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财务风险管理现状

点赞:13031 浏览:5672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提要] 高职院校通过多渠道筹集办学资金,以解决发展壮大过程中办学资金不足的矛盾,其财务管理也由原来的无风险管理变成了风险管理,这就对高职院校的财务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有效防范财务风险,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成为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问题.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财务风险;管理现状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2011年度立项课题《高职院校财务风险防范对策研究》(课题批准号:XJK011CJG007)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5月28日

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筹资渠道的多元化,高职院校的财务风险也进一步加剧,现有的财务风险管理水平已经难以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必须提高财务风的管理水平.高职院校面临各种各样的财务风险,有些风险影响很大,如果不加以重视,会给社会带来很大的危害,进而影响社会稳定.


一、管理理念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我国的高职院校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原先的中专学校升格而来的,长期存在着“重核算轻管理和风险意识淡薄”的管理思想,管理理念落后,与社会、企业之间主动对接的意识不强.高职院校的经费来源主要包括政府拨款的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资金(学费收入等)两个部分,其中大部分经费被用来满足日常运转的需求,经费总体上较为紧张.此外,由于高职院校的资金预算管理相对滞后,只注重核算,缺乏财务预算的理念,往往认为财务预算管理只是一种表面的形式工作,没有建立科学有效的财务预算管理及监督机制,未能将财务预算管理的责任真正地落实到位,这严重地阻碍了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在统筹经费方面,由于从分管财务的领导到基层的办事员,其思想不够重视,并缺乏自主办学的法人意识,而财务部门则缺乏科学理财的观念,其理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没有深入地对全校账务活动进行预测和分析,缺乏全局的观念,常因急于满足日常经费的需求,而挤占了教学、实训经费,并因此而影响了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效进行.上述这些问题与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中过度的“集权”观念均有着很大的关系.可见,由于受制于传统的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观念以及由其所引致的诸多问题,致使其已经难以适应新体制的要求,急需树立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的新理念,以提高高职院校的自我发展能力.

高职院校财务风险管理现状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财务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大学毕业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9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二、预算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缺乏兼顾长短期目标的整合与协调.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如果缺乏长短期目标的整合思想,仅仅为了维持年度之间的收支平衡,就可能与学校的长期发展目标相背离.同时,大多数高职院校的预算编制主要以财务人员为主,由于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的不合理,财务人员缺乏对学校建设发展及管理运行方面与预算的关联进行研究,加之编制预算的财务人员对纷繁的教学实训业务活动及变化情况缺乏缜密、科学的论证,从而容易造成年度预算和长期发展目标之间的脱节,导致其预算编制的质量相对较低,缺乏应有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其可操作性大大地降低,财务预算的局限性较大.

加之部分高职院校存在着预算执行和预算监督不严格、预算的考核和奖惩措施落实不到位等方面的问题,致使实际工作中出现预算的控制作用被弱化,预算执行刚性不强等后续问题.再则,由于对预算下达之后的执行情况和进度缺乏有效的监督,使预算运行效果成为盲点,导致监督不利.最后,由于预算管理的考核和激励机制还没有完全的形成,实际工作中往往没有将预算管理工作与学校的年度考核和奖惩充分地结合起来,奖罚不分明.因此,要构建以全面预算为中心、具有高职特色的分级财务管理模式,就必须尽快建立健全高职院校的财务机构及其内设科室,并注重全面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三、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推进,各高职院校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学校的经费来源趋于多元化,如果缺乏系统、有效、全面的财务内控制度,内部监督力量不足,或者其内部会计控制的项目不全,就很可能导致投资风险加大.此外,许多高职院校没有把外延的扩张与内在的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有机地结合起来,导致其投资风险与收益之间不配比.部分高职院校虽然注重对财政预算内经费的内部会计控制,却弱化了对预算外经费(特别是创收收入)的内部会计控制,部分采用分级管理模式的高职院校甚至没有将其二级财务纳入内控的范围,使其内部会计控制范围明显狭窄,有着较大的盲点,这些都将大大地增加高职院校的财务风险和财务危机.如何合法有效地用好这些资金,需要内控机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我国传统的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模式,其核心在于财务集权和财务分权的选择.无论是集权管理模式还是分权管理模式,其财务内控均十分重要,它应该渗透在人才培养和日常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而高职院校内部会计控制的薄弱,实质上是由其财务管理模式构建中存在的缺陷造成的.高职院校审计监督等相关控制机构的内部控制力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通常需要由学校的领导层来负责安排,而审计人员则基本上没有选择被审计单位的权利,这往往容易导致那些高风险的领域不能被及时地监督和控制,风险基础审计也很难得到有效的实行.因此,必须通过完善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来降低财务风险,这也成为高校控制财务风险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重构财务管理模式的重要内容.

四、绩效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由于高等教育大众化潮流的推动,以及高职院校社会职能的不断拓展,高职院校也越来越受到更多的公众和社会阶层的关注,对此高职院校应该有“说明”的需要.高职院校的运行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缺乏绩效观念和轻视成本核算等问题,在政府和社会要求高职院校对自身进行效益和效果评估并做出“责任说明”的背景下,为了适应社会问责制度的需要,必须构建科学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切实地加强内部财务绩效管理.在此背景下,基于绩效评价的分级财务管理模式可以促使高职院校的院系等二级部门注重于资金使用效率的提升,并规避和化解高职院校的财务风险,这对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