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岗位需求与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

点赞:19670 浏览:8533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为了能更好地培养外贸行业一线岗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既要对人才培养实施环节进行改革,更要对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进行改革.在具体内容上,培养目标应针对岗位需求,做到明确具体,不宜过大过泛;培养模式不能流于形式,而要围绕培养目标做到切合实际;课程体系应去冗取精,突出重点;学时安排应体现高职教育特点,以教学目标为依据.

关 键 词 :外贸岗位;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10-0150-02

我国自2001年加入WTO,并将对外贸易经营权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以后,外向型企业和外贸公司如雨后春笋大量涌现,由此产生了对外贸从业人员的大量需求.与此同时,国内许多高职院校也都紧跟形势,开设了国际贸易或与之相关的专业.但是,多年来,外贸专业人才的紧缺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供需失衡的现象依然存在,导致许多外向型企业,只从事外贸商品的生产,却不直接参与外贸经营.事实上,这种现象的出现并非学校培养的毕业生数量上供不应求,而是质量上不能满足和适应市场对外贸人才的需要.为此,许多从事高职教育研究的学者和教师针对国际贸易专业,围绕培养模式、课程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等方面,提出了各种改革措施,并在一定程序上取得了成效.


然而,人才培养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想取得实效,需要以系统的思想,按照“开展市场调研——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反馈”这一过程从整体到局部逐步展开(见图1).而当前的国贸专业教学改革中,多是针对人才培养实施过程某个环节进行的改革,鲜有从专业建设的核心——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着手进行的研究.因此,笔者拟以适应外贸业务岗位需求为根本目标,从改革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出发点,探讨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改革.

高职层次的国际贸易专业是培养适应和满足外贸行业第一线岗位(群)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要想对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首先要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为此,笔者调研了安徽及浙江数十家外贸企业,了解外贸企业业务岗位设置情况及技能要求,并咨询分析了原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问题、学生就业时的技能证书问题等(见表1).

从调研情况看,无论是怎么写作型外贸公司,还是外向型生产企业,在一线进出口贸易环节,外贸业务员、外贸单证员、外贸跟单员是三个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岗位.而一些达到一定规模的外贸公司或企业还设有报关员或报检员岗位.这些岗位承担着各自的职能,要求从业人员具备应有的专业岗位知识和职业技能(见表2).

外贸岗位需求与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国际贸易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6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此外,由于承担的任务不同,对从业人员的个性特点也有不同要求.业务员需要外向型个性,性格内向对单证员来说也并非缺点.例如,浙江一玩具有限公司在招聘外贸业务员时要求:专于网站信息编辑和更新,懂网络经营技术开拓推广,善于在网上洽谈业务、E-mail沟通、报价、接单和客户开发等系列技术操作;而其技能要求是:英语达到四级以上,口语表达流畅,写作能力佳;善于沟通合作,责任心强,并具备吃苦耐劳精神,有自由创业平台.而合肥颖佳纺织品有限公司在招聘外贸跟单员时要求:精通英语,尤其是书写能力要非常强(要求六级以上);懂得外贸出口程序和操作;有责任心,工作细心认真,条理清楚;有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安徽瑞丰化肥贸易有限公司在招聘外贸单证员时,对其要求是能独立缮制各类单据,细心稳重,有耐性,责任心强,有较好的思维能力和协调能力.

对于报关员和报检员,尽管也属于进出口业务领域的工作,由于其性质和内容的特殊性与重要性,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才能上岗,并且因为存在专业的报关行或其他具备资格的报关企业,因此,在一些规模较小的外贸公司或外向型企业并不设立报关员和报检员岗位.因而对于这两个岗位,用人单位招聘时对其描述相对简单,如要求有责任心,有报关员证或报检证等.

岗位技能需求对制定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启示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职院校组织和开展各类教学活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规划,它是专业建设的核心,也是其他环节建设和改革的依据.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确定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要设置课程,核定学时,安排进度计划等.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主要是改变以往脱离或不能紧跟外贸行业岗位及技能要求,仅通过参考同类院校甚至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做法.而了解了岗位技能需求,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目标定位应具体明确

人才培养目标是构建知识体系、能力体系和素质体系的基础,也是制定教学计划、设置课程的依据.培养目标定位准确具体,培养的学生才能满足岗位技能需求.目前,本科、高职、中职都开设有国际贸易或相关专业,而这三个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不相同.近年来,尽管高职院校把培养目标定位于行业一线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但目标过大过泛又成为另一个突出问题.由于培养目标过大过泛,使得制定教学计划时没有明确的方向,课程设置没有侧重点.因此,针对外贸业务岗位需要设置不同的方向,确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如外销员(专业)方向、报关(专业)方向、货运写作技巧(专业)方向,甚至具体到单证员方向等,是高职层次人才培养方案中首先要改革的问题,也是区别于本科层次人才培养方案的根本问题.

(二)培养模式以实现目标为宗旨

培养模式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途径和方式.当前,许多从事高职教育的学者和教师提出了很多的培养模式.其中,校企合作作为对学校、对企业、对学生、对社会互利多赢的办学模式,被认为是高职院校培养新时代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然而,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上仅有主动权,却没有决定权,校企合作目前多表现为浅层次的合作,甚至流于形式.在此情形下,技能型人才培养更多的还是需要高职院校通过提升师资水平,改善实训条件,加强内涵建设来实现.而针对“2+1”模式,尽管增加了校外实习实践的机会,但缩减了校内必要的学习时间.由于学生既没有工作经验,又缺少足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学校如果不能为学生联系到实习单位,很多学生难以找到对口的岗位实习.“2+1”模式下学生提早半年走向社会,却没有真正实现利用校外实习增强技能培养的初衷和目标.因此,采用“2+1”模式还是“2.5+0.5”模式,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应根据条件慎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