般为一、二年级,专科一般为一年级)的新生实行公共基础教育,高年级(本科一般为三、四年级,专科为二、三年级)学生按照学校的相关规定和学生的意愿再具体选择专业进行培养.


按类招生、通识教育政策坚持以“厚基础,宽口径“为原则.厚基础,就是强化做人(人格素质)、做事(职业能力)的基础.宽口径,就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地方、行业经济结构变化为依据,因材施教、灵活调整专业方向.建立起“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任选课”的新型模块化课程体系,引入第二课堂资源,建立多元化的实践教学育人体系.

二、按类招生、实施通识教育相对于按专业招生、培养的优势

(一)从学生角度来说:

1.按类招生有效避免了学生高考填报志愿是盲目选择专业的情况.高中的学生绝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温习功课,迎接高考上了,他们感觉大学的校园带着某些神秘的色彩,对大学的专业设置和专业培养目标以及培养模式更是知之甚少.从而也就决定了学生在填报志愿时要么是家长的意愿,要么是根据目前感觉良好的就业专业进行随便的选择,再加上大部分家长对高校的专业情况不熟悉,造成了学生和家长填报志愿的盲目性、从众性.按类招生的出现,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上述问题的发生,因为虽然学生对具体的专业培养目标不确定,但是高校将某些统一学科门类的专业设置为一类则为考生和家长缩小了选择的范围,降低了填报志愿的难度.

高校按类招生、实施通识教育与传统按专业招生的比较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通识教育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7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2.实行按类招生,可以有效增加学生的被录取机会.以往有些学生在高考时分数考得很好,但由于志愿没报好,导致并没有如愿以偿的进入好学校,甚至没有被任何学校录取.实行按类招生后,统一学科门类的很多专业放到了一个类里边,每个招生大类都综合了几个专业,所以最低分数线必定低于大类中热门专业的最低录取分数线.这就有效避免了众多考生过独木桥的现象,尤其是对于一些热门专业来说,可有效的增加了被录取的几率.这一点为考分不太高的学生提供了机会.

3.实行按类招生,对低年级的学生进行通识教育,在打好基础、拓宽知识的基础上,淡化原有专业界限,使学生掌握各学科中最基础和最必需的,掌握基本专业知识的学习方法和应用能力,使学生有扎实的专业大类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在学习一年或者两年后,学生对社会需求有了一定的了解,对自己的兴趣爱好有了一定的了解,对自己将来能够胜任什么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在按类招生门类内的所属的专业再一次选择自己的专业,这既拓宽了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增强了学生涉交叉学习的能力,又激发学生了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学生将来的就业,有利于选择更适合社会需要和更有利于个人发展的专业方向,同时也有利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供需平衡.

(二)从高校的角度说:

1.有利于选拔更优秀的专业人才.实行按类招生后,学生填报志愿减少了盲目性,而且经过一年或者两年的学习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有利于学生对专业的热爱、钻研、思考,再加上专业分流时的配套措施,会使专业更容易选拔、也更容易出现优秀人才.

2.有利于避免“热专业过热,冷专业过冷”的局面.实行按类招生,可以有效的将学生的志愿凝汇到一个大类里边,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在同一大类里的搭配,可以有效的分配招生计划,避免了热门专业因计划限制无法接收超出计划学生而退掉很多学生的志愿,又避免了冷门专业招生名额不足的现象发生.

3.有利于促进高校学科、专业调整和课程结构体系优化,增强教师教书育人和实践教学竞优意识,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本、专科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满意度,进而有利于高校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学校竞争力.

三、按类招生、实行通识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1.对于高校来说,按类招生后进行专业分流时,目前的绝大部分院校都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志愿,都要出一些相应的配套措施保证分流结果的“合理性”,归其原因:(1)学校的资源也是有限的,某个专业的师资力量、实验实习条件都是有限的,如果过多的学生分流到某个专业,势必造成该专业教学水平的相对下降,也就影响了培养人才的质量.(2)眼前就业形势不乐观、就业压力大的专业,可能只是短暂的,这样的专业或许若干年后就会出现好的形势,而且,虽然就业形势不一定好,专业方面的科研也是需要继续进行的.(3)专业不能实现选空,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不允许学生在专业分流时全部分流到某几个专业上,而将某一个或者某几个专业取消设置,从而没有实现完全意义上的自主选择.

2.对于学生来说,按照包含若干专业的大类进入学校,在最终选择专业时,可能因为诸多因素的限制而无法选择上自己所期盼的专业.

本文系2011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103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