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多校区财务管理机制设置模式

点赞:6211 浏览:2039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高等院校为了适应扩大办学规模的需要,不得不另外寻找合适区域征地建造新校区,从而扩建成了占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区域的多校区的高等院校.高校多校区格局的成立给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带来了考验,本课题从高校多校区形成原因及利弊分析、财务管理原则的确定和财务管理机构设置模式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高校多校区财务管理机构设置的模式自己的看法.

【关 键 词 】高校 多校区 财务管理 模式

一、高校多校区格局形成及利弊简析

(一)高校多校区格局形成历史的回顾

首先要指出,所谓高校多校区,是特指一所高等院校,在地域空间分布的概念上位于至少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区域,在每一个区域内形成相对独立的范围,称之为校区,而且每一个校区之间,地理位置有一定的距离.

高校这种多校区的格局,无论国外国内,都早就有之,不过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发展的加速使这种格局越来越普遍,规模越来越大.

其一,为了进一步优化国家高等教育的资源配置,提高大学办学效益,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更好地发挥高校各个学科的互补优势以及高等院校的规模效应,以适应国改革开放的需要,在上世纪末与本世纪初,我们有一次较大规模的高校合并浪潮.在合并的前提下,编制、建制是统一到同一个大学的名下,但是由于原来分散的校区地皮是无法移到同一个区域,虽然可以通过产权置换等方式解决一些问题,但是资金、动拆迁等实际问题的难度之大,不亚于愚公移山.于是利用原来地产,多校区办学,成了最实际、最经济、最有效率的选择.

其二,在高校扩大招生的形势下,占地面积相对较小的高等院校为了适应扩大办学规模的需要,不得不另外寻找合适区域征地建造新校区,从而扩建成了占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区域的多校区的高等院校.

其三,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各地地方政府对文化建设、高等教育也有了新的要求.而高校自身高速发展期间又遇到了瓶颈:很多高校在办学规模、师生人数、科研水平、学科建设方面,都发生了迅猛的增长.但由于原来校区校舍面积、设备等各方面基础设施条件的限制,无法满足自身发展.于是这些地方政府或企业等机构和学校通过合作实现“双赢”:规划建设新校区,实现跨校区甚至异地办学.有些地方政府为了带动文化建设、促进整个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整合了当地的高校资源,进行了统一的规划、建设“大学城”,汇集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到“大学城”中设立新校区.这就使高校的多校区格局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

(二)高校多校区格局对财务管理的利弊分析

高校多校区格局的形成、不断发展和连续多年的实践,拓展了高等院校的发展空间,弥补了高校教育资源的不足,增加了各高等院校的竞争优势,满足了我国社会和经济建设迅速发展的需要.

但同时我们必须看到,这种多校区的格局也是一把双刃剑,在解决了一部分过去难以调解的矛盾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管理上的困难和挑战,尤其是财务管理工作的复杂程度不断增加.

多校区的格局给高校财务管理带了“庞大、分散、繁杂”的麻烦.即地域、机构、人员编制越来越庞大;校区、办事人员和怎么写作对象越来越分散;办事手续与流程越来越繁杂.这些必然导致办学成本的增加,再加上设施的重复建设和各类资源的浪费,使原本有限的资金更加紧缺.而且有的院校为了建立新校区,负债运行,这样必然使资金链相当脆弱,高校财政压力巨大,有些高校陷于巨额的债务危机之中,财务的管理举步维艰.

另外随着高校多校区办学的发展,院校收支规模增长,财务管理的内容不断拓展.于是校区与校区之间、一级财务和二级财务之间,由于会计核算处理分散、相互脱节现象严重,使得财务工作的难度和压力日渐凸显,比如:在处理财务日常业务时,各校区账务收费管理系统和核算系统处于相对独立状态,异校区的教师在经费使用上被局限在各自所在校区报销,对于学生在各校区之间的流动,其学费结算的手续繁琐,一旦因信息不完整会造成收支误差.再比如,由于一级财务和二级财务之间的账务处理系统相对独立,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一级财务不能对二级财务实现实时监控与业务指导,而且,如果财务人员人事关系隶属于所在分校区所在学院,就不利于财务监督职能的发挥,也容易造成各自为政,这样不仅使得同一所高校内会计政策不统一,也会增加了财务风险.

二、高校多校区财务管理机制确立之原则

目前各高校并没有统一的财务管理机构的设置的规定,各校都是按照自己的体制机构在运行.但是财务管理机构的设置是财务管理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财务管理机构的设置,必须要考虑到有利于各高校对于财务工作的管理并且一定要与所实行的财务管理体制相适应.所以,财务管理机构设置必须要做到既能集中统一,又可以灵活协调.尤其对于多校区的高校来讲,由于多校区的特性,必须考虑到整合资源,协调并管理各校区的财务管理工作,做好对师生员工的窗口怎么写作,那就一定要合理设置财务管理机构,以利于提高怎么写作质量和办事效率.

在考虑财务管理机构的设置之前,首先应该考虑遵循下述几条原则:

(一)统一领导的原则

实行整个学校财经工作的统一领导,对于多校区的高校来讲,具有重要的意义,她是其他工作赖以顺利进行的前提与基础,检测如财务管理机构的设置过于独立且分散,很有可能使得政令不通畅,给多校区的财务管理带来巨大阻力,提高怎么写作质量和办事效率则更是无从谈起.

(二)集中财力的原则

由于高校的资金来源还是有限的,要将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效益,集中财力是必需的,这是高校教学、科研、后勤保障等工作得以顺利运行的重要保障.因此,财务管理机构的设置必须要有利于集中学校资金,保证整个学校拥有一定的财务实力.用以增强学校对整个财经工作的宏观调整控制的能力.

(三)以人为本的原则

财务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怎么写作,其怎么写作对象都是具体的人,因此必须建立以人为本的原则,更好地怎么写作于师生员工,怎么写作于学校教学、科研和其他工作.多校区的高校因为校区分散,怎么写作管理的半径比较大,所以在财务管理机构的设置和管理功能上考虑要慎重,尽量把方便留给师生员工. (四)又好又简又快的原则

吸取以往多次折腾的教训,一定要避免财务机构重叠的现象,在提高怎么写作质量的先决条件下,精简机构和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建立有效的科学的合理的财务管理机构.

三、高校多校区财务管理机构设置的几种模式之分析

高校多校区财务管理机构的设置没有规定的、统一的、固定的模式,只能根据高校的办学规模、多校区格局形成的历史、各校区的地域分布、财务管理体制模式、财务运行机制、财务人员素质、总体办学要求等实际情况出发,建立与整个学校财务管理体制以及与学校改革、发展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机构.

根据一些多校区的高校授予其各校区财务管理机构的管理权限的大小,财务管理机构的设置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模式:

(一)权力集中式的多校区财务管理机构设置

权力集中式的多校区财务管理机构设置的模式的结构可参阅图1:

图1 权力集中式的多校区财务管理机构设置的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关于高校多校区财务管理机制设置模式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财务管理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0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权力集中式的多校区财务管理机构设置的模式如上图所示,多校区高校将财务处机器职能科室均设置在主校区,其余的校区不设财务管理机构.财务部门根据日常的工作的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的派遣财务人员到分校区集中收费、报销的具体业务.在权力集中式的多校区财务管理机构设置的模式下,财务部门的日常工作主要集中在主校区,其他校区的教职员工只能在规定时间到本校区财务部门临时办公地点处理报销之类的日常具体的财务手续,如需其他业务或在规定时间之外此类业务手续,则必须要到主校区才能完成.

权力集中式的多校区财务管理机构设置的模式的优点,是学校的财务管理机构都设在主校区,便于集中管理;而其缺点也正包含在优点之中,正由于它的集中,给分校区的师生员工带来了不便.

权力集中式的多校区财务管理机构设置的模式主要适合用于主校区相对比较大,而其余分校区相对比较小、或者紧邻主校区、交通比较便利、学院较少、日常财务业务量不是很大的高校.

(二)权力分散式的多校区财务管理机构设置

权力分散式的多校区财务管理机构设置的模式的结构可参阅图2:

图2 分散式的多校区财务管理机构设置的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权力分散式的多校区财务管理机构设置的模式如上图所示,权力分散式的多校区财务管理机构设置的模式是指多校区的高校把财务处设置在主校区,同时根据地理位置相对分散间隔距离较大,而财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量比较大的实际情况,在各个分校区设立科级建制机构的财务办公室,作为学校财务处的派出机构.各学院、系,不再单独设立财务管理机构.各校区财务办公室不仅要负责日常财务报销等具体业务,还要负责所在分校区的学费收取、工资发放、学生奖贷助学金的发放、创收分配等等.

权力分散式的多校区财务管理机构设置的模式的优点在于既可以方便各分校区师生员工能够就近会计相关事务,又有利于财务处对学校财务业务的归口统一管理;其缺点是学校财务处要花相当大的精力管理、监督和协调各个分校区财务办公室的工作.

权力分散式的多校区财务管理机构设置的模式主要适用于多校合并形成的并且地理区域比较分散的多校区高校.高校由于合并后整个学校的规模比较大,而合并前各校本来就都有自己的财务机构和财务人员.合并以后就要对原来的财务机构进行整合,统一设置财务管理机构时,往往是选定某一校区作为主校区,来设置财务处和相应的职能科室,而其余分校区设置财务办公室,用以作为学校财务处的派出机构.财务办公室的前身是合并前的原各校财务处,对其本校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有较丰富的经验,财务人员的素质相对也比较高,业务技术比较熟练,能够承担分校区内的财务核算和管理责任.这样既可以保障财务怎么写作质量、为师生员工提供方便,又能够使合并前后的财务工作能够有序并可不间断地持续开展.

(三)权力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式的多校区财务管理机构设置

权力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式的多校区财务管理机构设置模式的结构可参阅图3:

图3 权力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式的多校区财务管理机构设置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权力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式的多校区财务管理机构设置模式的结构如上图所示.权力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式的多校区财务管理机构设置模式是指多校区的高校将财务处设在主校区,同时在各分校区的学院设立学院财务室,作为学校的二级财务机构负责各个学院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学院的财务室在业务上由学校财务处归口统一管理,行政上归本学院领导管理,财务会计人员的人事关系隶属于学院.图3与图2的区别在于图3的二级财务机构立足于学院,而图2则立足于校区.

权力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式的多校区财务管理机构设置模式的优点就是大大地方便了各个学院的师生员工会计相关事务;缺点是由于学校的财务机构设置较多,职能可能会重复,会计核算体系过于分散,容易形成各自为政的涣散局面,不利于学校集中财力,也可能造成财务政策执行的不统一.另外由于财务人员的人事关系隶属于其所在学院,对于财务监督职能的发挥可能也是会不利的.

四、高校多校区财务管理机构设置的模式之我见

上述第二与第三种模式各有利弊,那种格局的分类过于僵硬,在实际选择时可以将这两种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多校区高校财务管理机构的设置模式不是死板的、一成不变的,应该根据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的需求,不断进行改革、不断进行创新.以适应学校变革和发展的需要.在当前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多校区高校必须以新的管理理念和现代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手段来重新构建财务管理机构,要将财务管理的重心下移,把重点放在加强对学院等二级财务单位的财务管理,用以提高财务怎么写作质量,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调动学院等二级财务单位理财当家的积极性.根据上述几种模式的分析,我个人认为可以采取立足于学院、兼顾校区的多校区高校财务管理机构的设置模式. (一)立足于学院、兼顾校区的多校区财务管理机构设置的基本思路

立足于学院、兼顾校区的多校区财务管理机构设置首先是考虑到多校区的高校的组织形态是学院制,然后还要考虑到财务的怎么写作质量与其怎么写作范围的半径,即与地理位置相关.学院在学校制定的政策范围内,利用学校的所给予的资源配置和社会办学资源,按照学院发展的需要,在学校所设财务管理机构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理财、聚财和生财的财务活动.“立足于学院”的制度是要使学院逐渐成长为真正具有相对独立的、充满活力和生机的办学实体,这是学院制的财权基础.通过“学院自主理财、聚财、生财”,发挥学院利用社会资源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促进学院办学的活力,充分提高教职工的积极性,整体提高学校的办学能力.

立足于学院、兼顾校区的多校区财务管理机构设置模式的结构可参阅图4:

图4 立足于学院、兼顾校区的多校区财务管理机构设置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立足于学院、兼顾校区的多校区财务管理机构设置模式是将财务处及其职能科室设在主校区,同时,根据各个校区的学院的多少以及日常业务量的多少,在同一片校区相邻学院之间设置某片区的学院财务室(如图4所示)作为财务处的派出机构,负责所在片区各个学院的财务怎么写作和财务管理工作.同时将学校财务处下属各科室的一部分职能下放到片区学院财务室,增强各片区学院财务室的管理权限与怎么写作职能.这样可以适应学校区域大、学院多、部门庞杂、业务量大、核算复杂的财务管理的需要和特点.各片区学院财务室和学校财务处之间架设财务专线联网.

此种财务管理机构设置模式一般适用于学校规模很大,各校区也比较大而且比较分散的高校,这样的高校现在所占比例比较大.

(二)立足于学院、兼顾校区的多校区财务管理机构设置的主要工作

在立足于学院、兼顾校区的多校区财务管理机构设置模式之下,财务处和下属各个职能科室凡涉及与学院等二级单位有关的怎么写作职能和管理权限都要尽可能地下放到片区学院财务室,而其主要精力就应该放在管理上,加强各项财务制度的建设和宏观调控,为学校的领导出谋划策,为学校的财务管理改革和制度创新提出更好的建议和意见.

另外还有相当重要的一点,就是改进财务软件的功能,在财务网络系统上单独为片区学院财务办公室所怎么写作的片区学院建立分账套,核算每一学院的财务收支业务,并定期为片区所在学院领导编制财务报表,以便供学院领导决策参考.

而学院则必须在学校统一的规章制度、统一的财务收支和预算体系下,行使学院财务管理职能.学校财务收支预算安排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教育经费、设备维修费、学科建设经费等统一划拨到学院,学院对学校下达的经费指标实行限额内使用,结余留用.

在这种立足于学院、兼顾校区的多校区财务管理机构设置模式之下,一个较大校区如果学院多,可能设立多个学院财务室,而较小的校区也至少设立一个学院财务室.此类模式可以大大地方便各校区学院的教职员工会计事务,有利于指导学院进行理财、聚财和生财的财务活动,将财务的怎么写作工作和管理工作做得更加到位.

片区学院财务室的具体职能应该包括:

1.协助所怎么写作片区学院的领导编制预算,保证预算的执行和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定期效益分析;

2.做好所怎么写作片区学院的经费管理、会计核算、学费的收取和催收、往来款项的清理和催收、经费合成(如学费、培养费、科研经费、其他创收成分等分成事项),税收代扣代缴计算、票据的领用和管理、工资单的打印等各项怎么写作工作;

3.保障所在怎么写作片区学院资金使用的需求,并要对资金的安全性和完整性负责;

4.协助所在怎么写作片区的学院科研项目负责人管理科研经费,对科研课题的决算进行审核;

5.为所在怎么写作片区的学院领导提供该学院的财务收支报表和有关财务决策信息.为学院领导当好“当家理财”的助手和参谋,为学院师生员工提供优质怎么写作.

(三)立足于学院、兼顾校区的多校区财务管理机构设置的安全对策

在现代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大大缩小了空间地理上的距离,界限已不是什么障碍.立足于学院、兼顾校区的多校区财务管理机构设置的模式可以通过跨校区高校财务网络管理技术,有机地把核算和管理结合起来,提高高校资金的投向、使用控制和监管能力.但是针对财务活动在网上运行,很容易遭遇信息泄露、侵扰、网络资源被非法使用及计算机病毒等问题的困扰.为此,除了网络专业理论技术之外,相关财务部门还必须从财务角度考虑提出立足于学院、兼顾校区的多校区财务管理机构设置的模式的网络安全,从制度建设和对策等方面创建财务网络的安全机制.

1.首先要加强制度建设.除了主校区财务处与相应职能科室,各片区学院财务室都要建立科学严格的财务网络内部控制制度.加强财务网络系统数据安全管理,除了要在系统设计上充分考虑数据安全外,还必须有完善的规章管理制度和严格的操作规程等制约机制.

2.加强人员管理,完善岗位职责,积极开展岗前培训.各片区学院财务室对上岗人员要进行严格培训及考核,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证系统的安全正常运转.同时对不同的岗位财务负责人所授权限是不一样的,每个岗位的人员只能按照所授予的权限和岗位职责对系统进行操作,不得越权操作或操作与本岗位无关的业务.

3.强化财务网络数据备份.(1)各片区学院财务室系统管理员要定期对会计电算化网络数据、学生收费数据、内部网上银行数据等资料进行集中定期数据备份.(2)各片区学院财务室系统管理员必须做到勤备份、尽量做到少恢复或不恢复.如果确需恢复系统数据,必须要有明确的书面记录,记载数据恢复的原因、恢复时间、恢复人和用以恢复的备份数据等数据操作的详细情况监督记录.(3)对备份的数据资料应分别存放在两个以上的不同地方,由专人保管,并按规定要求定期进行转储.(4)备份的磁介质不得外借,严防备份数据的外流.(5)备份数据不能直接修改、删除,保证备份数据的完整性.

4.完善财务网络防病毒措施.(1)充分利用财务网络软件本身提供的安全机制,对不同用户设置使用权限,根据用户的需求,设定其访问权限.(2)将怎么写作器上有些不必要的怎么写作端口关闭,控制网络怎么写作器上网和下载资料.(3)采用防火墙技术,对校本部联接财务网的机器和分校区财务网的每台机器分配一个固定的网络IP地址,防止非法用户登录.(4)安装正版杀毒软件,进行适时监控和更新病毒库,阻止病毒的入侵.(5)网络一旦投入正式运行,不得随意安装与财务网络管理系统无关的新软件.

5.加强机房环境安全管理.(1)加强机房环境和设备的安全管理,严禁无关人员接触财务网络系统;(2)未经许可,不得私自与外部网络连接,不得使用来路不明的磁介质;(3)确保不间断电源的正常使用,防止因停电导致数据丢失等事故发生;(4)机房各种计算机设备应妥善保管和定期维护,设置禁烟、禁火、禁水等标志,保证机器有良好的工作环境;(5)做好防火、防尘、防磁等方面的工作.

综上所述,立足于学院、兼顾校区的多校区财务管理机构设置模式一方面有利于多校区高校加强财经工作的领导,使学校可以集中必要的财力,另一方面又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方便各校区学院的师生员工,增强对各片区学院等二级单位的怎么写作能力,同时还可以指导学院自主理财、聚财、生财.该种模式能够通过合理设置财务管理机构,从而做到细化管理,提高整个学校的整体财务管理水平.因此,在这种模式下,学校财务部门应该建立健全的配套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学院等二级单位的财务指导、财务监督、财务控制和财务管理,使学校正常的财经秩序得以维护,真正发挥这一模式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