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方文献信息怎么写作模式的

点赞:31077 浏览:14385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根据地方文献的特点,结合地方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实例,探讨图书馆开展地方文献信息怎么写作的五种模式:怎么写作于史学研究的模式、怎么写作于当地文化精神建设的模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怎么写作模式、文献保存怎么写作模式和知识怎么写作模式,提出地方文献怎么写作发展难点与对策.

关于地方文献信息怎么写作模式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图书馆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函授毕业论文、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1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关 键 词 ]地方文献 怎么写作模式 知识怎么写作

[分类号]G250

1 导语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发展,当某区域的文献积累到一定数量和种类,就相应地有了对该区域的文献聚集和研究,于是形成了地方文献的概念.地方文献是记录某区域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社会活动和与该区域相关的人从事社会活动、精神活动状况的文献.

纵观中国地方文献发展的历史长河,对地方文献的研究、整理工作一直在不断向前发展,而且是随着文献本身的变化和时代文明的需要而发展的.1928年甘肃省图书馆馆长张维先生呈请省政府教育厅征集各县县志以充实馆藏;1943年刘国钧先生明确提出系统收集整理“西北地方文献”的概念;国家图书馆成立方志馆,致力于地方文献的系统搜集、整理、研究、利用和保存,要成为为国家编修方志怎么写作的信息机构,同时要建设成为全国地方文献系列专藏的保存中心,地方文献怎么写作咨询中心,整理研究和学术交流中心.我国图书馆界全面探索地方文献分布、发展、传播和利用的规律,审视地方文献的价值,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学科构建上多角度审视地方文献的研究,推动地方文献的研究朝着深层次、多方向发展.

地方文献在时空意义上具有系统性,系统连续地记载地区自然和人文诸多信息,记载地方气候、地形、物产、影响于地方人类生活的实例和当地人的精神文化活动;在学术研究意义上具有专题性,集中反映地区某方面的变化规律,正如梁启超所言:“学者之谱,可以观一时代思想,事功家之谱,可以观一代事变”.地方文献的系统性可以推动地方文献的整体发展,而专题性可以推动地方文献的学术发展,两者相得益彰.

2 地方文献信息怎么写作的五种模式

2.1怎么写作于史学研究的模式

所谓区域史研究,就是专门考察、分析某一地区历史变迁的史学工作.史学的基本在于史料,区域史研究只有得到丰富的地方文献资源的支撑,才能不断深入.目前,我国大多数区域史论著在资料发掘方面没有体现出地方特色,使研究成果的学术深度和理论价值受到限制.地方史学家隗瀛涛先生指出:“由于中国幅员广阔,各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不平衡,区域特征各异,史学界日益感到划分若干易于把握的区域空间,进行深入研究,是推动全国通史、断代史、专门史向深度和广度进展的一个有效途径”.地方文献的系统搜集、整理、保存和揭示,可以满足史学家对资料积累的需求,缩短熟悉当地文献的时间,节省研究的精力.

地方文献如族谱方志、墓碑可以对区域史研究提供多层次、多角度支持.“欲考族制组织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寿数,欲考父母两系遗传等等等无数问题,恐除于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在建始龙氏族谱个案研究中,作者根据雍正、同治、光绪三个版本的建始苗族龙氏族谱,结合方志、墓碑等其他地方史料,考证描述修谱的任务、作用和谱书所反映的苗族聚居区社会变化.周征松教授在学术专著《魏晋隋唐间的河东裴氏》中大量运用裴氏家谱与墓志碑传资料,以补正史之阙.

史学研究成果又反哺地方文献.甘肃省图书馆的西北地方文献就是以西北学的研究成果为核心日渐丰富发展起来的.该怎么写作模式体现了图书馆的本质属性之一,即黄俊贵先生认为的学术怎么写作性.

2.2怎么写作于当地文化精神建设的模式

“精神文化也称为观念文化,以心理、观念、理论形态存在的文化.它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存在于人心中的文化心态、文化心理、文化观念、文化思想、文化信念等.二是已经理论化对象化的思想理论体系”.我国地方文化各具特色,但某些地方文化也有不足的方面,例如或重商贸而轻人文,或重科技而轻民俗,或重农作而畏工商,或重个人而轻合作,或重男而轻女,或重民俗而入迷信.地方文献记录并反映地方文化;同时,地方文献怎么写作可以反作用于地方文化和地方精神的塑造.索慧、杨挺在论文中指出,信息用户通过对信息的吸收和实践会形成某种人生观、世界观,形成一种认识事物的思想、方法,进而转化为精神产品或物质成果或两者兼而有之的新观念;他们还指出提供文献信息怎么写作的工作者通过道德的、人格的、形象的力量参与而影响着信息怎么写作的享用者,并通过享用者影响社会.

怎么写作于当地文化精神建设的模式核心是地方文献信息怎么写作工作要用科学发展观来对待地方文献,弘扬健康向上的人文精神,推扬其精华,抑隐其糟粕,为地方文化的科学调节和地方新时代精神的塑造怎么写作,增强区域群体的凝聚力、向心力.该模式首先是对文化的定位并形成工作焦点;其次是受者体验的融合,但不是一种别扭的旗号,而是一种水到渠成的感召和文化自觉.

工作内容上表现为对相关文献的回溯收集,对相关人物事件文献的深度开发以及与地方文化研究学者及文化活动组织者和推广者的密切联系和长远合作等.图书馆地方文献的博客网站应该为信息用户和学者提供交流的平台,通过信息用户、学者和馆员对相关精神文化的谈论及各方面经验的讨论形成对其他读者有益的影响,引起相关读者群体的仿效行为.

2.3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怎么写作模式

中国各地区有着丰厚的非物质文化土壤,孕育着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其在地方文献里的印记显隐可见.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了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及其相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地再创造,为这些社区和群体提供持续的认同感,从而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部长孙家正在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上指出,长期以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容易出现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不能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申遗”积极性虽高,却是重申报,轻保护.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怎么写作模式是指通过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各种方式,对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息文献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并有效地组织与管理、利用的过程.对于发掘、收集当地非物质文化文献资料,地区图书馆有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其中本籍工作者对当地语言、习俗和资源的熟悉是重要的一方面.龚菲、刘喜球在论文中提出了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怎么写作的五种具体方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提供怎么写作、开展田野调查、记录呈现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开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宣传.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图书馆将在保护水书的过程中所积累的图文影像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建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领域的电子数据库,在网络上实现共享.吉首大学图书馆对民族民间文化进行局部的挖掘整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子项目领域开展应用性研究,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献,取得了“湘西巫傩文化遗产”等研究成果,为湘西州政府部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提供参考信息.

在当今社会统筹协调功能明显加强的趋势下,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怎么写作模式与社会其他子系统整合利益、协调合作,促使整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体系的功效得到优化.

2.4文献保存怎么写作模式

我国公共图书馆设立了地方文献征集保存机制,对各地图书进行征集和保存.经过和整理,大批灰色、稀有文献和破旧文献得到抢救,有机会被社会所重视和认可,无论是学术性与资料性较强的地方文献还是默默无闻的地方人士的非正式出版物都会得到妥善保存与利用.

从信息怎么写作的视角来看,保存工作的核心是收集文献和不断完善主题揭示,以提高信息用户查询相关数据的效率.其工作内容包括对原始信息资源载体的收集、整理、贮存、复制,进行分类标引,建立检索索引,编制相应的目录、题录、构建数据库等.地方文献的保存怎么写作模式有下面几个特点.

2.4.1 保存怎么写作模式的针对性部分地方文献零星收录于丛书、总集、文集、报刊等文献中,我们可以通过复印、扫描、摘抄、剪辑等手段收集,采用分析著录等方法进行主题揭示,形成专题信息资源.这一观点体现了保存怎么写作模式的针对性.

2.4.2保存怎么写作模式的人文性地方文献的数字化保存不能替代原物原状态载体的保存形式.例如,对于历史的厚重感,在查阅《申报》的电子版和纸质原版时是有明显区别的,其信息是一样的,但是给予用户的精神体验是不一样的.这一观点体现了保存怎么写作模式的人文性.

2.4.3保存怎么写作模式的科学性 例如经过在本宗姓各支脉之间的转传抄后,有些老族谱的情况变得复杂.我们保存它时,尽可能完整记录族谱的其他相关信息,例如族谱的征集地点、流传地点、保存者的支脉关系、被征人的信息情况及其他相关信息等.这一观点体现了保存怎么写作模式的科学性.

2.4.4保存怎么写作模式的数字化 例如海南师范学院图书馆采用Desi系统进行海南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

2.4.5保存怎么写作模式的广泛性当地平常人的诗文画作集,非主流的作品,记录风俗的图片、视频、口述音频等均是的对象.

2.5知识怎么写作模式

在Web2.0技术和学科馆员的知识及经验得到充分实践的时代,地方文献建设已经从传统的文献信息建设提升到知识工程建设,从用户角度和信息管理效益的角度二维地来考虑信息内容建设与信息利用.知识怎么写作模式的特点是融入信息用户的信息活动过程之中,“其交互方式和用户参与过程不可或缺,提供解决用户实际问题的文献信息、知识或知识产品,具有很强的目的性”.

地方文献知识怎么写作模式要求满足三方面条件:一是怎么写作理念,二是主体优势,三是技术支持.首先,新的信息环境下,图书馆员必须学会交流、协作和共享.“图书馆信息怎么写作应该逐步走向多元化、公共化,将传统的信息怎么写作与新型网络社区信息怎么写作相结合”,地方文献工作过程就是一个交流、协作、共享和互动的过程.其次,馆员对地方文献信息环境和信息结构的熟悉度,对信息检索、析取、分析和整合技术的深入掌握,与学者专家组的协作和联系以及与用户及其利用信息的过程的密切互动,就是组合式的主体优势.最后,Web2.0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怎么写作过程的交互化和用户的参与.Web 2.0带来的个性化、主观化、动态、交互和可扩展的信息工具为知识怎么写作提供了个性化和特色化的资源集成、信息共享、信息协作处理系统.

地方文献知识怎么写作形成新的知识产品以解决用户问题,其最终目标是实现知识创新和信息增值.以广州图书馆的实践为例,该馆建设广东文献书目数据库,采集包括:粤人著述、寓贤与广东有关的著述、粤版图书、前人整理成册(或辑)的广东史料,它成为广东文献普查工作各课题组的纽带.专家的研究、辑录成果随时在数据库中反映出来,它可以形成各辑最新的书目及与书目有关的详细信息.目前,数据库发挥的知识怎么写作是支持《广州大典》编辑部科学地选择入编文献.

地方文献的知识导航与知识评价怎么写作,建设地方学术资源数据库,对于扩大学术影响和用户因论文课题需要而对资源的甄选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3 地方文献怎么写作发展的难点与对策

3.1地方文献理论研究的不足

地方文献领域的研究内容局限于地方文献的概念、类型、特点、作用和收集、整理的方法、途径以及具体图书馆或具体某地方文献的管理利用情况.我们需要多视角、广领域地拓展研究方向.现今,图书馆界关于多学科背景下的地方文献研究正在展开,这将进一步促进地方文献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3.2面临多样性人才智力资源的瓶颈

地方文献怎么写作内容涉及各学科专业、各研究领域,用户会针对专业领域研究性的课题提出怎么写作需求.许多高校图书馆在学科馆员的建设中,引进高学历的专业怎么写作人员,但是提供的知识怎么写作质量不高,其原因之一是学科馆员虽有专业背景,但是缺少丰富的学术实践和学术人脉.高校图书馆具有学术人才优势,在配备合理的专业人员的同时,应按学术领域、课题项目经验和学术资源等,与馆外专家建立有效的学术协作网络.

3.3地方文献信息资源有待进一步优化

特色数据库是深层次开发信息资源的成果之一,“特而不深”却是许多图书馆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面临的悖论.介绍地方新闻、名胜古迹、地域历史、人物、地方企业名录等方面的大量信息的地方文献数据库,具有普及地方概况知识的作用,却缺乏为学术性研究提供支持的价值,资源整合进入了信息报道的误区.图书馆作为地方文献信息怎么写作的提供者与互联网上的信息内容怎么写作商区别开来的核心能力是什么,这种能力是否构成足够的信息知识和运作规模以至成为图书馆的特色怎么写作,这两点值得深思.

3.4推广问题

图书馆的地方文献网页访问量很少.图书馆应通过各种途径适当地向潜在用户宣传利用地方文献的价值,以保证地方文献怎么写作得以有效的公开和适度的推广.图书馆应开展与其他机构之间的各种合作,加强地方特色数据库的宣传,充分利用互联网,将地方文献资源提供给更多有需要的人员使用.

3.5地方文献怎么写作评价指标的研究

对图书馆怎么写作质量及其评价的必要性、意义、原则、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的文献数量很多,但“深入全面探讨怎么写作质量及其评价指标取值,评判标准的文献几乎难以见到”.地方文献怎么写作评价指标是一个综合评价地方文献怎么写作能力和效益的体系,通过指标分析,管理者对地方文献建设的总体状况和未来发展做 出一定的判断和预测.地方文献怎么写作评价指标应从怎么写作模式、管理方式、软硬件技术、咨询人员和用户等角度出发进行研究评价.建立了一定的评价体系后,我们还需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获取用户对怎么写作质量的评价,以用户为中心实施提高怎么写作水平的策略.

4 结语

地方文献以其独特的文献价值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文献怎么写作是体现个性化、特色化的怎么写作,地方文献信息怎么写作模式的探讨是图书馆构建特色馆藏、打造特色怎么写作品牌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不同地区的图书馆采用的地方文献信息怎么写作模式各有特色,不尽相同,尚有许多模式未纳入本文进行讨论.综观业界对地方文献工作的观点,我们对其发展充满了期待.