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工学交替”背景的《财务管理》教学

点赞:35183 浏览:15892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不仅得到教育部等各部门的大力宣传和引导,而且也是帮助学生成才、顺应经济发展的一条新路子.要实现这个目的,我们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就必须使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学校和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大力开展校企合作.

关 键 词 :校企合作 工学交替 教学模式.

引言

2001年1月17日,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要求,教学与生产、科技工作以及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基本途径;2006年3月,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交替、半工半读的意见》中,要求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以便实现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突破.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职业教育的意见,云南工商学院一直秉承着实践教学、“上学就是上班”、教学内容以企业的工作任务为驱动,工学结合、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的办法,使得教学与企业需求实现了无缝对接.高度职业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吸引了包括龙润集团、中国电信、昆百大集团等多家大型企业和我校签订了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

云南工商学院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于2004年,自创办以来,坚持以怎么写作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聘用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专家型教师,培养“动手能力强、职业素质高”的专业人才,致力于怎么写作区域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同时也实现我们“以父母之心育人、帮助学生成功”的教学诺言.

财务管理课程作为我校核心的专业课程之一,更是走在“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前沿.公司财务管理是公司经营管理的核心,公司的获利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对经营风险的调控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与公司财务管理水平密切相关,而高级公司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又直接影响到公司财务管理水平.因此,通过“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诸如广博的知识、高尚的职业道德、沟通与交流的技巧、掌握获取及解释和传递信息、创新精神的良好品质和素质,为学生日后进到企业能迅速投入工作状态打下基础.

一、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涵义

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必然选择,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也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企业自身发展和参与市场竞争的必然要求.

此种先进的办学模式,其实就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它改变了传统教育的束缚,找到一条适合企业用人要求和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新路子:校企合作为学校和企业搭建了平台,学生到企业实习,既接受专业知识与技能实操的训练,同时又能接受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准职业人岗位素质要求、技能质量标准的学习,很好的实现了学生由“考试型机器人才”向“综合性专业实操人才”的转变.

二、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意义

现阶段,一方面,大学生难以找到符合专业的岗位,而与此同时,企业又在为寻觅不到高素质、专业技能强的员工发愁.企业、人才两者之间的需要出现断层,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使二者的愿望达成一致.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模式的顺势产生,便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相吻合,教学环境充分企业化,学校与企业密切合作,如今已是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必经之路.

(一)校企合作、工学交替能避免学生“毕业就失业”的尴尬局面

如今,传统教育模式下,即使是名牌大学的学生,毕业后也面临着专业知识丰富,但实际操作能力严重滞后的现象,这直接导致毕业生找不到心仪的单位,单位找不见能干事的员工的现象.而,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本着“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方针,首先就是把就业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学生在校学习理论知识,到企业便迅速将理论转化为实际的工作体验,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这种教学理念和方式能切实从专业学科本位向职业岗位和就业本位转变,很好地实现了教育与就业的衔接,能够避免学生“毕业就失业”的尴尬局面.

(二)校企合作、工学交替重新构建起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尽量缩短学生上岗工作的“适应期”.校企合作,使职业教育冲破了校园围墙,从单纯的学校教育向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转变,构建起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三、我校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常见的几种办学模式

尽管到目前为止,已经出现多种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办学模式,但万变不离其宗,它们的共同特点都在于与企业广泛地合作,使学校直接了解企业对人才质量与数量的需求信息;利用企业的丰富资源,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同企业的亲密关系,取得企业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对办学的支持,从而有利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一)与企业的教学联动+企业设立奖学金模式

这种与企业密切配合、关联互动的模式也被俗称为“走出去、请进来”.每年寒、暑检测,学校安排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实习,亲身体验企业的生产现场,不仅能够获取直接的技能知识,以便今后有针对性的开展课堂教学;而且,能及时获取企业对学校培养方向的评价及要求,将获得的信息迅速反馈给学校教学部门,及时对教学方向和教学内容做调整.

学校可以采取各种优惠措施,吸引企业到校内设立奖学金,颁发给理论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的优秀学生.这样,不仅企业自身能够扩大在学校、学生中的影响力,而且可以提前联合培养所需人才.从而达到一个“双赢”的良性循环.

(二)建立实训室+学习环境模拟企业化的模式

学校建立了多个实训室,并充分模拟现代化企业的规范标准.学生在实训室实训时,按照岗位进行分工,其实已经和在企业里实践没有多大差别.学校现代化的实训中心,除了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技能实训机会外,也经常为企业进行来料加工,让师生在校园里就得到“实弹”的操练机会,进一步拉近了学校与企业的距离.另外,我们也定期或不定期的邀请一些知名的专家、学者、企业工作者到我校开展各种大型的讲座,进一步吸收企业的先进经验.这种将课堂到活生生的实训现场的做法,使我们的学生受益匪浅,并收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三)理论学习+企业实习+再回炉补充营养模式

基于“校企合作、工学交替”背景的《财务管理》教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企业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专科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8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每年,我校的学生都会有少则三个月,多则半年的校外实习机会.单位有学校联系的,也有学生自己主动找的.单位性质主要涉及国有企业、外资、合资、民营等.在企业实习时,学生充分锻炼自己的动手、分析、应变等职业岗位能力;当实习结束回到学校时,又可以补充实习时感觉还未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

四、《财务管理》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财务管理》是我校会计专业学生必修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本门课程特色鲜明,不同于会计类专业其它课程如会计、金融等,它的目标重在培养企事业单位等从事财务、金融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因此,《财务管理》属于企业较高层次的管理工作岗位,并可能涉及到企业的财务机密等问题.从而,本门课程在践行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教学过程中,有着一些特殊的问题要特别予以注意:

(一)打造“双师型”优秀教师队伍

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和教育界的共同呼声.虽然到目前为止,“双师型”教师还没有一个确切的涵义,但我们认为,所谓的“双师型”教师同时必须具备:一是“双证书”,具有会计师、工程师、工艺师等技术职务的人员,取得教师资格并从事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即为“双师型”教师;二是“双能力”,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的教师,就可看做是“双师型”教师.让这样的教师来带领学生,既具有管理学生的能力,又懂理论还能带实习,可达到多方面的、一体化的教学效果.

(二)指导学生多开展ERP沙盘仿真实验

ERP沙盘仿真实验与企业财务管理实践活动极为接近.它主要是构建企业仿真环境,模拟真实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并将ERP管理软件与实物沙盘充分有效的全面运用相结合.这种教学方法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解决涉及到的各种专业问题,旨在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实际工作能力.在ERP实验教学中,让学生直接用ERP管理软件对仿真企业的生产、经营、销售、盈利等活动进行全面监控、管理,并随时解决各项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三)案例教学是达到实地实习效果的途径之一

我们应当选择关于财务管理的一些经典案例,来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传输.通过案例教学,能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锻炼他们面临复杂问题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作出财务决策的能力.一是通过角色扮演,作出决策、提出方案,并相互讨论、修正;二是让其分析失败案例,从中分析导致失败的根源,这样,不仅避免重蹈覆辙,还能吸取先进的财务管理经验,逐渐成熟起来.

(四)选择合适的企业是校企合作的前提、关键

“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教育模式的实施,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和经验.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瓶颈,需继续研究和探讨.比如,如何选择合适的企业,是有效开展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前提和关键.因此,我们在选择合作企业的时候,首先应该了解企业的核心技术,企业规模及发展趋势,然后针对我校的专业情况,找到与企业的对接口,切入点.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走出去请进来,把企业的需求作为学校的追求,学校为学生“做媒”,嫁到“好婆家”.

五、结语

“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教育模式,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有效措施,体现了合作教育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的优势,为企业培养了一批理论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整体素质高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有力地推动了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因此,具有较大的应用和推广价值.但是我们也应当清醒的认识到,当前校企合作的各种阻力或者说是障碍也还很多,各项硬件、软件设施是否能跟得上还存在疑问.所以,我们急需建立起一套持续可发展的长期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